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设施防交叉感染设计启示

  作为一种集中居住型的公共设施,养老设施的风险管理责任异常重大。然而,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类风险我们较少关注养老设施中的传染病交叉感染问题,今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则将这一隐患带到了公众面前。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据公布的数据,重症和死亡患者多为本身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所幸,在全国范围的严格管控之下,许多地方的养老设施迅速切断了人员进出。以上海为例,大多数养老设施在春节期间也严格执行了禁止家人前来探视和老年人进出设施的防疫政策。从目前的报道来看,各地似乎并没有出现养老设施内部老年人之间大面积交叉感染新冠病毒的情况。不过随着疫情的缓和,一部分春节前已经回家过年的老人又将回到养老设施居住,家人的日常探访也会频繁起来,加上病毒在个别感染者体内的潜伏期较长,这些因素无疑会给养老设施的运营管理带来压力。

  在养老设施的防疫问题上,前期硬件环境的科学设计无疑对后期管控的效能产生影响,而对于这一点,目前在国内还较少有人关注。相较我国,发达国家在养老设施的防疫方面有更为详尽的管理规范,对相关设计方法的积累和讨论也更多。笔者曾在2009―2010 年H1N1 流感爆发期间在日本多家养老设施参观学习,体验了日本设施在防感染方面的管理措施,也和相关的设计及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讨论。根据当时的笔记,在此总结了一些有利于养老设施防交叉感染的空间设计对策,供设计同行参考。

  平面分区

  在大型养老设施中,将平面进行分区、设计较小的组团式生活单元对于建立老年人的归属感非常重要;也有利于缩短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线,节约人手。而在疫情期间,有明确分隔的居住单元也有利于设施实行多级卫生管理(图1)。在日本的养老设施中,流感期间各居住单元的出入管理比平时更为严格,外部人员进入设施后一般只可在公共区域活动,不可进入居住单元内部[1]。同时,不仅在设施入口,在各楼层、各居住单元入口都须要使用免洗消毒液等对出入人员的手部进行消毒。

  除了生活单元之外,确保厨房区域的独立分区也非常重要。在特殊时期,一般会将餐食送到老人居室以避免集体用餐,而将厨房分区可以避免院内感染影响食堂的工作人员,从而经由他们造成更大范围传播。为此,厨房中应该设置专职人员的更衣室、休息室,从而避免厨房人员进入院内其他空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厨房也应设置专门的出入口,除了方便运送食材,也能让专职人员不必经由院内即可出入厨房,确保卫生安全。

  竖向空间分隔

  为了通透的空间效果,国内一些养老设施会在公共空间设置中庭。在平时,中庭除了视觉美观,也确实会活化院内环境,更能给老人带来扩大活动和交往范围的契机。但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不可封闭的中庭往往会让各种管控分隔的努力付之东流,成为造成病菌在全院传播的“祸首”。对经由气溶胶传播的一些病菌,例如结核杆菌等的传播尤其如此。因此,日本多家养老设施的负责人都曾提出应杜绝在养老设施中设置开放的中庭,以防交叉感染的不可控。造成此次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但也显示出经由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经过这次疫情,应该重新审视在养老设施中设置中庭的可行性,如需设置,则应有相关的封闭要求,以防止其成为病毒在竖向空间传播的通道。

  污洗空间的设置

  如上文所述,居住区的分区设置有利于对交叉感染的控制。同时应该强调,在每个居住单元分区中应分别设置各自的清洁间和污物间,除了方便使用、缩短工作人员的动线之外,也利于控制清洁工具和污物的影响范围。当然,污物的安全处理同时还需要工作人员遵循防疫要求来进行作业。例如处理呕吐物、排泄物、血液、体液等污物时须佩戴一次性口罩与一次性塑料手套,在现场即对污物进行专门封装,然后将其转存到专门的污物间和污物桶,并立即进行现场的消毒等[2]。同时,污物间的位置应尽量靠近竖向交通核或是集中设置的污物电梯,从而缩短向外运输时的流线距离,减少污物搬运时经过居室走廊和室内公共空间的范围。

  出入口设置

  由于消防疏散要求高于一般公共设施,养老设施常设有多个出入口,并在主要出入口配备电梯。但有条件的情况下,仍应该鼓励在设施次入口设置货运电梯、污物电梯等功能电梯。其中污物电梯宜与其他电梯分开设置,尤其不应与运送餐食所用的电梯邻近设置,更不可交叉使用。且污物电梯在到达地面层后,最好能在直通的室外空间设置污物的集中处理空间及通道,从而形成从院内到院外的完整污物流线,减少对室内外环境的影响。这不仅是为了满足流行病暴发期间的需要,也是确保日常设施环境卫生安全的重要措施。

  多功能居室的设置

  在养老设施中如果不可避免地出现部分传染病患者,最糟糕的情况是不具备隔离患者的条件。将患者隔离在指定的居室中固然有一定作用,但更有利的条件仍是设置少量与其他居室分离、临近竖向交通核的特殊居室,在利于为患者提供各种服务的同时也将对其他老人的影响减至最小。日本的养老设施中常设有一部分邻近院内医务室的静养室或是诊疗室,除了可用于疫时隔离,在平时也可用于康复休养、临终关怀等(图2)。这种多功能的居室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目前在我国的养老设施中还较少设置,值得参考。

  阳台的设置

  养老设施毕竟不同于传染病医院,为了特殊时期的防疫需求设置覆盖全院的洁污双走廊不合理也不可能。在日本,为了地震时的避难需求,常在住宅和养老设施的建筑外侧设置连续的阳台(图3)。在养老设施中,这一外部的“走廊”也可在非常时期兼作污物走廊使用污物在阳台暂存对院内环境的影响较小,养老设施大多层数不多,污物直接从阳台运出到外部也较为方便,有利于保持院内环境的卫生安全。当然,在日常生活中,阳台除了具有增加通风面积、晾晒衣物的实用功能,对外出机会较少的老年人来说也是增加与自然接触机会的重要场所,其本身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抗菌面材的选择

  疫情期间,养老设施须要建立定期消毒制度,对地面、墙面扶手、门把手、桌面等人员交叉接触频繁的界面进行重点消毒,这对相关面材的耐蚀性提出了要求。而养老设施的室内设计选材本身就须要兼具居家的氛围和使用的易打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些传统材料在兼顾这两种需求上常常存在弊端,例如实木材料最利于营造家庭化的环境,但是部分病毒的杀灭须使用次氯酸钠溶液(84 消毒液的主要成分),而木材在接触次氯酸钠溶液时会发生褪色;传统医院环境中常用的PVC 等材料价格低廉且耐擦洗、耐腐蚀,但在视觉和触觉上难以让人产生亲近感,营造的环境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不佳。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兼具两者优点的新型高分子材料,例如一些新的抗菌树脂材料、抗菌竹纤维材料既拥有良好的视觉效果、方便打理,更具有抗菌性能,作为内装和家具的面材可以减少细菌和病毒在物体表面的残留时间和数量,在养老设施中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空调系统选型

  在此次疫情后期的复工中,办公楼是否要开启中央空调成了两难的问题。由于养老设施中须要给部分老人提供居室内的如厕护理等服务,较为容易产生异味,日本的设施中推荐选用通风量高、洁净度高、附有过滤器的空调及新风系统,并通过定期的清洁和检修来保证室内空气品质。在疫情暴发期间,这种高洁净度的中央空调也有利于减少病毒经由通风系统传播的概率。而在我国,由于老人大多习惯自然通风,大多数的养老设施都具备较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同时由于老人对于分户计量电费的偏好,许多设施在居室里也会选择使用分体式空调,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空调系统引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须要注意的是,如须避免空调使用,仍应该进行室内温湿度监测与管理[3],确保15℃~20℃的冬季舒适室温,避免老人因感冒造成免疫力下降;同时及时加湿,保持50%~60% 的环境湿度,减少病菌的滋生。

  结语

  综上,养老设施的良好管理是硬件与软件结合的结果,空间设计只能提供合格的硬件环境,对于卫生防疫来说,管理方的作业规范和人员管控也同样重要。希望经此一役,我国的养老设施设计能发展得更为完善,用良好的硬件环境来守护设施中的老人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