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诈必备虚拟号码,实名制后为何还能买卖

  • 来源:电脑报
  • 关键字:实名制,产业链,电诈
  • 发布时间:2025-02-21 16:58

  shoot

  王星虽然安全回国,但电诈产业链之猖獗,以及手段之精进都再次刷新我们认知。最近一位读者联系本报,讲述了自己遇上的电诈“新剧本”。

  来自“老家”的勒索

  “元旦后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一个湖北号码,问我认不认识A(某位友人),说A 在某网络平台贷了款,并且填了我信息作为紧急联络人。”王明(化名)虽在北京工作,但自己老家就是湖北十堰,所以对于湖北来电一般都会接听,而A 又是其初中同学,“对方一直咄咄逼人,甚至辱骂、威胁我,让我赶紧联系人,要么就先替他还一部分。”

  王明最初还是有些慌张,甚至准备替A 先还一部分钱,经周围的同事提醒,他才想起来应该联系本人确定一下,“结果发现因为我们常年没见面,根本没有对方手机号,最后还是通过微信群才联系上的。”

  与此同时,所谓的“平台催债”还在不停地给王明打电话,甚至爆出了其身份证上的老家地址,称要上门催债,王明手机上还收到了一百多条不同贷款平台发来的验证短信。

  幸好朋友A 表示自己并没有贷款,而是有人盗用他的信息在某平台贷了款。自己不仅莫名其妙收到了转账,手机上还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出现一个App,既打不开也删不掉。尽管当晚就报了警,但两三天内自己和五位朋友都收到了催债、勒索信息。好消息是目前警方已经把银行转账原路返还,但因来电实为虚拟拨号,调查仍需时间。

  可以看出,如今电诈已实现专业化分工和流水线作业:公民个人信息贩卖助推诈骗,电信运营商等虽然参与监管治理,但防范仍显不足。如果没有随意伪造来电号码,冒充公安、司法机关、银行客服、平台工作人员甚至亲友,受害者恐怕也不会如此防不胜防。

  这也是王明的疑惑:为什么在电话卡实名制这么多年的情况下,还是有这么多诈骗借由“虚拟号码”触及普通民众?为此,我们采访了重庆多位反诈一线的民警,想要了解其中奥秘。

  防不胜防的虚拟号码

  其实早在2012 年,我国就已经开始落地实施手机号码实名制的政策,用户在申请手机号码时,要向运营商提供能够证明自己身份的有效证件。目的是要加强对手机用户的管理,减少电信诈骗、网络犯罪等行为的发生,更进一步则是维护通信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在手机号码未实名制之前,一些用户可以随意地注册多个手机号,然后利用这些手机号码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在手机号码实名制之后,电信运营商却开启了虚拟号码的入口,成为电信诈骗新的法外之地。

  虚拟手机号码也称“网络电话”,是一种可以没有实体SIM 卡的号码,用户可通过虚拟运营商手机号、手机App或者网页平台实现拨打电话、发送短信和接收来电的功能。

  其原理是利用互联网协议的语音传输技术(VoIP),可利用固定电话线路接入电话网络,来电显示的就是固话号码。本来是为跨国企业提供便捷的通信解决方案,或是方便个人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号码切换的正当且有益的通信工具,没想到一些不法分子将其用于电信诈骗、发送垃圾短信、进行电销和骚扰等违法违规活动。

  VoIP 服务商业化始于2000 年,2010 年臻于成熟。本世纪初,Skype利用P2P 技术实现了高质量的语音和视频通话,迅速获得了广泛的用户基础,成为全球最大的VoIP 服务提供商之一;2003 年,谷歌也发布了“Googletalk”,提供免费VoIP 服务。

  我国在2013 年左右开放了虚拟运营商试点牌照的发放,四十多家民企参与其中。虚拟运营商们可以从三大基础运营商那里承包一部分通信网络的使用权,再通过自己的计费系统、营销和管理体系把通信服务卖给消费者,最终为用户提供虚拟的手机号及通信服务,实际这些运营商是代理商。

  后来又出现了GoIP(将传统电话信号转化为网络信号)虚拟拨号机,可以同时插入一百多张电话卡,实现电话信号和网络信号的转换,并任意更改电话或网络显示的IP 地址,功能类似于VPN(虚拟专用网络)。

  GoIP 并非高科技设备,曾广泛用于通信运营商和大型跨国公司的集中呼叫系统中。相比于国际漫游信号,通过GoIP 设备改接当地信号基站拨打的跨国电话的费用更低,通话质量更好。

  很多企业会购买大量虚拟号码用于业务推广,用完的虚拟号码又会被转卖,转卖的去向不明。这就导致,一旦不法分子掌握了数量较多的虚拟号码,那么他便可以利用这些虚拟号码向不同的用户发送不同的诈骗信息。

  哪怕不法分子和设备都远在国外,经过VoIP 等设备一转换,被害人手机上的来电显示就是国内的固话号码,大大降低了被害人的防范心理。而且人与SIM 卡实现分离,达到隐藏身份、逃避打击的目的。

  警方即使循着涉案电话或者网络的IP 地址搜查,仍可能一无所获;哪怕搜查到了安置虚拟拨号机的境内窝点,也难溯源信号起点,因而成了破解电诈的根源性问题。

  为突破这一难点,2020 年全国范围内的“断卡”行动铺开,严厉打击非法开办贩卖两卡(电话卡、银行卡)的行为,试图斩断电诈信息流和资金流。警方曾表示,涉及电话卡的大多是虚拟运营商。

  但由于虚拟号码本身是有正向商业价值的,基础运营商如果管得太严会误伤真实客户,因而总是屡禁不止。

  不过反诈中心民警也提到,虚拟号码只是诈骗的一环,“在我们反诈宣传下,电话诈骗的拦截率还是比较高的。现在更多诈骗还是基于互联网完成的,比如社交平台、支付平台等等,诈骗的剧本甚至用AI 来批量分析对象,民众也需要提高警惕,如果有疑惑就报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