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人口第一大国,不仅人口基数庞大,还面临着老龄化的挑战,医疗服务需求持续增长。近日,自动化技术和技术培训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费斯托(Festo)首次亮相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展示适用于生命科学行业的自动化技术及创新解决方案应用。展会期间,Festo大中华业务区销售副总裁卢艳艳女士接受了我们的专访,分享了Festo对中国医疗市场的看法以及自动化技术带给医疗行业的影响。
中国医疗市场是高增长战略市场
中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巨大,且增长迅速。数据显示,中国医疗费用开支规模从2008年的1.5万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6.6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7%。政府、社会与个人的卫生支出也在此期间实现了大幅度增长,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5.7%、17.72%及11.21%。
不过,中国医疗费用开支占GDP的比例相较于发达国家仍有不小差距。中国在2019年医疗卫生费用占GDP比例仅为6.6%,而其他发达国家如美国则达到了17.0%,德国、日本紧随其后,分别为11.7%与11.1%,都远高于同期中国的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由此可见,中国医疗费用开支上仍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对于中国医疗市场的潜力,卢艳艳表示:“一方面在于人口基数,因为人口基数是驱动一个最大的市场需求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是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卢艳艳解释道:“举一个例子,根据政策,当前中国正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进行城镇化建设。中国目前有县级医院将近17000家,这些医院将承担未来的医疗,服务于当地的人民,他们在医疗监测与检查等方面对各种硬件和软件的需求都会剧增。”
自动化解决方案让生命科学更高效、精准与稳定
人们在非常长的一段时间里,甚至在当下,都将生命科学理解为非常高精尖的研究。事实上,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领域对自动化的需求正在变得越来越多。
卢艳艳称:“我们在自动化领域的一些应用经验,非常契合生命科学领域的需求,科学方面的研究与检验都可以实现自动化。”
近三年里,新冠疫情让核酸样本检测的需求激增。当出现疫情时,需要对大量人群进行样本检测,而且检测要精准,结果要可靠。
“靠手工处理10万件或者100万件甚至1000万件样本,并且要在短时间内(一般指12小时内)完成数量巨大的样本检测是不可能的,此时就需要自动化来实现。”卢艳艳表示,“从单人单管,到5人一管、10人一管、20人一管,在这样的变化中,管子的大小、旋开与拧紧的力度各不相同,这也需要自动化。”
事实上,与手工工作方式相比,自动化明显可以带来更高效、更精准、更稳定的效果。
本次展会上,Festo展示了全自动样本前处理单元。该方案为生命科学行业量身定做,可实现整套核酸提取样本前处理自动化流程、样本开关盖、样本条码扫描、样本转移分杯等,集成了Festo 在液体控制、气体驱动以及电驱动的“黄金搭档”产品组合应用。
据介绍,Festo 的产品中,质量流量控制器可精准控制气体压力及流量;紧凑轻量的EHMD 旋转抓取模块,可实现高速多圈无极旋转,准确拧开和拧紧试剂瓶盖子;创新的液体处理单元可实现微量非接触式的精准分液和滴定,滴液精度达微升级别。
“Festo 提供的全自动解决方案,不仅仅只是像新冠检测样本的控制,还有关于血液、激素、气体等方面的全自动化应用。”卢艳艳表示。
“作为一家历史近百年的企业,不管是在欧洲还是在中国市场,Festo 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自动化技术应用经验。所有这些积累,我们都可以将其带入生命科学领域,助力生命科学实现自动化升级。”卢艳艳称,“我们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因此把我们在欧洲积累的专业经验带到了中国。”
Festo 将以本地化助力市场需求
Festo是一家来自德国的国际化企业,在全球范围内,Festo 服务于超过30 万家客户。在中国市场,Festo 于1993 年正式进入中国,扎根上海,辐射全中国。到目前为止,Festo 中国地区的总部落户上海,并在上海自贸区建立了亚太物流中心及亚太研发中心,生产运营中心则落户济南。
关于Festo 的中国市场本土化,卢艳艳表示,除了扩大投资、加大在中国的生产运营规模之外,Festo 也在加大服务客户的整个销售体系的规模,同时管理机制与管理团队也在进行本土化。“我们未来还会继续扩大在中国不同区域的物流分拣中心规模,让我们的货物和服务更快速,并更靠近我们的客户。”
据了解,Festo 已经打造了一支行业化的生命科学团队,当中配置的人员角色不仅有销售,还配备了应用工程师、解决方案工程师以及研发人员。“我们可以更加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同时提供更加专业的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