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禽家族

  • 来源:天天爱科学
  • 关键字:猛禽,家族,顶端
  • 发布时间:2024-07-20 20:20

  文/金荣莹 李凤洋 图/高翔 王自堃

  顾名思义,猛禽是一种凶猛的掠食性鸟类。它们具有坚硬且呈弯钩状的喙、锐利的爪和洞察一切的眼睛。这些优势使得猛禽可以稳居食物链的顶端,在各类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

  猛禽是益鸟,全世界有500 多种,分布在我国的猛禽均为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金雕等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在野外游玩时,一旦发现受伤的猛禽,我们应马上联系当地的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届时会有专业人员对猛禽进行救助,并给予施救者适当的奖励。

  根据猛禽喜爱在白天还是晚上活动,人们将猛禽分为昼行性猛禽和夜行性猛禽。昼行性猛禽,主要为鹰形目和隼(sǔn)形目鸟类。它们的种类较多,如鹰、鹞(yào)、鹫(jiù)、隼等。俗称“夜猫子”的猫头鹰等鸮形目鸟类则属于夜行性猛禽。

  猛禽的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猛禽之间的体形相差悬殊,既有15 厘米大小的白腿小隼,也有翼展达3 米的安第斯神鹫。即便是同类猛禽,雌雄两性的体形也不同。一般来说,大多数雌性猛禽的体形较雄性更大。体形的差异造成各种猛禽的翅展不同,飞行速度也不同。甚至存在同一种猛禽因性别的不同,捕食对象也不相同的现象。因此,在非繁殖期,它们会单独活动。

  我国领土幅员辽阔,生态类型多样,猛禽的足迹遍布平原、森林、湿地,荒漠和戈壁亦有猛禽分布。栖息地的多样化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据《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记载,中国共有猛禽3 目5 科40 属,共100 种,广泛分布在云南、新疆、四川、北京等地。因为栖息地不同,所以猛禽在巢穴选址上也有很大的不同:有的猛禽在高大且空旷的树木上筑巢;有的在崖壁上筑巢;有的在树洞中筑巢;有的会抢夺鸦科鸟类的巢穴;更有甚者会直接利用人类的空调外机间、废弃的花盆来筑巢,如红隼。

  猛禽的食性广泛,除了很少一部分为杂食猛禽外,大多数猛禽为肉食猛禽。猛禽的食谱涉及软体动物、昆虫、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等。昆虫的种类繁多,食虫的猛禽也有各自的偏爱,如凤头蜂鹰主食蜂类。爬行动物中的蛇和蜥蜴是蛇雕、凤头鹰等猛禽的“家常菜”。捕食哺乳动物的猛禽体形差别很大,红隼以鼠类等小型哺乳动物为食,金雕则可以捕食山羊、狍子、幼鹿等超越自身体重的大中型哺乳动物。具有高超飞行技巧的猛禽可以捕捉鸟类,它们或具有速度和力量,或具有高度的机动性。不过,同为天空中的霸主,同类可不是那么好征服的。鹰形目的鹗(è)在捕食上另辟蹊径,将捕食领域由陆地转为水域,这与它特殊的身体结构有关:鹗的足并非常态足,而是属于半对趾足,即它抓握食物时第四趾可以向后扭转,与第一趾并排;趾的下部具有刺状的鳞片,可以增加摩擦力,使滑溜溜的鱼不至于滑落。最为“和善”的猛禽要属鹫类了,胡兀鹫、兀鹫、秃鹫等不会主动捕食猎物,它们会搜寻动物尸体,然后大快朵颐。作为食物链上的分解者,它们对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功不可没。

  凤头蜂鹰

  凤头蜂鹰的体色很多,不像大多数鸟类仅在成体和亚成体之间出现不同的体色。在同是成熟个体,甚至是同性别的情况下,凤头蜂鹰也有很多不同的体色。这些体色,让它们有些看起来像蛇雕,有些看起来像鹰雕,有些看起来像林雕。在同一物种中,如果出现个别几种不同的羽色,研究人员会称之为该物种的不同色型。有学者认为,凤头蜂鹰的这种羽色变化是与生俱来的,而非后期形成的,其类似于动物界的伪装,用途是模拟厉害动物的体色,以躲避敌害。有些人肯定会感到迷惑,同为猛禽,为什么要模拟其他物种呢?这就要从凤头蜂鹰的食性说起:凤头蜂鹰主食蜜蜂、黄蜂这类膜翅目昆虫,因此,它无须撕扯食物,它的喙不用变得纤细,它的爪很少用于抓握强劲力气的猎物,它的爪因此不用多么强大有力。伪装也许是它们免遭欺凌的最好方式。

  游隼

  游隼是一种飞行速度很快的鸟类。据测算,它极速俯冲时的速度高达400 千米/ 时,这个速度让高铁列车也望尘莫及。游隼为什么可以飞这么快?它俯冲是想做什么?答案是,捕猎。发现猎物后,游隼会急速扇动翅膀,加速俯冲。接近猎物时,游隼并不会用钩状的喙啄死猎物,而是变爪为拳,猛烈地击向猎物,然后在空中抓住被击飞的猎物,随即迅速离开。

  短趾雕

  短趾雕也叫短趾蛇鹰。鸟如其名,短趾雕偏爱捕食蛇类。为此,它们特化出了“小脚”:短趾雕的脚爪变得短小且有力,可以方便它按压猎物,牢牢把猎物夹住。为了防止毒蛇反抗,咬伤自己,短趾雕的跖上覆盖着一层厚重的鳞片,这相当于它的盔甲。短趾雕的飞行速度不快,发现猎物后,它会直接从树上或者空中俯冲下来,用强有力的爪按住蛇身,用尖锐的喙撕咬蛇头或蛇颈,之后将蛇直接吞进肚子里。它是当之无愧的蛇类克星。

  长耳鸮

  因具有鸮形目的“猫脸”和一对长“耳朵”,长耳鸮深受人们的喜爱。不过,它那对“耳朵”并不是真正的耳朵,而是它的羽毛。长耳鸮类夜行性猛禽灵活机敏,且活动时间为夜间,这不利于人们观察它的捕食行为。不过,它有个习惯:捕猎成功后,它会迫不及待地大快朵颐,不管猎物的骨头和毛发是否容易消化,会一起吞下。之后,它们会将不容易消化的骨头和毛发等东西团成食丸,吐出来。在长耳鸮居住的树下,往往可以捡到这些食丸。通过对这些食丸进行研究,人们发现长耳鸮喜欢捕食啮齿动物、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等。

  猛禽是大自然的重要一员,是鼠害和虫害的天然防治者,可以有效控制生态系统中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它们身居食物链顶端,最大的生存威胁来自人类。持续的盗猎、环境污染和栖息地减少等对它们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猛禽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