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数学之美,领略数学之妙

  • 来源:留学
  • 关键字:数学,概念,具体化
  • 发布时间:2025-03-14 14:59

  文_ 苗章宁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生活经验是幼儿获得数学概念最直接的桥梁,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需要以生活经历和经验为基础,在学习中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嵌入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各类渗透着数学概念的事件和问题,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和场景可以成为数学活动的契机,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在实践中,我们应该结合生活情境,以具体的事件、问题为背景开展学习活动。

  以实用性原则为指导。在数学活动中还应遵循实用性原则,所谓的实用性原则,是指教师所创设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材料应基于生活场景,符合生活逻辑,与幼儿的认知特征相符,满足幼儿学习需求,调动幼儿探究兴趣。

  具体来说,幼儿教师在开展数学教育活动时,应高度重视借助生活素材开展数学教学活动,通过明确生活化的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利用生活化的数学教育活动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育活动情境以及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教育活动游戏。常见的树叶、果实、飞盘、轮胎、石子等等,都可以作为活动材料,再让幼儿扮演生活中或者大自然里的角色,帮助幼儿代入情境,做好情感上的准备,为有效学习创设有准备的环境。在教育活动中运用生活化的材料可以拉近幼儿与数学概念的距离,帮助幼儿对数学产生亲近感,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来源于生活的实践探索。在“比较大小”活动中,我们选取多样化的材料,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触摸来理解大和小的概念,以及大与小的相对关系,比如一棵树上的树叶有大有小、一堆盘子有大有小、小朋友们伸出来的手有大有小。幼师可以鼓励幼儿从自己身边寻找材料,在寻找材料的过程中让学习悄然发生。生活材料融入教育活动,给幼儿提供了感知自然和积极社交的机会,让“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生活为基础的数学活动,应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机会,让幼儿自主发现事物的共同特征和主要差异,在生活实践中感受大小方圆、体验远近高低、分辨轻重缓急,通过简单的数学方法和工具,实现对以上感知结果的抽象表达,建立起一般意义上的数学思维,帮助幼儿完成从生活经验到抽象数学概念的思维跃迁,进而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难题,最终实现教育活动源于生活并回归生活的路径闭环。

  总而言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应用于现实生活。生活化的集体教学与传统的集体教学不同,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幼儿学习经验的持续建构、运用和发展。让数学活动回归生活,把生活教育化,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集体教学结束了,但是幼儿的生活还在继续。

  (作者单位:北京育新实验幼儿园)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