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家社协同,打造教学场景新样态

  • 来源:留学
  • 关键字:教学,系统,文化
  • 发布时间:2025-03-14 15:01

  文_吴树超 罗维柯 陈婉婉

  教育事关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需要多方参与、协力同行。我校自2001年探索校家社协同育人以来,以学校为主导,构建共育新单元,从散点实验、经验总结、模式构建到经验推广,初步形成了一套校家社协同未来教学场景的新样态。共育新单元是打破学校、家庭、社区资源及管理壁垒的大单元系统,涵盖三个功能不同的小单元,分别是文化共享新单元、物理共建新单元、智慧共融新单元。

  文化共享新单元

  文化是行为的先导,用文化凝心聚力,协同育人的方向就有了意识形态的统领。围绕采荷二小的采荷街道、荷花塘未来社区等板块的“和”文化有着鲜明的文化特色。“荷”文化是浙江的文化底色,学校所处的街道、社区多以“荷”命名,由荷花的“荷”走向和谐的“和”,是学校、社区、街道的共同愿望和追求,学校也成了街区的文化中心、精神高地。在文化统领下,校家社达成育人共识:钟声所响之处,皆是育人之地;用良好的校风促进家风、带动社风,谱写文化新篇章。

  创建青荷家教中心。青荷家庭教育中心通过引入文化型、专家型讲师开展讲座,为家长们带来丰富多彩的亲子沟通、心理辅导等系列课程,有效提升了家庭教育综合素质与能力。由优秀行业代表家庭组成的教育讲师团、资深心理专业人员组成的家庭教育荷乐大先生、热心家庭教育指导的家庭教育荷乐志愿者,形成了专业素养丰富的师资队伍,通过理论讲授、实操演练、案例研讨等多种教学模式,全方位优化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与效能。

  打造晓荷淘乐园。晓荷淘乐园是跨社区、开放型素质学习中心,以提高学生美术、劳动、科技、文化、健康等素养发展为核心,创设了“智创中心”“运动中心”等多个学习中心,系统学习活动空间,满足学生多样态学习需求。

  共建晓荷书房。晓荷书房紧扣“人的需求”,建构“荷课堂”“荷阅室”“荷悦直播”“晓荷慧展”等系列空间,成为校社联合打造的首个幸福邻里坊。晓荷书房与学校共同开发幼小衔接课程、亲子阅读课程、棋类课程、心理主题讲座、项目化学习成果展等,满足了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让文化惠民工程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物理共建新单元

  我校将学校空间与家庭、社区和社会空间大统整,打造物理共建新单元。未来学校的空间设计是相互融通的,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中心为学生服务;非在校期间,学习中心则向社区开放。学校也对家庭空间、社区空间进行了统整,真正实现了“学校在社区中,社区在学校中”的理想共育生态。

  第一物理空间学校单元。学校的物理单元构建了十大共育中心,社区和学校能够完全共享物理空间。以学校的心理健康中心多巴胺和乐街为例,街区围绕“情绪调节、亲子互动、生命体悟”三大主题,开设适合全龄段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项目,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生在“心情百货店”认识、识别、转化各种情绪;在“家庭魔力探索屋”参加亲子活动,拉近家庭成员之间的距离;在“荷乐家庭加油站”里上团辅课或寻求心理咨询帮助。

  第二物理空间社区单元。学校的街道和社区为孩子们打造了多个全新的社区空间,如幸福学堂、晓荷书房、淘乐园等。学校引导家庭优化空间创设,塑造优良家风,让家庭教育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第三物理空间社会单元。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课程需求,将周边文化场馆、历史遗迹等社会优质资源进行科学规划与统整重构,为学生量身定制了一系列社会实践课程与活动,帮助学生搭建起从校园步入社会、从书本迈向实践的桥梁。

  智慧共融新单元

  协同管理看得见。创新“一组一委一荟”共育场景,促进校家社协同管理。“一组”即晓荷工作组,“一委”即晓荷家委会,“一荟”即晓荷名师荟。“一组一委一荟”是学校与社区开展校社活动过程中的重要组织机构,负责对校社活动的商议、规划、部署、评估与矛盾解决,通过“一组一委一荟”校家社协同共治体系开展活动,让校社活动真实可见。

  校社服务看得见。由区教育局牵头打造星级家长执照、星级家长俱乐部工程,通过搭建在线学习、活动交互、家长进阶和亲子陪伴四大应用场景,推动了区域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水平的实质性提升。

  学生成长看得见。我校整合政府、社区资源,邀请区领导、社区人员与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老师共同参与学生家访,全方位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搭载“六体魔方”云计算,我校构建了“莲子积分”社区活动评价体系,通过共生数字报告单,学生的综合素养、动态成长等都能得到过程性记录与客观化评价,最终形成360度的个人“数字画像”,让学生成长看得见。

  社区教师发展看得见。运用AI课堂技术,通过语音识别、肢体语言记录等多种手段,系统性地收集和分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行为特征,绘制教师画像,帮助教师更直观地认识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并提供个性化的改进建议。基于AI课堂,整合“学校大先生”和“社区大先生”双师力量,充分发挥校内外专家的技能专长,让大先生、双师制教师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让教师发展看得见。

  多年来,学校欣喜地见证着学生们的茁壮成长、社区的和谐繁荣。校家社协同育人是一项持久的事业,美好的愿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持续的努力与投入。未来,我校将继续深入探索实践校家社协同未来教学场景,以校风引领家风,让家风促进社风。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重点“共育新单元:未来社区视域下校家社协同育人新样态研究”(立项编号:DHA240394)研究成果之一,项目负责人为吴树超。

  (作者单位:杭州采荷第二小学教育集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