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量子计算时代,微软与NVIDIA 各执一词

  • 来源:电脑报
  • 关键字:量子计算,微软,科技
  • 发布时间:2025-02-21 17:05

  上善若水

  英伟达CEO 黄仁勋、Meta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 微软“战略任务和技术”(SMT)部门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米特拉·阿齐齐拉德……很难想象这些跺跺脚就能让IT 圈“抖三抖”的大佬竟会有为量子计算吵起来的一天。

  科技圈大佬们的“口水战”

  “量子计算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如果说15 年后就会出现非常有用的量子计算机,那可能为时尚早。如果说30 年,这个时间范围可能又太长。如果说是20 年,我想我们大部分人都会相信。”——当地时间1 月7 日晚间,英伟达CEO 黄仁勋在与华尔街分析师交谈时被问到英伟达的量子计算战略,黄仁勋直接表示“非常有用”的量子计算机可能还需数十年才能出现。

  这一观点的抛出很快便引来与量子计算概念相关的多家公司股价暴跌,部分企业一天内的市值跌幅甚至到了40%,然而,黄仁勋并非科技大佬中唯一不看好量子计算落地时间的。Meta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近日重申英伟达CEO 黄仁勋对量子计算的观点,同意业界对量子计算的共识。“我并不是量子计算的专家,但我理解它仍然离成为一个真正实用的范式还有一段距离。”扎克伯格表示。

  面对这样的看空言论,美国量子计算公司D-WaveQuantum 首席执行官艾伦·巴拉兹表示,英伟达CEO 黄仁勋对量子计算的看法“大错特错”,“D-Wave Quantum 已经实现了商业化,一些公司已经在使用D-WaveQuantum 的量子计算机,并因此受益,不是30 年后,不是20 年后,也不是15 年后,而是在今天”。此外,巴拉兹称,虽然黄仁勋的评论对于门模型量子计算机来说可能不是完全错误的,但对于退火量子计算机(又称绝热量子计算机)来说,他们是百分之百错误的。

  而同样看好量子计算的还有微软,微软“战略任务和技术”(SMT)部门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米特拉·阿齐齐拉德(Mitra Azizirad)近期在官网上发布了题为“2025 年将成为量子就绪之年”的文章。阿齐齐拉德认为,当前正处于可靠的量子计算时代的开端。“我们即将看到量子计算机可以解决有意义的问题并捕捉新的商业价值。”

  量子计算赛道上的竞速

  相比听他们怎么说,更重要的是看他们怎么做。不看好量子计算的落地速度并不代表NVIDIA 不重视这个领域,事实上,NVIDIA 已经宣布把今年3 月20 日设为首个“量子日”,以期加强与伙伴合作。而量子计算自从20 世纪80 年代被提出后,便成为计算机及芯片领域的热点课题。

  头部科技公司中,谷歌、微软、IBM 等大厂都在研发量子计算机,国内也有量子计算厂商。近期量子计算领域接连取得突破,但除黄仁勋外,计算领域的一些研究者也认为,量子计算大规模投入应用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

  最近一次量子芯片受到广泛关注是2024 年12 月谷歌在官网发布了量子芯片领域的最新进展。彼时谷歌量子人工智能创始人兼负责人哈特穆特·内文(Hartmut Neven)表示,最新量子芯片是向大规模、可纠错量子计算机迈出的一大步,其纠错能力和超越经典的计算能力,使我们更接近一个可以提供商业应用的系统。

  从实验室到全球舞台的中国量子计算

  我国在量子计算领域的研究始于20年前,由一群大学生发起,旨在研发国产量子计算机,以增强国家竞争力。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领导的团队在量子信息领域进行了长期探索,最终在2018 年成功研发出首台国产工程化量子计算机原型机,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具备量子计算机整机交付能力的国家。

  目前,我国在量子计算技术上的突破主要体现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方面,中国已经成功研发出第三代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搭载72 位自主超导量子芯片,共198 个量子比特,是目前最先进的可编程、可交付超导量子计算机。此外,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发布了“大规模量子云算力集群”,实现了五块百比特规模量子芯片算力资源和经典算力资源的深度融合,总物理比特数达到590,综合指标进入国际第一梯队。

  软件方面,中国自主研发的量子计算操作系统诞生,并上线了中国第一个搭载量子计算机真机的量子计算云平台,从硬件、软件、人才和产业方面提高了中国量子计算原始创新能力。这些成果不仅标志着中国在全球量子计算竞赛中的重要地位,也预示着量子技术未来的应用前景。

  而在自主量子芯片上,我国已经拥有了自主研发的第三代超导量子芯片——“悟空芯”。“悟空芯”拥有72 个计算量子比特和126 个耦合器量子比特,总共198 个量子比特,该芯片采用了双层结构设计,能够实现量子叠加和纠缠等特性。与前两代量子芯片相比,“悟空芯”具有更高的相干时间,性能上有显著提升。

  “悟空芯”搭载于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该计算机能够一次性下发、执行多达200 个量子线路的计算任务,比只能同时下发、执行单个量子线路的国际同类量子计算机具有更大的速度优势。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可以使用“悟空芯”开发量子计算应用程序,这使得它在金融模拟、化学分子建模以及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悟空芯”的发布标志着中国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制造能力从小规模开始进入中等规模阶段,具备了自主生产一定中等规模的可扩展的量子计算机芯片和系统的能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