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产业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推进行业服务
- 来源:中国纺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产业,导向,服务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8-25 15:08
文 |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 孙瑞哲
2023年以来,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在“波浪”“曲折”恢复的经济情境下,中国纺联各部门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把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作为干事创业的风向标,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系统推进行业服务。中国纺联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行业工作打开了新局面。
韧性与活力是上半年行业的显著特征。一方面,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中国纺织工业依托体系优势,恢复中前行、压力下企稳。1~6月全国规上纺织企业营业收入为21818.1亿元,利润总额为594.6亿元;纺织品服装出口金额为1426.8亿美元;工业增加值降幅较1~5月收窄0.6个百分点。1~6月我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8%,较上年同期加快19.3个百分点,增速在15类零售商品中位居第二;网上穿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3.3%,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10.9个百分点。行业在推动内需消费与经济恢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纺织工业正处在产业恢复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结构性问题、周期性矛盾交织叠加,外部需求走弱、内生动力不足,发展的压力依然较大。1~6月规上纺织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减少5.1%,利润总额同比减少21.3%。纺织品服装出口金额同比减少8.3%,其中,纺织品出口同比减少10.9%。
我们既要看到主流趋势,也要发现潜在风险,把握主要矛盾,保持战略定力,在解决现实问题中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要着力化解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
当前,全球经济开启新一轮下行周期,经济恢复呈现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态势。行业服务要紧跟市场变化与特征,引导行业形成有效供给,构建供需良性循环。
要在理性市场中找到破局点
特种兵式旅游是今年文旅的热词,折射出的是消费者更加理性保守的现实。“有节制,有计划,有分寸”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消费形态。2022年奥莱新开业项目23家,业态增长8%;唯品会用户活跃度明显提升;拼多多2023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8%,利润增长212%。阿里电商“回归淘宝”,全面扶持中小商家。要引导行业把握平替机遇,充分发挥性价比优势,以高质量供给占领消费者心智,在市场格局重塑中做强中国品牌。要在融合发展中拓展市场空间。2023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汽车销量的增长及轻量化需求将带动产业用纺织品的增长。要把握政策和市场机遇,引导行业在提振汽车、家居等大宗消费和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中,丰富应用场景,发掘市场潜力。
要在人群变迁中找到增长点
不同世代的消费者,有不同的群体记忆和兴趣偏好,构成了多元的消费需求。行业服务要把握好新消费人群行为观念的变化,洞察消费新趋势。
生活方式的变化。Citywalk、轻量化户外、围炉煮万物、健康养生、宠物陪伴等新生活方式的演变推动着消费场景的丰富和细分市场的形成。淘宝数据显示,2022年露营、骑行等在淘宝成为新的百亿市场,骑行服、骑行头盔、骑行眼镜等细分品类增长超过50%。360度无死角防晒带动防晒面罩、冰丝袖套等产品的市场热度不断攀升。我们要围绕生活方式变迁,引导加强产品创新、品类创新,做深细分市场。
价值观念的变化。圈层和亚文化是新消费群体的典型特征。环保理念、女性主义等多元价值影响着消费决策。中国青年对“使用循环可再生材料”的关注度高达61%。我们要引导打造真正有价值主张的企业,不人云亦云,不亦步亦趋,形成中国自己的表达体系,进而形成对品牌、产品的支撑。
社会情绪的变化。从内卷、躺平到松弛感,人们对于情绪价值的关注在提升。“为悦己而容”,自带快乐基因的多巴胺穿搭、芭比粉成为人们情绪的表达。奢侈品牌的万元薯片包、垃圾袋则以一种怪诞的方式,传递趣味和体验。行业要关注社会情绪变化,创造更多更好的体验,做有温度有共情的产品与服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户外运动品牌Patagonia是很好的参照。企业将环保理念一以贯之,融入企业每一个细节,甚至将价值30亿的公司捐赠给地球;坚持长期主义做深做实做细产品品类,坚持体验价值、环境价值、社会责任统一,扎根社群,在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持续有效链接。在细分品类、价值主张中蕴含着市场的潜力与可能。
要着力提振企业信心和活力
“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纺织行业主体是民营经济,在繁荣经济、稳定就业、出口创汇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订单不足、开工不足、成本高企,企业面临考验。棉纺协会调查显示,色纺纱、牛仔布集群5月以来新增订单减少;家纺协会5月调查显示,26.9%的受访企业市场订单降幅为3%~15%,14.4%的受访企业市场订单降幅达15%以上。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今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纾困解难、增强信心的政策。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首次提出民营经济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要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8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发布,旨在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业服务要把握政策机遇,引导行业用好政策空间。
聚焦动力,推动企业深化产融合作
中国纺织行业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行业国际品牌收购、跨国产能布局活跃。如歌力思宣布与加拿大品牌 Nobis设立合资企业,桐昆联手新凤鸣等启动在印尼投资超600亿元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另一方面,企业围绕数字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在设备更新、技术改进和系统升级等方面投入持续加大,对资本的需求与应用程度持续提升,但资本市场的行业偏见仍存在,对实体投资的意向较弱。我们要把握国家政策新机遇,推动优化行业信用体系,促进优质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聚焦实力,推动企业提升发展质量
我国纺织行业已经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集群为空间载体,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生态。恒力、荣盛、魏桥、盛虹等龙头企业上榜2023年《财富》500强。在工信部前5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有208家纺织相关企业。2020-2022年,共有3批270家企业入选纺织行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面对复杂的外部形势,我们要进一步做好行业服务,推动企业做大做强、转型升级,加快数字化、高端化发展。
聚焦潜力,推动企业主动布局未来
当前,纺织行业呈现投资信心不足。1~6月纺织业、服装服饰业、化纤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分别下降2.0%、5.3%和7.0%,增速较上年同期大幅回落。我们要推动企业在压力下做增长性投资,避免“效率陷阱”和“死亡螺旋”。引导企业前瞻性地开展科技创新、市场开拓、人才培养等,强化企业面向未来的内生动力。把握国家对民营企业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全面落实公平竞争的机遇,推动企业在清洁能源、新型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等领域中的投资,围绕延链强链,打造产业未来与未来产业。
要着力用好区域政策调整的机遇
今年以来,对于纺织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重要性正在重新评估,相关支持政策密集出台,行业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东部地区重点聚焦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绿色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强调巩固行业的支柱性、引领性地位。中部地区立足区位、人才等比较优势,力争变“跟跑”为“领跑”。西部地区发挥特色资源优势,紧抓产业转移和“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产业升级。
把握机遇,行业服务要关注两个重点。
立足城市群经济培育高能级全球时尚中心
半年来,上海、武汉、重庆等核心城市出台政策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打造“设计之都”“时尚之都”。消费繁荣、设计发展、品牌崛起是历史上所有时尚之都确立的共同基石。我们要把中心城市作为主战场,利用知名品牌“首店经济”的集聚效应,培育“大师、大牌、大事”,建立起中国时尚话语权的主阵地。
依托县域经济发展产业集群、服务乡村振兴
2022年54个“千亿县”,绝大多数以纺织服装为主导产业,9个新增的县域中有6个将纺织服装作为主导产业。推进集群工作,关键在产城融合,核心是以人为本。当前有一种社会现象叫“景漂”,一群年轻人远离压力以陶瓷为媒,在景德镇诗意栖居,形成话题流量和商业机遇。这蕴含着集群发展的一种可能模式,纺织集群也有着文化美学积淀,刺绣、编织、织染、非遗代表着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理想。面向C端,打破产业与生活的边界,以更具人文、更有温度的方式推动集群发展,是行业服务新的思路。
不畏山高路远者,山川回馈以奇绝秀色;不惧风高浪急者,大海回报以壮丽风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涵养稳的定力、保持进的姿态,务实推进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添人间锦绣,创美好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