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魏长城保护“大文章”

  • 来源:方圆
  • 关键字:长城,保护,专业
  • 发布时间:2025-04-08 15:17

  文|张胜利 朱奎

  魏长城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河南省新密市检察院依托公益诉讼检察职能,通过多部门联动、引入多专业支撑、推动多主体参与,共同编织一张紧密联结、多元共治的保护网络

  历经两千余年风雨仍然屹立不倒的长城,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在河南省新密市境内,现存最早的长城遗迹为战国时期所建的魏长城。该遗址坐落于新密市伏羲山区北部的尖山风景区内,目前仅存三段,分别位于五岭寨—沙岗段、蜡烛山—香炉山段,以及香炉山—小顶山古寨堡段。魏长城的墙体主要由当地不规则的毛石堆砌而成,干垒无砂浆,总长度达到4631米。2006年5月,魏长城(河南段)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魏长城遭受到人为破坏,面临前所未有的保护难题。面对这一挑战,新密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们站了出来,他们运用法律手段捍卫长城,确保这座民族精神的永恒象征能够永久地矗立于祖国的山川之间。保护魏长城,正是新密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们肩负的责任与历史使命。

  魏长城遭到了人为破坏

  2024年3月,新密市检察院接到“益心为公”志愿者举报电话,反映新密市魏长城遗址保护存在问题。接到电话后,新密市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第四检察部主任立即带领公益诉讼检察官办案团队,多次前往魏长城遗址的关键区域进行现场勘查。对于每一处损坏和潜在风险,均进行了细致的记录和摄影取证。

  通过深入调查,公益诉讼检察官将魏长城遗址存在的问题归纳为3大类共10项,包括保护措施执行不力、部分区域未设置长城保护标志牌或界桩、保护性设施设置不规范、保护范围及控制地带内存在违规建设项目、开发利用不规范等问题,并详细列出了问题的具体情况、法律依据及监管责任主体,建立了办案线索台账。

  依据调查结果,新密市检察院主动与新密市文化和旅游局、伏羲山管委会以及米村镇政府联合召开长城遗址保护专项工作座谈会,通报相关情况,并获得了上述单位的积极回应。针对长城遗址文物保护标志碑和界桩模糊、人为涂鸦、违法建设样板房、设置民宿广告牌以及游客随意攀爬等问题,该院与新密市文化和旅游局紧密合作,邀请了3名省级文物保护专家和2名长城保护员深入魏长城遗址的3个关键点段进行详细调查。通过专家的专业视角,深入挖掘魏长城遗址保护监管的盲点,并现场提出了关于设置保护界桩、防止人为破坏、建设项目审批等方面的指导意见。在专家的指导下,逐项分析、共同研究,科学合理地制定了整改措施和计划。

  2025年1月8日,位于新密市的魏长城遗址又迎来了新密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的再次“回头看”。与魏长城遗址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新密市文化和旅游局新近设置的魏长城遗址保护界碑,以及新密市检察院在景区内设置的公益诉讼线索举报公示牌等设施。

  建立健全新密市魏长城保护工作机制

  千年之前,为了保护自己的子民,魏国修筑了这段长城。千百年后,华夏一统,大国昂然,便再由千万炎黄子孙回护这一段城墙,一段历史。战国时期,七雄争霸,战火连绵,硝烟不断。各诸侯国纷纷划界分疆而守,保卫国土的安全。他们有的以河堤为防,有的沿山岭置障墙,修建长城以自卫。《淮南子·说林篇》中记载:“秦通崤塞而魏筑长城也。”公元前358年,魏国为了防御西边的邻国秦国,越过崤关东侵魏国,先后修筑起长约100公里的南长城和洛水之滨的西长城。《后汉书·郡国志》记载,魏国在中原大地上修筑的南长城,“经阳武(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到密”。其中的“密”指的就是河南新密。

  自最高人民检察院、河南省检察院及郑州市检察院先后部署开展“长城保护公益行动”以来,新密市检察院全面摸排,推动建立健全新密市魏长城保护工作机制,在新密市内全长4631米的魏长城保护中融入“检察蓝”。

  在魏长城保护过程中,新密市检察院坚持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的整体保护和文物本体与长城文化的双重守护。该院还先后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益心为公”志愿者参加公开听证会,就魏长城遗址保护现状、行政机关责任认定、制发检察建议可行性等进行听证评议,促进长城遗址保护在法治轨道上找到最优解。

  新密市检察院积极争取当地党委、人大支持,构建“检察机关+文物主管+属地政府”合力保护的公益诉讼格局。为了全面提升社会各界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认知度、支持度和参与度,该院还打造公益诉讼二维码,投放至文保单位及旅游景区,鼓励群众积极发现身边的公益线索,推动形成“人人都是文物保护员”的社会氛围,努力实现在魏长城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截至2025年1月8日,新密市文旅局已对文物保护标志碑加黑涂色,清除标志碑体广告20余处。拆除民宿广告牌4处,拆除活动样板房约200平方米,设置文物保护宣传栏及文物安全警示牌30个、保护界碑60块,明确3名长城保护员和6名保洁员,并完善了日常巡查工作机制。

  将检察履职视角拓展到文旅领域

  2024年9月,新密市检察院与新密市文物局会签《关于建立文物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协作机制的意见》,建立“文物保护+检察监督”良性互动协作机制,明确了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合专项整治等协作措施,并定期监督检查,切实维护魏长城周边的自然环境。

  在个案办理的基础上,新密市检察院还延伸检察职能,以此案为切入点,在新密市古城县衙、打虎亭汉墓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置公益诉讼线索举报公示牌,宣传公益诉讼的同时拓展监督线索来源,将检察履职视角拓展到文旅领域,凝聚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合力。围绕“文旅兴市”战略目标,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把“服务保障文旅融合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推动文旅发展需求和检察工作发展同频共振。聚焦“文旅+舌尖安全”“文旅+生态环境”“文旅+消费者权益”等领域,研判梳理出影响新密市文旅产业发展的普遍性、突出性问题,因地制宜开展各类小专项,构建“检察+”多元保护模式,集中解决一批旅游景区虚假宣传、乱收费、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不断擦亮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现代时尚、美丽乡村“四大”旅游名片,助力完善文旅融合发展产业链条,为创建“山城、古城、旅游城”提供坚实检察力量。

  新密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晨表示,魏长城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该院依托公益诉讼检察职能,通过多部门联动、引入多专业支撑、推动多主体参与,共同编织一张紧密联结、多元共治的保护网络。下一步,该院将继续深入推进“长城保护公益行动”,追寻“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精神足迹,以检察公益诉讼的生动实践做好魏长城保护“大文章”。

  位于河南新密的魏长城气势犹存。(图片来源:CFP)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