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伦理培养:保育专业不可缺少的一课

  • 来源:留学
  • 关键字:专业,伦理,培养
  • 发布时间:2025-03-14 15:17

  文_ 李晨

  专业伦理源于英文“P rofe s s ion a lEt h ic s”,强调某专业团体的成员之间,以及与社会其他团体成员互动时应遵守的专业行为规范,是评判专业是否成熟的重要指标。幼儿教师专业伦理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其履行岗位职责、维护专业声誉、满足社会需要有着重要价值。幼儿教师在践行专业行为时,需要处理师幼、师师、亲师等多重关系,当这些关系发生冲突或者矛盾时,专业伦理能够帮助幼儿教师明晰正确的价值取向,促使其用伦理规范指导和处理各种关系,进而提升幼儿教师教育与服务的质量。幼儿保育专业学生成长的主要方向是幼儿教师,其专业伦理水平关系着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幼儿保育专业学生专业伦理培养困境

  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在幼师专业精神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专业伦理培养面临着多重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意识薄弱,对专业伦理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中一直存在重知识技能、轻情感培育的问题,注重弹琴、唱歌、跳舞、绘画等外显技能的培养和保育专业知识的传递,忽视了学生内在专业精神的形成和专业规范的养成。这使得毕业生对踏入幼教行业从教的艰辛和应该承担的责任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作为幼师的专业度与成熟度不高,进入工作岗位后容易出现思想和行为上的偏差。

  二是课程缺失,专业伦理教育根基不牢。中职学校普遍未设置与专业伦理相关的课程,专业伦理教育往往处在顺带被提及的附属地位。在保育专业必修课程安排上,教育学、心理学、幼儿保育是理论知识的基本组成部分,而这三大板块注重的都是传统意义上对幼师的基本要求,虽然其中也涉及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但缺少对教师专业伦理的着重强调。

  三是灌输教育,专业伦理教育的方法有待创新。中职学校在与专业伦理有关的职业道德类课程上,普遍采用“坐而论道”的讲授方法,难以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真实的经验撬动学生“知”与“行”的链接,导致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类的课程产生了一种“讲起来重要、心里面次要、做起来不要”的认知与行动的偏差,难以对幼儿保育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规范性产生深度认同,对幼师失范行为产生的后果感触不深,没有达到职业道德教育应有的成效。

  四是脱离实践,专业伦理培养的知、信、行产生断裂。当前保育专业学生实习的重点仍以技能锻炼为主,停留在“做什么”“如何做”上,缺少深层的“为什么这样做”以及“怎样可以做得更好”的指导。此外,由于实习时间短,学生在过程中主要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幼儿园的日常、“看”幼师处理问题,一般不会亲自“进场”。如果幼师未能恰当处理专业伦理问题,会使学生质疑其所学的相关专业伦理知识,强化“专业伦理无用”“人情世故至上”的错误观念,进而引发知行不一的现象。

  幼儿保育专业学生专业伦理培养策略

  结合前文对于专业伦理培养现状与困境的分析,笔者认为,保育专业学生专业伦理培养可以从制度、课程、教法、实践等方面进行优化改进。

  一是加快专业伦理规范建设,提升师生专业伦理意识。2018 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规定了应予处理的教师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及处理原则和权限;同年颁布的《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标志着我国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但这些制度设计都是从职业道德角度出发,仍未涉及幼儿教师专业伦理。未来,相关部门需要结合幼儿教师工作实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可操作的幼儿教师专业伦理规范,以保障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是设置专业伦理课程,提升学生专业自主性与自律性。中职学校应该独立开设幼儿保育专业伦理课程,使其从目前的政策法规课、职业道德课、教师素养课中独立出来。此外,要突出专业伦理课程在幼儿保育专业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建议将课程性质从拓展课、基础课调整为核心课程。针对当前中职阶段对专业伦理教育认识不到位、缺少教材的现状,建议组建课程开发团队,并将理论与实践素养较好的幼儿园教师吸纳进来,共同开发专业伦理课程。

  三是创新教学方法,以渗透式教学内化专业伦理。针对“道德说教模式”的瓶颈,笔者借鉴威尔逊道德教育理论“道德教育是帮助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解决问题”的基本观点,围绕学生保育工作的专业伦理困惑,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开展专业伦理导学与伦理践行指导相结合的“MORAL”教学模式,创设“Manifest(展例)—Orient(指津)—Resolve(成策)—Act(演练)—Lead(升华)”的流程,实施幼儿园保教工作中职业道德践行的案例教学与情景教学,形成了职业道德学习“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实践化”的链条,有效突破了伦理学习的困境,解决了德、专“两张皮”的问题。四是创设实践平台,以实践训练加强师范生专业体验。创设良好的校内体验环境,如利用新媒体、图书馆、楼宇环境创设等方式,挖掘隐性的专业伦理教育资源;创设专业伦理践行项目,如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社区儿童照护志愿服务,在实践服务中强化专业伦理理念,践行专业伦理规范;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在园见习体验,如为学生配备“一对一”实习导师,开展“影子”学习,由专业导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监督,帮助学生养成职业伦理行为习惯。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