数度迁徙的客籍
- 来源:畅游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客家,汉族,台湾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6-17 18:49
客家民系是汉族的一个分支,也是汉族唯一一支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据载,‘客家” 名称之起源,与魏晋南北朝的“给客”制度和唐宋时期的“客户”制度有关。历史上,客家先民有过4次较大规模的迁徙:西晋末时为被避免胡人侵扰,从中原往东至湖北、安徽、江苏一带,往南则远至江西中南部地区:唐末时为了逃避战乱,大多数早前迁徙的客家先民,又迁至福建汀州与赣州东南等地:南宋末期元人入侵中土时,部分客家先民南迁至粵东的梅州、惠州一带;满清入主中原后,部分客家先民迁往台湾,另有部分则迁至粤北、粵中、粵西,以及广西、湖南、四川等地。这些基于各种原因而迁往陌生土地的移民,在“给客”或“客户”制度下被编入客籍,后逐渐被称(也自称)为“客家人”。
台湾第二大族群
台湾客家人占总人口的19.3%,有400多万,是仅次于闽南人(福佬人)的第二大族群。客家人登陆台湾的开垦之路可说是荆棘满布。当时管理台湾的施琅是闽南人,难免“重闽轻客”,他以政治手段阻拦客家人迁徙,使后者只能以非法途径,零星地在台湾不同地区登陆。当中北部的客家先民因为人数上吃亏,所以在“闽粤械斗"中失利,被迫退出平原,迁至资源比较贫乏的丘陵地带,以苗栗、新竹、桃园的客家人最多,新竹的客家人甚至占全县七成以上的人数。
台湾南部的客家人则主要聚居在屏东及高雄一带的美浓平原,这片土地是客家人在“客番冲突”中,从原住民手中得来的,他们先后历经多场武装起义,日子过得相当不易。而花莲县因为在日治时期盛产樟脑,所以有不少客家人自台湾西部迁居到该处,成为另一个客家人口比例较高的地方。
在陌生的土地.上重建家园着实不易,客家族群基于战乱、生机等因素,历经数次迁徙;在抵台300多年后的今日,客家人对这片土地文化、经济、艺术等各方面的成就不容小觑,也值得我们在旅途上细心感受与关注-他们曾经挥酒过的泪和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