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阳光评价策略研究
- 来源:《少男少女》月未版(教育管理)杂志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习评价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8-06 19:38
林桂莲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平沙培英学校,广州510000)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实验全面实施的今天,走进小学课堂教学可以发现,新的评价理念在不少的课堂已不同程度地有所体现,但同时也发现不少教师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方面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表现为:重共性,轻个性;重知识考核,轻能力评价;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在学生中开展阳光评价尤为重要。文章从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现状、阳光评价的定义、阳光评价的意义及如何对学生进行阳光评价等方面展开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习评价
一、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现状
(一)重知识考核,轻能力评价
在长期的小学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学业成就只运用纸笔测试形式来考核,考核结果仅是单一的量化的分数,只重视考试结果量化的分数表达,不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和发展进步的能力性评价。学生的学业评价的功能被简单地认为选拔适合进一步学习的儿童,忽视了评价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功能。
(二)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在不断的变化中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会呈现大量的信息和问题,只采用抽象概括化的考分来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定,不重视采用多种方法、手段对学生的发展进步、学习过程作实质性的描述评价,难以发挥评价的反馈作用,调整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三)重视共性,忽视个性
我们在评价中只会注意学习的共性的、统一的目标,并以此为基本标准来评价学生,而忽视对学生学习特点、发展进步以及潜能结构进行个性化评价,忽视学生心理发展和智能结构差异的多面性和客观性。
二、阳光评价的定义
阳光评价,是指对于学生的评价不单是进行分数的评价、教师个人的评价,还应该是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把握,又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对学生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方法和过程。
三、开展阳光评价的意义
(一)开展阳光评价,能让各方重新认识学生
阳光评价能让教师走出“重知识考核,轻能力评价”的误区,能帮助教师、家长、社会重新认识学生,重新认识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其独特的个性,不因为只以分数的评价而使学生丧失对学习的信心。
(二)开展阳光评价,能促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发展
我们把评价看作是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构成的环节,看作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育手段。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机会,让学生更好地展示探究知识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和各方面的能力,可以更加深层次地、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状况。
(三)开展阳光评价,能促使学生形成自我评价的能力
在开展阳光评价的氛围中,学生已成为学习的主人,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尝试进行自我评价,在“亦步亦评”地把握自己的学习进程;他们尝试着自己动手制作学具,自己合伙讨论,自主地去解决现实的生活问题,从而在更深刻的心理情境下获得学习的主动性。
四、实施阳光评价的策略
(一)评价态度——赏识与赞美,宽容与理解
课堂中,每位学生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后,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赏。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与赞美,由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当我们用赏识、赞美、宽容、理解这些阳光的评价态度对待学生时,会使学生如沐春风,使他们在一次次的惊喜中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形成一个个教学高潮。这些积极的阳光评价态度,使数学课堂变得温馨、明亮。
(二)评价语言——智慧与幽默
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相对其他学科来说,也是较抽象的一门学科。作为数学教师,要尽量用智慧、幽默的阳光评价语言,使课堂变得灵动与精彩。“认识人民币”的课堂接近尾声时,由于低年段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很多学生已经按捺不住了,有的约束力较差的学生在小组活动结束后还在讲话。这时教师马上评价:“第一大组的同学表现特别棒!教师要为第一大组的每个同学奖励一朵大红花!”当大大的红花奖给第一大组的学生时,其他组的同学马上安静了下来,希望自己组也能获得大红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一句批评学生的话,而是运用了智慧的阳光评价方式,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三)评价时间——延缓与介入
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个别学生会马上举手回答,并且答得非常正确,而教师也兴奋得马上表扬该学生。但是,一大批同学也许还没有想好,结果却出来了,这些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被同化了,也就失去了思考的动力。课堂变成了只是优等生表现的舞台。这时候,老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延缓与介入,它的目的是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不知道正确结论之前,进一步发挥想象力,得到更多不同的答案,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四)评价方式——自评与互评
1. 自我评价
即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及过程进行价值判断,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学生的自我评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正确地认识自我——既看到自己的成绩,以建立自信,也看到自己的不足,更加勤奋;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自评,使教师获得有效的教学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回答数学问题,更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方法用语言表述出来。同时,也可让学生利用上课自评表对自己每堂课的精彩表现和不足之处进行评价。
2. 生生评价
生生评价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学生之间互为评价主体及客体进行的价值判断。教会学生相互评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同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他人的评价更加全面地认识自我,尤其是他人给予的积极评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增强自信,他人给予的消极评价也能使自己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以不断地完善自我。也可以利用生生互评表对同伴进行评价。生生互评表可用于同桌交叉互评、小组成员互评等等。每星期进行小组内小结,每月进行全班小结。老师会有针对性地对一些突出的例子进行点评。
(五)评价载体——制作成长档案袋
建立“成长记录袋”是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它关注个体差异,关注自我评价,关注发展的要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自信。它伴随着学生的成长,反映学生学习数学的进步历程。其特别之处是用自己的眼光去选择或更换自己的内容,而不受或少受他人尤其是教师的外在管制,一句话,只要是自己满意的,就可以把它装入袋中。档案袋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有所增强,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家长了解孩子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提供了更多的生生交流、师生沟通的机会。
(六)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要因材施教,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以达到不同的目标,让每个学生跳起来都能摘到桃子。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相应层次的作业。笔者的做法是每次的作业分为两个维度:基础作业和选做作业。凡是本课时必须完成的作业,视为基本作业,人人要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视为选做作业,不作硬性规定,学生可选择做或不做。对正确完成选做作业的,额外有加分奖励,以此来激励学生完成作业,变“要我做作业”为“我要做作业”。这样的作业设计,既考虑了学生的实际,又体现了明显的发展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
阳光评价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并用严谨的态度进行合理的猜想、验证和总结,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快乐。阳光评价是一抹温暖的阳光,洒向每一位学生;阳光评价是一场及时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阳光评价是师生间心与心交流的一座桥梁。让阳光评价沐浴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