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技术研究

  • 来源:科技研究
  • 关键字: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研究
  • 发布时间:2021-09-28 17:09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科技日新月异,网络信息技术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进行高度融合,给人们带来了高效生产与便捷生活的同时,互联网开放性特征也带来了较多的安全隐患。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安防措施,构建科学的网络信息安全架构,促使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运行。

  一、“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安全现状与威胁

  “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互联网发展新业态、新形态。目前“互联网 +”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很多传统行业都已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大量智能设备接入互联网中,除了常见的计算机、服务器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音箱、电视、冰箱、空调等多种家用电器,以及网络安全监控设备、电动汽车、共享单车、移动支付、工业自动化生产线等均需互联网技术支持。然而,随着互联网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引发一系列安全隐患和问题,特别是个人私密信息如银行卡账号、支付密码、各项资金交易信息、身份证、个人信用等都暴露在互联网中,网络中的数据也面临黑客入侵、信息泄露、计算机病毒、网络恶意攻击等严峻信息安全问题,对信息的真实性、保密性、完整性带来不同程度的威胁。因此,在“互联网+” 时代对信息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二、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技术与手段

  (一)网络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技术

  网络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技术是新兴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网络在连接断开的情况下,来隔离他人访问,同时过滤拦截不安全的访问请求,通过内部相互之间的网络信号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其主导思想是在切断内部和外部网络间直接连接的同时,满足不同安全级别网络间安全可靠的信息交换,以此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存储的安全性。换句话说,通过网络隔离技术既可以让两种或两种以上网络物理上隔离,又可以在相对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进行信息交换。网络隔离技术重点是将有害的网络威胁进行有效隔离,确保信息在可信网络内进行相对安全的数据交互。时间隔离和空间隔离是目前采用最多的两种方法,时间隔离是指不同的用户在不同时间段使用不同的网络;空间隔离是通过两台或两台以上设备,然后将内网和外网分开,将不同的设备连接不同的网络,然后再通过中间存储设备来实现信息的转化[1]。网络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技术作为新兴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拥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虚拟化加密技术

  数据防护是网络用户访问互联网的关键,科学运用虚拟化加密技术能够较大程度保证互联网访问数据信息的安全。计算机网络用户在访问互联网信息数据过程中,通过大数据技术与计算机虚拟化技术结合,有效构建虚拟服务器备份系统,当计算机网络用户访问互联网时,虚拟服务器会把数据由运算系统自动拷贝到虚拟服务器备份系统中,同时将访问互联网的信息数据传送到大数据端口进行备份处理。通过这种综合性安全防护技术,可以有效避免计算机感染病毒导致数据损坏甚至损毁,保护计算机网络用户访问互联网重要数据时的信息安全。除此以外,虚拟化技术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加密,加密技术包含算法和密钥两个元素。算法是将正常的信息数据结合密钥产生无序的“乱码”,而密钥则是用来对加密后无序的“乱码”数据进行解码的算法。通过特有密码本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加密,传输结束后再对数据进行解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数据的传输安全。通过虚拟化技术与加密技术二者融合,做到信息数据的双重安全,有力地保证了计算机网络用户对互联网信息数据访问时的操作安全。

  (三)木马病毒检测与防护技术

  为有效阻止计算机病毒破坏和传播,确保网络信息安全,木马病毒的检测与防护技术同等重要。当前,木马病毒的检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特征代码法、软件模拟法、校验和法、比较法、行为检测法、感染实验法等。主流的杀毒软件如360 杀毒、金山毒霸、瑞星杀毒等就是利用以上一种或多种手段进行检测。常见木马病毒防范方法有: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设置,操作系统漏洞检测和补丁安装,及时更新升级病毒特征库,关闭135、 137、138、139、445 等危险端口和服务。此外,严禁访问不知名网站、随意下载未知文件、打开陌生人发送的电子邮件等,可降低被感染木马病毒概率。由于网络木马病毒传播速度快,扩散范围广。因此针对网络木马病毒的安全防范,要比单机木马病毒防范复杂得多。

  (四)强化身份鉴别机制

  “互联网+”时代,确保网络中传输和存储的数据安全是网络安防工作最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身份鉴别通常采用口令方式,有的人为了图方便,往往将生日、手机号码等容易记忆的数字作为密码,这些简单的密码极易被破解,从而造成数据信息泄露,发生网络安全事故。当前,新型身份识别技术正在高速发展,人脸识别、指纹已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将来像虹膜等更先进的身份识别技术为我们提供新的身份鉴别机制,使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和存储更加安全。由于数据化的签名很难被伪造,在身份识别技术中可以充分利用数据签名技术,将手写签名数字化和网络化,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数据的安全性[3]。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浪潮当中,各行各业利用互联网获得高速发展,给人们日常生活提供快捷便利。但是,用户在使用计算机对网络数据进行访问时,网络信息也存在多样化风险,网络安全隐患必须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只有深刻意识到“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风险,不断提高人们自身网络安防意识,并采用多种新兴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技术,才能最大程度避免计算机网络访问过程中数据信息泄露的风险,最大程度保证“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网络用户进行数据访问隐私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何祥龙,杨志,何玮炜,等.互联网+网络信息安全现状与防护研究[J].信息通信,2020 (03):174-175.

  [2]陈龙险.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防护技术研究 [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12):1-2.

  [3]王长春,曾照华, 张跃华.“互联网+”网络信息安全现状与防护研究[J]. 软件导刊,2020,19(02):282-284.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