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未来颠覆性的动力电池技术保驾护航

  文/龚佳枫

  看着周围越来越多的电动乘用车、商用车乃至工程车,我们不难发现,市场上电动汽车的身影越来越多,我国的电动汽车已经步入规模化普及发展阶段。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25.6%,提前超额完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的“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的目标。

  与此同时,动力电池领域技术变化日新月异,车企、电池厂家及其配套供应商,也纷纷布局各自专业领域并加大技术投入,以期领先一步掌握先进技术。其中,电池材料迭代、结构创新等技术变革不断推动行业发展。那么,动力电池还有哪些新型的技术在布局?未来有哪些发展趋势?产业链上的设备供应商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让我们看看无锡理奇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浩东带来哪些分享。

  电池制造工艺制约行业发展?

  《巴黎协定》后,世界各国对燃油车有着越来越多的限制,我国的双碳目标确定进一步助推汽车电气化的进程向前迈进。虽然在续航力和安全性方面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是在陆浩东看来,智能化电车将是大势所趋。

  “据我所知,续航里程目前来说已经基本不是问题,少数锂电池龙头企业生产的电池在安全性方面也已经有了较完美的解决方案。”陆浩东说道,“依托多年的技术积累,以及匹配行业发展需要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持续投入,无锡理奇在原材料制备、智能装备、工艺研发等领域都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为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带来助力。”

  电池工艺技术是动力电池生产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是每一家电池企业最为核心的机密。电池工艺技术与装备技术的融合度普遍不足,从而极大地阻碍了动力电池设备产业的发展。无锡理奇通过与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在技术方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逐步建立了自己的日趋成熟的电池工艺研发能力。

  进入信息化时代,传统的工业化制造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电池行业制造过程中的信息互联互通的要求,使得动力电池一致性较差,对电池的动力性能带来极大的影响,成为制约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制约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无锡理奇的动力电池生产智能工厂技术,综合运用ERP系统、MES系统、系统集成等软件,与电池生产工艺紧密结合,从数据分析、防错防呆、故障预警和自我诊断等方面拓展产线功能,让电池产线实现全周期生产的可视化、无人化、智能化。

  目前,汽车电池的成本,居高不下,几乎要占到整车成本的40-50%。为降低成本,市场上越来越多的电动车企业布局电池行业。“今年,我们不仅与众多国内知名车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还收获了几个海外龙头车企的订单。2022年,我们在手订单十分饱和。”陆浩东分享道。

  发力革命性的电池新技术

  中国的电池产量虽然已经达到了全球产能的60%,但是受制于原材料以及电池技术,电池的供应依旧是“短缺”的,未来电池将向着高能量密度、高安全、长寿命、低成本的目标发展。

  谈及可以推动行业前行的技术,陆浩东表示,首先,动力电池材料体系不断迭代升级会推动行业发展。正负极材料是决定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核心因素,材料的不断突破最有可能带来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颠覆性的提升,对动力电池企业研发、制造高性能的电池有着重要作用,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注入了动力。“为配合电池新材料迭代升级的需求,理奇也将一同在技术研发上推陈出新,不断开发新的设备以满足电池产线柔性化、智能化的需求。”

  其次,新结构电池生产技术也将影响未来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行业研发目标从聚焦固液混合电池,逐渐向半固态甚全固态结构发展。配合行业需求,相应的产线技术也将是动力电池产线设备供应商的发展目标。

  此外,钠离子技术、氢燃料电池的兴起也将影响行业未来的发展。从长远来看,锂电池发展将受锂资源短缺制约,钠离子电池已展现成为重要的备选路线的实力,实现商业化后将与锂电池形成互补的格局,尤其在低能量密度要求或中低端场景中替代锂电池,预计未来率先在储能、低速车等场景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因此,无锡理奇和电池厂商的合作也不再局限于生产设备的供给,同时进入到了技术和工艺研发的层面。据悉,无锡理奇今年投入使用了1500m2的新实验室,主要为配合客户前期研发需求。2022年,其申请专利50多项,新增专利授权28项。

  作为电池制造行业第一道工序——配料工序装备的主要供应商之一,行业的这些喷涌而来的技术发展创新,让无锡理奇获得大量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挑战既有技术研发中的人才紧缺、资金投入巨大,也有国内外的市场推广中的同行竞争与互动,还有走向世界必将面临的商贸壁垒等外部环境的阻碍。

  “不过,在我看来,最大的挑战是我们前进过程中不时会遇到的思维上的革命浪潮:勇于抛开自以为傲的技术、产品,勇于闯入蕴藏风险但代表未来的领域。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唯有紧跟行业技术前行的步伐,与诸多同行一起联合发展,在技术创新方面加大投入,以共同解决新能源汽车领域安全、环保、性能不足等发展痛点。”采访尾声,陆浩东如是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无锡理奇还关注到退役动力电池回收这一领域,目前其已经成立专门的电池回收项目研究组,为后期进入电池回收领域做储备。

  写在最后

  展望新的一年,新能源行业依然是当今社会的投资风口,机遇与挑战同在,竞争与合作并存。国内外的能源、车企等龙头会纷纷加大投入,国内的汽车、电池企业也会强强联合以站稳脚跟。期待无锡理奇在电池行业的高速发展中,抓住时代机遇,迎接挑战,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为新能源行业发展贡献其独有的一份力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