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 来源:素质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数学,课堂提问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1-24 10:44
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课堂提问是教师推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重要手段;是燃起学生学习热情的助燃剂;是激起学生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是促进师生思想交流的渠道。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有利于新课改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因此,探讨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对于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有重要意义。
一、根据教材内容特点,提问要有“点”
在小学数学课中有各种“点"。“点"是每个学生都应当掌握的主要内容,因此,围绕“点"要反复设计提问的问题,要抓住“点”的内容、词语设问,使学生明确“点"、理解“点"掌握“点",从而保持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进而为学生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奠定基础。
1.围绕教学“关键点"设问。所谓关键,是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的重点处提问,重点就会突出,在教材的难点提问,难点就容易突破。如在圆面积计算教学中,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整节课的教学难点,理解由圆转化的近似长方形与圆的各部分间的关系则是教学关键所在。
2.通过“连接点"设计问题。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每个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而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它们内在的共同因素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架起了桥梁。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促使学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转化为已知。
3.抓“致盲点”设计问题。所谓“盲点"是在思维中不容易被注意到但实际运用中又往往会影响学生正确思维的问题。盲点一般不被人注意,教师应设计恰当的问题,帮助学生自己发现盲点。
4.抓住问题的“启发点"。教师的提问要问在点子上,启发到关键处。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问学生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都有益处。教师要善于从知识结构出发,要把提问的启发点指向教材的重点或者某些有暗示性的问题,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
二、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课堂提问要分层,因材施教
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关键在于是否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课堂提问要有层次性,对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要尽量让他们回答较基本、较简单的问题,不论回答的对或错,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对学习成绩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让他们回答较尖端、较难的问题。有时还要与他们较劲儿,故意为难他们,训练他们的能力。还可以把一个问题分解成了解、理解、综合分析三个层次的问题,让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主动积极地进入角色,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控制难易度,彰显提问的有效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提问一定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度。具体做到:一是提问要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心理学上认为,人的认识水平有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课堂的提问不能问在已知区和未知区,否则就显得问题太容易或者太难。而是要问在最近发展区,提问要对学生具有一定挑战性,但又不是很难。有挑战的问题才能刺激学生思考,让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而问题难度过大,往往又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中,一定要把握好问题的难以度,保证问题的有效性。二是问题的数量不宜过多。问题过多让学生感动反感,无从答起,滋生学生的懒惰性,过少又影响教学的效果,达不到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控制好问题的数量,在设计问题时力求精巧、精致不随意。三是提问要有层次性。提问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新的高度。设置的问题,环环相扣;解决问题,层层剥笋。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感到清晰的层次感和条理性。
四、尊重差异,彰显提问的开放性
有效教学的课堂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自由地表达不同的声音,让不同的声音都有存在的空间和权力。加之,学生的内在需求、思想实际、接受心理和接受规律不一样,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做到面向全体又要因人而异。一是做到针对不同的学生,提问不一样的问题。对于学困生,要重点照顾,提问简单的问题,重点在于鼓励他们的参与;对于中等生,提问稍微难的问题,激励他们不断的进步;对于高材生,就要提问有挑战性的问题了,鼓励发散思维,积极思考,用于创新。
总之,提问要因人而异,因人施问,培养多层面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是尊重学生多样性的回答。数学是一门严谨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能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时候一个数学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不同的解法能反映学生不同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后,要认真地对待学生的回答,对给予不同解法的答案要充分肯定,对有创见的回答,应该给予赞扬;对于没完全答对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也要分析其中的积极因素,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独特性和存在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