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邀约专业观众的十点认知
- 来源:中国会展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展会,认知,观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0-04 17:02
文/ 张凡 责任编辑/ 常予莹 861563981@qq.com
补强短板, 首先要提升认知
一、第一是观众, 第二是观众,第三还是观众, 是办展金句。
专业展会需要专业观众参观。缺乏观众的展会, 就是没有市场的展会。而达不到参展商预期的观众数量与质量的展会, 将降低展会的影响力, 削弱展会的竞争力。这两种情况均关乎展会的存活。前者熬不过三届, 后者不但难以发展, 遭逢竞争时往往不敌同主题品质展会。
二、以邀观为抓手, 突破展会发展瓶颈。
提升既有的展会影响力、竞争力,改善展会品质, 须将邀观作为经营管理的重点工作。
创办新展会,须将邀观与招商(展位销售) 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两项工作同下目标, 同时启动, 同时推进。
三、在展会成本中, 邀约观众占比较重, 许多主办方投入不足。
展馆租金与邀观投入, 是展会成本中两大支出。新项目的邀观投入大于老项目, 有可能超过展馆租金。一般认为, 新项目到场专业观众的邀约客单价为180-200元/人。邀观投入不足, 反映在人的投入和资金投入两个方面。
四、邀约观众是技术活, 体现主办方的专业化水平。
邀观工作一般由观众定位(包括来源、构成、数量三个维度) 分析、信息收集/整理、多方式/多渠道邀约、建立数据库、展会现场登记、接待,以及展后统计分析等环节组成, 系统性完整, 专业性鲜明。其中任何一环的缺失或工作质量低下, 都会影响现场参观的效果。邀观工作的技术含量明显高于招商(展位销售) 工作。
五、邀观工作依靠专业人才。
正因为邀观工作是技术活, 员工上岗履职须经系统化、长时间的培训。其业务负责人(大中型展会服中心的负责人、小微型展会的邀观专员) 是管理岗位, 胜任者无疑是公司的核心人才。其离职对公司是严重损失。
六、细化与优化邀观业务的考核指标。
考核指标一般包括:观众数据库精确信息条数、到场观众人数(人次数)、到场观众中买家人数、嘉宾人数、邀约成本控制等。要根据市场变化和参展商需求, 动态调整考核指标。
七、项目经理必须熟悉邀观业务并管理邀观工作。
不能科学掌握邀观工作方法论的项目经理, 不能全面掌握邀观业务流程、技术、质量评估要领的项目经理,不能督导完成邀观工作指标的项目经理, 是不合格的展会项目经理。
八、展会期间举办的配套活动应以吸引观众为重点。
九、吸引观众是展会营销推广的重点之一。
十、公司“一把手” 须高度重视邀观工作。
凡参展商普遍吐槽的展会, 凡参展商“用脚投票” 摒弃的展会, 凡展位销售价格长期偏低的展会, 大都是缺乏对口观众或观众数量与质量不能符合参展商预期的展会。公司“一把手”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无所作为。要以“问题导向” + “目标导向” 的方法, 狠抓整改, 创新除弊, 督导项目尽快告别落后, 追赶先进。
展会专业观众定位分析的“三个什么”
为什么?观众定位分析的重要性。专业展会要做好专业观众邀约工作,首先须做好观众的定位分析。
新项目立项之前, 一定要进行观众分析。没有分析, 或分析不到位,新项目就不能上。老项目的观众分析要常态化。这是因为市场在变化, 项目在变化(如增加新的展览范围, 或在新的举办地连锁办展) 和观众在变化,分析工作应常做常新,与时俱进。
可以说, 专业观众的定位分析是开展邀约业务的基础, 关乎会展邀观的计划制定、邀观投入预算和邀观效果的把控。不会做定位分析, 或做不好定位分析, 不但导致邀观工作缺乏方向或功倍事半, 而且影响参观效果,减损展会品质。
是什么?观众定位分析的三个维度。观众的定位分析, 指通过分析观众与展会主题及其参展客商的相互关系, 以确定展会目标观众的来源、构成、数量及其信息收集的方法。
观众的定位分析一般从构成、来源和数量三个维度展开。
观众的构成分析:对参观人士进行分类, 即从参展客商的需求出发,将其希望通过展会见到的观众(用户)梳理出来,进行类别分析。一般而言,这种分类越细就越有利于目标观众的邀约。
观众的来源分析:在观众分类的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观众的来源。分析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观众来自何处,二是观众来源地所涉及的范围。观众来源的范围, 指观众所在的区域, 如国际(境内外)、国内、大区(如华东地区)、省内、市内等。
观众的数量分析:在明确观众构成和来源的前提下, 对于潜在的目标观众总量进行预测。一般而言, 潜在目标观众总量越大, 前往展会现场参观的人数就会越多。
做什么?根据方法论开展定位分析工作。在展会主办方, 做观众定位分析工作的人, 一般是管理层人士。因为, 观众的定位分析实际是展会项目市场分析的有机组成。
缺乏科学的方法论, 是做不好分析工作的。开展市场分析及观众定位分析, 需有宽口径的知识打底——不但包括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等知识, 而且需要了解展会主题所服务的行业, 做到“懂行”。如医疗医药业的专业展会, 一般分为医疗器械、医院设备、医药制造三个主题。如举办医疗器械展, 分析者应知晓医疗器械行业的技术标准、国家政策、产品分类、生产企业、市场分布、参展商需求等产业情况。如不懂行, 就无法进行展会项目的市场分析及专业观众的定位分析。
在具体工作中, 市场调研不可或缺。分析者需要通过访问参展商、观众和行业专家、考察同主题展会, 促使碎片化认识升华为系统性认识, 将经验性认识转化为规律性认识,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重视收集信息, 以数据为基础开展统计分析。要依据统计分析确立专业观众的定位——以数据明晰观众的构成、来源和潜在观众数量的预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