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诚信制度制止“闹展”蔓延
- 来源:中国会展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诚信,制度,展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7-13 16:28
刘海莹
三年疫情带来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重大变化。现如今,我国经济正处于复苏阶段,政府和企业都在精打细算过“紧日子”。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之下, 参展商拿出真金白银参加展会, 自然对参展效果预期提高;采购商要在有限差旅预算内实现采购效益最大化, 不再会广泛参展, 而是精挑细选或者说挑剔展会。
参展预期的提升, 是对展会组委会的巨大挑战。组委会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主体, 部分组委会对当前市场经济环境分析不足, 为吸引更多展商而对展会进行夸大宣传, 使得本就对参展效果持有高预期的展商, 进一步拉升了效果预期;组委会对专业观众/采购商组织不力, 导致现场观众少、成交少, 或者观众并非展出领域专业观众, 虽然人数众多、但成交甚少;高预期和低实效的巨大落差为展期安全稳定埋下了风险隐患。
再说到“闹展” 的参展商, 经济下行过紧日子的参展企业, 通过参展实现经济效益成为第一(甚至唯一) 目标, 不少企业忽略了对展会组委会实力背景、往期展会效果、展品范围和企业产品等关键要素的调研分析和判断、盲目参展, 导致现场无法成交;也有展商现场展位布置缺乏创新和亮点, 无法吸引观众驻足, 这些情况可以在“投资展会找不到客户”、“展会太多看不过来”、“微信加了不少, 就是不知道怎么转换”、“这是哪个公司办的?避避雷” 等视频评论区留言中, 得到印证。还有一点值得关注,笔者曾在“闹展” 视频评论区看到过“花几万、几十万参展不如花到抖+” 的留言,以往展商评价展会效果,往往与其他同类展会对比, 现如今已经出现同抖音等非展会平台效果的对比, 值得会展同仁深思。
对展会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专业闹展”。“闹展” 行为一直存在, 曾经有不少主办方会提前准备现金, 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尽快息事宁人。这种看似有效的应急之策很容易让展虫儿钻空子, 成为“专业闹展”, 那些打着效果不好直接要求赔钱, 不达目的就去政府部门静坐、频繁拨打政务热线投诉、夸大其词发视频到自媒体平台等过激行为基本都是专业闹展户所为。发生过专业闹展的展会可能面临管理机构对下一届展会进行更加严格、全面的备案审查。由此带来的“破窗效应”, 只会让“闹展”行为进一步滋生和蔓延, 从而出现“劣币驱逐良币” 的现象。
针对“闹展” 行为, 笔者认为应当参考航空和高铁乘坐“黑名单” 做法。2018年5月1日起, 《关于在一定期限内适当限制特定严重失信人乘坐火车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在一定期限内适当限制特定严重失信人乘坐民用航空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生效实施, 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处罚或被追究刑事责任、进入“黑名单” 人员被限制乘坐火车和民用航空器。《意见》实施六年以来, 失信之人寸步难行, 诚信守序受到保护, 彰显公平公正。
2024年6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24—2025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提出提升信用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统筹推进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提升信用监管效能及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信用建设5个方面措施。
会展业应积极响应国家信用体系建设行动, 加快会展行业信用建设, 推动出台严重失信主体名单(黑名单) 管理办法,包括无端“闹展” 展商和粗制乱拼展会及组委会, 强化名单信息共享, 提高名单的权威性和威慑力!
以“诚” 制“闹”, 营造健康和谐的参展、观展及营商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