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在乡镇政府的应用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电子政务,乡镇管理,应用
  • 发布时间:2024-05-26 16:49

  文/高雅倩 河北科技大学

  摘要:自数字中国战略实施以来,“互联网+政务”成为创新政府管理方式的重要举措。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对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和办事效率、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政府公信力有重要意义。另外,“网上办、掌上办”等措施,给人民群众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信息的获取更加及时便利,办事效率更加高效,民意表达的渠道更加畅通快捷,进一步提升了公众对政府机关的信任度。乡镇作为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在电子政务方面也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落实、落地任务。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应用发展情况、乡镇电子政务落地情况,以及电子政务落地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改进意见,为电子政务在乡镇管理工作中更全面高效地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政务;乡镇管理;应用

  引言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顺应时代发展出现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更是国家为充分解决人民群众办事难、办事慢问题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电子政务由此应运而生。所谓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关在政务活动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等信息化手段进行办公、管理,以及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对促进政府机构改革、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和办事效率、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政府公信力有重要意义,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数字政府建设有着关键的推动作用,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除此之外,电子政务的建设不断完善,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各类软件、公众号等不断建设更新,通过电子政务在线服务平台整合各部门信息数据,进一步打破了地区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各类服务事项开通网上办理,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和企业办事,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信息的获取更加及时便利,办事效率和享受的服务更加高效,民意表达的渠道更加畅通快捷,进一步提升了公众对政府机关的信任度和参与感。

  而乡镇作为落实政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对乡镇政府改进工作方式、提升管理服务效率、创新治理模式、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质量有着重要的落实意义。推动乡镇办公模式由传统办公改革为电子政务模式,是顺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信息化革命的必然产物。在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作为基层政府,更要顺应时代潮流,跟上新时代步伐,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应用发展情况、乡镇电子政务落地情况、电子政务落地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探索提出改进意见,为电子政务在乡镇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更全面高效提供参考。

  1. 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应用发展现状

  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1],概括提出了电子政府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出要使“电子政务应用和服务体系日臻完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密切结合,网格化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同年,《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2]发布,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提供了基本思路。此后的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电子政务工作方向,为各级政府推行电子政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由此也可以看出国家对电子政务的落实非常重视。

  以河北省为例,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全省“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河北省政府系统电子政务2011—2015年发展规划》《河北省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有关电子政务的政策性文件[3]。特别是《河北省“十四五”信息化规划》[4]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机关政务要实现普遍电子化。此外,河北省已经搭建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了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融合。

  同时,为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要求,国家、省、市三级互联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体系也正在加快建设,“一次登录、全网通办”逐步实现,让政务服务更加便捷和高效。国家及各级政府先后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及保障措施,加快信息共享和联通,打破信息孤岛,“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最多跑一次”等不再是一句口号。

  2. 信息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在当前电子政务信息技术运用上,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已成为电子政务运行过程中重要的技术工具,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促进了电子政务信息的整合和发展,还进一步保证了政府开展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行。

  2.1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就是通过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存储和管理、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运算。借助大数据技术计算分析后,可为政府部门作出有效决策提供帮助。根据数据分析处理结果,相关部门就可以对大量且棘手的问题作出快速、正确的判断,进一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也减少对于大量问题的错误抉择率[5]。

  2.2 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是一种融合多项技术,具有高效数据处理技术和能力的密集型计算模式。可以联动互联网进行快速响应部署,为海量用户提供信息资源和服务。云计算技术包括虚拟化技术、分布式数据储存技术、大规模数据管理等技术[6]。通过借助云计算技术,可深入构建电子政务数据服务平台,从而实现信息数据的高效共享,极大地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3. 电子政务在乡镇政府管理中的应用发展现状

  电子政务在乡镇工作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方面是涉及审批的业务,随着审批权限不断下放,办理餐饮证件、宅基地发放使用、医疗救助等服务事项;另一方面是信息推广和咨询,以及生产技术推广、病虫防治、招聘等。而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3.1 矛盾突出,建设推广有障碍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电子政务建设对人力、物力、财力要求较高,而现实中大多数乡镇都面临财政吃力、资金缺乏、人员紧张的问题。乡镇工作人员年龄梯次结构较大,对电子办公的认识还不到位。特别是年龄比较大的同志,认为乡镇工作大部分是下去落实,大多数时候用不到电子办公,更多的还是依靠手工办理。再加上乡镇工作人员存在素质不齐的现象,电子政务大面积推广使用存在较大困难。主要体现在年纪较大的工作人员无法熟练操作网络平台,存在电脑操作不流畅、对电子政务系统操作不熟悉等情况[7]。另外,除一些开发企业多、发展较快、经济较强的乡镇,大部分乡镇资金并不充裕,日常建设、开支可能都存在困难,更不用说资金向电子政务方面予以倾斜。没有充足的资金,就无法大面积应用网络办公平台。除此之外,电子政务的建设还需要一些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建设资金不到位,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导致乡镇电子政务存在建设障碍。

  3.2 交互不通,信息共享不健全

  若想达到“一站式服务”,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就应当达到高度共享联动。而在实际工作中,乡镇业务部门之间基本上都是独立办公,跨部门信息共享、数据整合等在部门之间难以协调统一。在实际办理业务中,如婚育状况这类个人基本信息,由于没有统一的数据库,就需要个人向多个部门提交证明材料。正是因为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信息交互不畅通,导致电子政务在实际运行中办事效率不高,这其实也是一种资源上的浪费。

  3.3 涉及隐私,信息安全难保障

  随着电子政务的推行,政府部门的各类活动以及信息的发布都依靠电子政务平台,公众办理的许多业务也都需要在互联网上在线进行,这就涉及信息安全问题。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共享、公民隐私保护等方面都需要法律的保障和约束。一旦被互联网黑客非法攻击网站获取国家机密信息,将对国家、对政府、对人民群众造成威胁。从个人角度而言,个人信息一旦遭到泄漏,将严重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大大降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而在信息安全保护方面,这类法律法规工作进行得相对滞后,信息安全保护法律体系尚不健全。信息安全保护法律不完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缺乏保障,也加大了电子政务建设的难度。

  3.4 推广有限,公众意识不到位

  乡镇电子政务发展应用得不成熟、不广泛,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公众意识不到位。现实中,到政府部门办事的群众,很多人不知道电子政务怎么使用,有什么功能,有什么事项可以进行在线办理。大部分人还是传统的思维方式,不了解、不知道甚至不愿意接触新生事物,对在线办理存在隐私、效率方面的疑虑。这说明,电子政务的应用还存在推广不到位的现象。

  4. 思考及建议

  4.1 强化队伍建设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资源供给主要涉及人力、物力、财力。在人力方面,应当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一方面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开展计算机、电子政务平台操作方面的常态化技能培训,通过专题授课、情景模拟等方式加强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和业务能力。同时,各地政府在人才招聘录用上,应当拓宽用人视野,向专业人才倾斜,以此来扩大专业人才队伍,优化人员队伍结构,提升人才队伍的专业化、技能化水平。

  4.2 拓宽资金渠道

  在电子政务建设的物力、财力方面,主要涉及资金供给。电子政务的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乡镇的电子政务工作会难以展开。因此,乡镇政府应当积极拓宽资金渠道,加强预算管理,加大财政投入,可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的方式,适当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予以资金倾斜,增加电子政务方面的资金支出[8]。另外,还可以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支持,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市场资本,激活市场资本活力,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确保电子政务工作顺利进行。

  4.3 保障信息共享

  乡镇政府应切实转变观念,创新服务方式,为办事群众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要全面加强统筹指导和协调联动,整合各部门、各地区信息数据,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打破数据和信息壁垒,打通部门间的“梗阻”“堵点”现象,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避免因信息共享不到位造成群众办事难、办事慢、重复提交资料等现象,借助电子政务为群众提供更方便的政务服务。同时,尽可能增加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深化服务理念,根据乡镇实际情况,制定电子政务服务清单,实现电子政务清单化、规范化管理,同时,还可以根据办事需求为群众增设个性化服务窗口,提供特色的定制服务,全面完善电子政务建设。

  4.4 保障信息安全

  依法行政是现代行政法的核心和首要原则。电子政务的特殊性质必然比其他信息化领域更依赖于良好的法治环境。因此,为保护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安全,要全面加强立法观念,培育良好的法治环境,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基础。要加强全面统筹规划,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护方面的法律,完善立法体系,促进电子政务法律体系逐步成熟[9]。此外,立法要重点关注个人隐私和保护个人权益,制定以隐私保护为核心的信息法,将广大人民群众的隐私权益维护好。同时,还要强化依法行政、阳光行政,对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违法行为要依法依纪依规处理,并予以曝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5 引导公众参与

  地方政务要加强电子政务的宣传推介,借助广播、微信公众号、小视频等多媒体平台,制作操作教学视频等方式,宣传电子政务的理念和功能,引导公众积极主动通过互联网办理个人事项,还可以通过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单位、进村庄现场互动、知识问答等方式,倡导“办事不出村”的服务理念和重要意义[10],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此外,还可以畅通民意反馈渠道,分析公众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完善电子政务平台服务事项,及时增加内容,促进在线政务平台服务事项要“应进必进”,进一步实现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

  结语

  乡镇机关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沿和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而信息技术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手段。推行电子政务,是加快建设数字政府、乡镇政府服务型职能转变的关键。因此,乡镇政府应当紧跟信息技术发展潮流,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加强人力、物力、财力配备,为电子政务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加强电子政务的理念、功能宣传,引导公众积极参与,促进电子政务在乡镇政府发挥有利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通知(中办发〔2006〕11号)[A/OL].(2006-03-19)[2024-03-20].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6/content_315999.htm.

  [2]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通知(国信〔2006〕2号)[A/OL].(2006-03-19)[2024-03-20].http://www.echinagov.com/policy/63724.htm.

  [3]2012年河北省电子政务发展概况[EB/OL].(2013-07-08)[2024-03-20].https://www.zhihuichengshi.cn/planning/dianzizhengwu/2139.html.

  [4]省委网信委印发《河北省“十四五”信息化规划》[EB/OL].(2022-04-08)[2024-03-20].http://www.caheb.gov.cn/system/2022/04/08/030152942.shtml.

  [5]张雪松.云计算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9(7):228.

  [6]李长江.大数据技术在电子政务领域的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21,22(7): 159-161.

  [7]王智伟,康晨.乡镇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问题及治理对策[J].统计与管理,2016(10):139-140.

  [8]马献峰,郝正钧.浅谈乡镇电子政务建设[J].东方企业文化,2015(1):148,151.

  [9]杨春生.我国乡镇电子政务建设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0):5-7.

  [10]洪富艳,孙靖然.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问题及对策[J].办公室业务,2023(4): 54-55,71.

  作者简介:高雅倩,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