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科:深耕再生纤维功能性,坚持走“专精特新”之路

  • 来源:中国纺织
  • 关键字:纤维,功能性,关注
  • 发布时间:2023-08-25 15:19

  文|本刊记者 牛方

  从“一墩难求”到“一户多墩”,冰墩墩的爆火让“海科云绒”走进大众视野。“海科云绒”以其轻柔如羽、爽滑如丝、洁白如云、温暖如绒的优良特性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填充物,也让江苏海科纤维有限公司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日前,“向阳而生 逐梦前行”中国——金湖功能性填充纤维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海科“云绒”填充纤维新产品发布会在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举办。本次活动由苏州大学、金湖县人民政府主办,江苏海科纤维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指导。会议聚焦纤维创新、产业升级、跨界融合发展探索新思路、新路径并同期发布了海科石墨烯云绒系列新产品。

  将石墨烯创新应用到填充材料,海科纤维的创新之举又将如何点燃市场?

  专精特新,石墨烯系列云绒正式问世

  海科纤维成立于2018年,是专注再生三维中空涤纶短纤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建设有两条年产9万吨PET高净度瓶片及再生差别化涤纶短纤生产线,曾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国纺织行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淮安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公司研发的“海科云绒”因其优良特性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填充物。

  海科纤维销售总监李辰昊介绍了新发布的石墨烯系列云绒及其在服装家纺行业的应用。石墨烯云绒以聚酯(PET)为基本原料,通过石墨烯熔融共混纺丝工艺制成,具有海科云绒的优良性能及石墨烯功能性于一体的纤维,可水洗、超回弹、爽滑舒适性,还具有抗菌、高发热、远红外蓄热保健、抗菌等功能;石墨烯量子点云绒以聚酯(PET)为基本原料,通过海科云绒的纺丝工艺与石墨烯量子点母粒共混纺丝工艺制成,是具有可水洗、超回弹、爽滑舒适,以及抗菌、抗病毒、驱螨、防霉、远红外等多项优异功能的差别化新纤维,专用于服装、家纺填充使用。此外,石墨烯系列云绒可作为羽绒的代替品,为家纺蓄热、户外保暖领域产品升级开发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据悉,海科二期年产9万吨再生涤纶差别化短纤维项目已经于2023年6月份动工建设,计划总投资7亿元,占地100亩,预计2024年10月建成试生产。两期项目全部建成后,海科将可实现年产18万吨再生差别化涤纶短纤。

  对于公司下一步发展,李辰昊表示,未来将把研发高科技功能性填充纤维放在重要的位置。公司将继续在再生循环纤维的道路上努力前行,在废旧纺织品回收应用领域做更多的突破;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共同研发新特品种和功能性产品,以达到技术创新和关键要素的优化组合,使科技成果及时转变为现代生产力,增强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为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填充纤维解決方案,满足消费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谈及企业未来如何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专精特新”,海科纤维董事长李军表示,专精特新就是从无到有的过程,专、精是企业专注自身专业领域,二十年如一日坚持研发,不断技改,精益求精;特、新是企业组建自己的专业团队坚持做别人没有的产品,锻造产品独特优势。专、精犹如地板,特、新犹如天花板,只有筑牢地基才能不断拓宽、建高天花板,才能引领市场,助力行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我国纺织产业链体系中,化纤工业是产业链稳定发展和持续创新的核心支撑,是国际竞争优势产业,也是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是解决我国化纤行业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双重问题的关键,是我国化纤产业真正走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中之重。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李德利表示,去年我国循环再利用化纤产量超过500万吨,国际品牌从国内采购的循环再利用涤纶占其总量的60%-70%,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品牌方的主要原料采购地。江苏海科纤维有限公司是循环再利用化纤行业的代表性企业其在瓶片原料的基础上,持续创新、成功研发废旧纺织品为原料的高质量再生填充纤维,此次发布的新品——石墨烯云绒系列,在资源循环再利用的基础上赋予了纤维更多的功能性。

  平台搭建,

  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校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人文传承于一身,无疑是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而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是实施创新驱动引领的关键环节。会上举行了苏州大学、海科纤维“功能性填充纤维新材料联合创新中心”签约仪式、揭牌仪式。

  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肖甫青表示,近年来,苏州大学对接国家急需和学术前沿,根植区域创新创业沃土,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不仅出色完成创新型大学建设目标,更为地方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希望此次合作能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苏州大学最优质的创新资源和金湖的产业资源,推动双方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创新,在合作的过程中着力增强企业自身的技术能力,双方联手攻克“卡脖子”技术,合力锻造产业发展“新引擎”,围绕高端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加快布局,涌现更多一流市场化应用成果。

  谈及功能性填充纤维新材料联合创新中心成立的初衷,海科纤维董事长李军在采访中表示,一方面,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碳减排的重要路径之⼀,“双碳”背景下,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备受瞩目,企业与苏州大学合作,共同推动废旧纺织品、海洋塑料等的回收再利用,借助院校科研成果,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路走的更宽泛;另一方面,安全、健康、舒适的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喜爱,企业通过与高校合作,不断丰富纤维种类,为消费者提供抗菌、舒适且可降解的产品。

  功能性填充纤维新材料联合创新中心的成立必将拉开新形势下更深入、全方位的合作序幕,促进资金、技术、应用、市场等要素对接,解决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转化、市场应用“最后一公里”有机衔接问题,全面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全链条,进一步增强校企合作发展的后劲和活力,为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