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氏小盗龙
鱼类纪元的到来
志留纪结束后,地球就进入了泥盆纪。“泥盆”这个名称听上去很有趣,是指用泥做的盆子吗?是人类发现的特殊化石或者地貌吗?其实都不是。泥盆纪的名字是由英国的德文郡(Devonian)经过日语音译而来。泥盆纪是古生代的第四个纪,开始于 4.19 亿年前,结束于 3.58 亿年前。泥盆纪时期,地球生命继续在海洋中加速进化,其中最成功的就是鱼类,它们无论是种类、结构还是体形都得到了极大发展,所以泥盆纪也被称为“鱼类的时代”。
身披铠甲的大鱼
泥盆纪时期的海洋中出现了一群长相奇怪的鱼,它们的脑袋、胸部和背部都长着坚硬的骨甲,像盾一样,所以被称为盾皮鱼类,其中最强的盾皮鱼类就是邓氏鱼。邓氏鱼最长可达 8.79 米,体重约 4 吨,大小和一辆公共汽车不相上下。它不仅是最大的盾皮鱼类,还是长度最早接近 10 米的脊椎动物,可以说是脊椎动物巨型化的开端。
为什么叫邓氏鱼?
邓氏鱼的名字读起来朗朗上口,但你知道它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故事还得从邓氏鱼化石的发现讲起。在美国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古生物学家发现了许多泥盆纪鱼类的化石,其中包括一种面目狰狞的大型食肉鱼,它就是恐鱼。古生物学家在检查恐鱼化石的时候,发现其中有一个新物种,于是就以著名的古鱼类专家大卫 • 霍斯布鲁克 • 邓克尔的名字为这种鱼命名——邓氏鱼。
邓氏鱼没有牙齿?
邓氏鱼长着宽大的脑袋、一张血盆大口、锋利的“牙齿”,让人不寒而栗。但其实邓氏鱼是没有牙齿的,它的上下颌只有锋利的边缘,可以说邓氏鱼的牙齿就是骨头。而真正让邓氏鱼所向无敌的是它强大的咬合力,古生物学家推测邓氏鱼的咬合力高达 5300 千克,如此强大的咬合力让邓氏鱼能够轻易地咬碎猎物坚硬的外壳。
邓氏鱼只会猛咬吗?
邓氏鱼除了有强大的咬合力,还有一个特殊的捕食技能——四关节联动。这个结构就是将头骨与下颌的关节、下颌与胸部的关节绑定在一起。当邓氏鱼张大嘴,它的口腔内部和胸部会瞬间变大,形成一个巨大空腔,并在极短时间内将产生的压力差转化为巨大吸力,把猎物直接吸入嘴中,嘴巴一闭狠狠咬住猎物。
邓氏鱼有天敌吗?
在泥盆纪的海洋中,邓氏鱼位于食物链顶端,没有动物敢挑战它的权威,但古生物学家还是在邓氏鱼的化石上找到了咬痕。古生物学家将咬痕与邓氏鱼的“假牙”对比后发现,这些咬痕是同类留下的。可以说,虽然邓氏鱼没有天敌,但同类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战斗撕咬可以说是家常便饭。有的古生物学家认为,成年的邓氏鱼甚至会捕食未成年的邓氏鱼。
邓氏鱼是怎么灭绝的?
邓氏鱼如此强大,为什么会灭绝呢?这是因为泥盆纪晚期发生了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被称为泥盆纪大灭绝。泥盆纪大灭绝导致超过 70% 的物种消失。泥盆纪大灭绝共发生了两次:第一次大灭绝发生在距今 3.72 亿年前,没有对邓氏鱼造成打击,它仍然统治着海洋;第二次大灭绝发生在距今 3.59 亿年前,这次,包含邓氏鱼在内的整个盾皮鱼类都消失了。
邓氏鱼到底长什么样?
一开始,在很多化石复原中,邓氏鱼身体非常臃肿,背鳍圆滑低矮。后来,这一形象被推翻,人们认为邓氏鱼身材更加修长,尾巴末端长有像鲨鱼一样的尾鳍,再加上三角形胸鳍和背鳍,让邓氏鱼在水中游动的时候既迅速又灵活。但在 2023 年 2 月,一篇关于邓氏鱼复原新研究的论文发表,研究者认为之前估算邓氏鱼长度的公式是错误的,使用最新公式估算得到的邓氏鱼体长是 3~4 米,外形是短粗臃肿的。
但这些新的研究结果并未获得一致认同,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发现和研究,告诉我们邓氏鱼到底长什么样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