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本里的植物——豌豆

  • 来源:天天爱科学
  • 关键字:语文,植物,豌豆
  • 发布时间:2024-07-20 19:44

  豌豆:复合材料方面的“老师”

  豌豆(Pisum sativum)是豆科豌豆属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株高0.5—2 米,全株绿色,光滑无毛,被粉霜。叶具小叶4—6 片,小叶卵圆形。花于叶腋单生或数朵排列为总状花序;花冠颜色多样,但多为白色和紫色。荚果肿胀,长椭圆形,顶端斜急尖,背部近于伸直。种子2—10 颗,圆形,青绿色。

  豌豆荚成熟后,会把种子弹射出去,很多人对这种现象习以为常。但你有没有好奇:这小小的豆荚,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力气呢?

  植物们传播种子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种:动物传播、风力传播和自力传播。无论何种方式,都和果实的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作为自力传播中的佼佼者,豌豆秉持“求人不如求己”的原则,在构造自己的豆荚时,可谓费尽心思。

  如果拿起一片豌豆豆荚,仔细观察,我们不难看出它的外层颜色较深、内层颜色较浅。

  科学家们对豆荚的截面进行了细致的观测,最终发现豆荚内外两层的纤维方向呈垂直状态(即正交),与豆荚的长轴(长度)方向的夹角为45 度。这种结构不但是保护籽粒的坚实盾牌,还是将豆子弹射出去的奥妙之所在。

  在豌豆荚失水收缩的过程中,内外两层纤维层的收缩程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它们都有绕豆荚长轴(长度)方向扭转45 度的趋势,这就使得豆荚内部逐渐积累大量的变形能。一旦能量超出承受范围,豆荚便会开裂,原本扁平的两片豆荚会反向卷曲,形成像弹簧一样的螺旋状长条,从而将豌豆发射到远方。

  对复合材料有所了解的小伙伴一定知道,为了使复合材料满足一定的力学性能要求,人们通常选择正交结构。在这方面,豆荚是我们人类的老师。

  豌豆:打开现代遗传学之门的植物

  有趣的是,在植物界,帮我们打开现代遗传学之门的,是小小的豌豆。

  1856 年至1863 年, 奥地利帝国遗传学家格里哥·孟德尔种植并测试了大约5 000 株豌豆植物(22 个品种)。通过人工培植这些豌豆,他对不同代的豌豆的高茎或矮茎、圆粒或皱粒、灰色种皮或白色种皮等性状和数目,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计数和分析,并最终发现豌豆的某些特征可以稳定且有规律地遗传给下一代。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孟德尔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得出了相应的数学关系式。他的发现被后人称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孟德尔遗传分离规律”)和“孟德尔第二定律”(又称“基因自由组合规律”)。这两大定律是揭示生物遗传奥秘的基本规律。1865 年,孟德尔将多年的观测记录进行总结,发表了一篇名为《植物杂交实验》的论文。但该论文未能引起当时学术界的重视,一直被埋没了35 年之久。直到1900 年,荷兰植物学家德弗里斯、德国植物学家科伦斯和奥地利农学家切尔马克同时独立地“重新发现”了孟德尔遗传定律。科学史把这一重大的科学事件称为“孟德尔定律的重新发现”。从此,遗传学进入孟德尔时代。

  20 世纪以来,遗传学开始与生物化学结合,并与微生物学、生物物理学交叉。20 世纪50 年代催生了分子生物学。其中,20 世纪70 年代诞生的重组DNA(脱氧核糖核酸)技术,全面改观了生命科学。从此,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人类遗传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深入到包括医学、农业在内的多个领域,引发了多个学科领域的重大变革。在社会层面上,遗传学促进了20 世纪的第一次绿色革命,有效地解决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的饥饿问题。

  豌豆:为餐桌而生的植物

  春天来临后,气温逐渐回升,各种植物悄悄地探出头来。邻居家菜地里的豌豆也伸出了一枝枝嫩芽。

  豌豆是一种为餐桌而生的植物,豌豆的嫩苗、嫩荚果和种子都可以食用。豌豆的嫩苗俗称豌豆尖,是枝蔓上最嫩最绿的尖端。豌豆尖有一种特殊的豆香味,鲜嫩清新。它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钙、镁等营养成分。同时,它还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豌豆尖是时令蔬菜,想吃上一口,必须争分夺秒。

  在尚未有内层革质膜时,豌豆的嫩豆荚可以作为蔬菜整体食用。举例来说,我们食用荷兰豆(豌豆的栽培品种之一)时,食用的其实就是它的嫩豆荚。

  豌豆的种子又叫作青豆、麦豌豆、寒豆、麦豆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吃的豆类。它营养丰富,B 族维生素含量较高。另外,它还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C 及无机盐等。

  豌豆的种子还可以入药,有利小便、解疮毒的功效,可以治疗霍乱、转筋、脚气、痈肿等。

  五种常见的叫豌豆的植物

  在江南早春二月,我们经常看到有人拎着袋子掐豌豆尖。那是野豌豆尖。

  我们身边的野豌豆,有开紫红色花的,有开蓝色花的,还有开白色花的。花有大有小,叶有丰润有细瘦。一开始,我们俩还以为那是土质营养的关系,后来才知道,它们其实是三种不同的野豌豆: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四籽野豌豆(Vicia tetrasperma)和硬毛果野豌豆(Viciahirsuta)。

  救荒野豌豆的茎粗壮,可长至1 米,绿色至淡紫色。偶数羽状复叶,小叶常见五六对,长椭圆形,先端圆或平或凹如倒心形,顶部有个短尖。花腋生,通常1—2 朵,旗瓣浅红色,翼瓣比旗瓣稍短,浓红或紫红色。荚果为长圆形,先端向果梗反方向伸出流线型的尖嘴儿,有种子5—9 粒。种子圆球形,棕色或黑褐色,有深深浅浅的斑纹。在四川等地它也叫野麻豌。它名字里的那个“麻”字实在是太形象了。

  救荒野豌豆的嫩叶可食。但是,花果期及种子有毒,不能生食。另外,救荒野豌豆全草和种子可入药。

  四籽野豌豆的植株小而柔弱,茎细有棱,多分枝。偶数羽状复叶,4—5 对小叶常见,长圆形或线形,先端有个小尖头,叶轴顶端卷须独一根,未分枝。

  四籽野豌豆总状花序腋生,有花1—3 朵。四籽野豌豆的花比救荒野豌豆的花小许多,旗瓣浅蓝或浅紫色,镶嵌着深蓝色的脉络,翼瓣淡蓝色,与龙骨瓣近等长。荚果长圆形,宽短,熟透时表皮棕黄色或近黑色,通常有种子4 粒,也有3 粒或5粒的。种子圆球形。

  四籽野豌豆全草入药,具有解毒、活血、消肿等功效。

  硬毛果野豌豆的中文正名叫小巢菜。植株较大,茎细柔有棱。偶数羽状复叶,有小叶6—8 对,小叶狭长圆形,先端平截,有个短尖头。

  硬毛果野豌豆腋生总状花序,2—6 朵花密集于花序轴顶端。硬毛果野豌豆的花在花骨朵时淡蓝色,花开后花冠淡紫近白色,几朵小花挤作一簇。荚果长圆菱形,较短小,表皮密被白色的长硬毛。

  小巢菜全草入药,有解表利湿、活血止血的功效。

  后来,我们俩又发现了另外一种野豌豆—— 广布野豌豆(Vicia cracca)。广布野豌豆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攀缘或蔓生,有棱,被柔毛。偶数羽状复叶,叶轴顶端卷须有2—3 分支。小叶5—12 对互生,线形、长圆或披针状线形,先端锐尖或圆形,具短尖头。总状花序与叶轴近等长,花多数,10—40 朵密集一面向着生于总花序轴上部。花冠紫色、蓝紫色或紫红色,旗瓣长圆形;翼瓣与旗瓣近等长。荚果长圆形或长圆菱形,先端有喙。种子扁圆球形,黑褐色。

  查阅资料后,我们俩得知我国还分布着一种常见的野豌豆—— 窄叶野豌豆(Viciaangustifolia)。

  窄叶野豌豆的茎变化多样,可斜升、蔓生,亦可攀缘生长。偶数羽状复叶,叶轴顶端的卷须非常发达。小叶4—6 对,线形或线状长圆形。花1—2 朵腋生。花冠红色或紫红色,旗瓣先端圆钝,翼瓣与旗瓣近等长,龙骨瓣短于前两者。荚果长线形,微弯。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