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信息化的交通机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 来源:消费电子
  • 关键字:信息化,交通机电工程,质量控制
  • 发布时间:2025-04-12 10:24

  吴秀君

  【摘 要】本文探讨了基于大数据信息化的交通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随着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发展,智慧交通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实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智能化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交通机电工程施工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基于大数据信息化的质量控制措施,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与勘测设计、材料质量控制以及施工工艺控制等。最后,以广西的某高速公路项目为例,深入探讨了在实际工程中如何实施这些质量控制措施,确保交通机电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化;交通机电工程;质量控制

  引言

  智慧城市建设旨在突破城市发展瓶颈,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优化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其中智慧交通作为关键组成部分,利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数据技术实现交通系统智能化,以缓解拥堵、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并提升居民出行体验。然而,智慧交通建设中,交通机电工程施工质量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至关重要,却常因施工过程复杂、涉及多环节和部门而导致信息孤岛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引发工程进度延误、资源浪费和质量不达标[1]。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运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构建统一信息化管理平台,如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进行三维建模和仿真,实现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数据实时共享与协同,打破信息孤岛;同时,大数据技术可分析历史施工、环境及设备运行数据,预测风险并制定预防措施,如通过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设备状态与环境参数;此外,信息化手段还能提升施工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如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施工数据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这些措施将有效解决信息孤岛和信息不对称,提升施工质量控制科学性和效率,为智慧交通系统建设提供坚实技术支撑,推动智慧城市发展,创造更安全、便捷、高效的出行环境。

  一、交通机电工程施工特点

  交通机电工程涉及公路监控、电子信息、电子收费、收费监控等多个专业领域,体现了其复杂性和特殊性。施工过程中需要不同专业领域的学者和技术人员共同参与,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随着科技的进步,交通机电工程领域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如电子计算机的自动收费技术等。交通机电工程中应用了许多高技术产品,如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交通机电工程施工流程

  (一)工程规划与设计

  在着手进行交通机电工程施工之前,前期的规划与设计工作是重中之重。这包括了项目的定位、实地勘测、方案的构思以及施工图纸的制作等一系列核心环节。首先,必须根据地理位置、交通流量需求以及工程项目的总体目标,清晰地界定项目的所在地与涵盖范围。随后,开展全面细致的现场勘测作业,广泛收集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文条件等关键信息,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二)施工准备工作

  施工预备是工程顺畅进行的重要前期步骤。项目启动前,多项筹备工作至关重要[2]。首要任务是依据工程设计和规划,细化施工方案及组织设计,确立施工步骤、技术方法、时间规划等,并组建施工队伍,合理调配人力与管理资源。接着,开展现场准备,包括土地整平、搭建临时建构物、构建施工道路,以及集结必要的设备与材料,确保供应无虞。

  (三)材料采购和检验

  材料选购与质检是保障施工质量的重要步骤。在施工准备阶段,首要任务是依据工程设计与施工方案,确定所需材料的种类与数量。接着,进入材料选购流程,需慎重选择信誉可靠的供应商,并签订采购协议。在此环节,需高度重视材料的质量、价格及交货时间,以保证采购决策的合理性。选购完成后,还需对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这涵盖对材料的外观、规格、强度及耐久性等全面测试,均需遵循相关行业标准。同时,建立完善的检测记录体系,以备日后查证。只有确保所有采购材料均满足质量要求,才能保障施工过程的稳固与安全,为工程质量构筑牢固基石。

  (四)施工现场管理

  交通机电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核心要素,对于确保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加强工作安全及减少事故发生率至关重要。在此过程中,首要工作是建立一套全面的安全管理框架,覆盖工地现场、设备操作及施工人员等多个层面,以保障现场的安全性。同时,加大对工地环境的监控与管理力度,注重环境保护与卫生条件,为施工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作业氛围。

  (五)设备安装与调试

  交通机电工程的设备安装与调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3]。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部署包括隧道照明、视频监控、智能交通系统等在内的多种机电设备。安装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循设计方案、施工图纸及行业标准,确保安装位置的准确无误。此外,设备之间需实现良好协同,以达到最佳运行效果,并兼顾未来的维护与保养需求。安装工作完成后,还需开展调试与测试环节,验证设备能否正常运行,同时满足安全与质量标准,以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与可靠性。

  (六)施工质量验收

  交通机电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作为整个项目周期中的最终且极为关键的环节,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正式进入验收阶段之前,至关重要的一步是精心制定一套详尽无遗的验收规范与流程,这一步骤要求深入考虑项目特性,确保验收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随后,需组织具备丰富经验及专业技能的人员亲临施工一线,进行实地、细致的查验工作。这一实地检查环节覆盖了从最初的材料采购、紧张的现场管理,直至复杂的设备安装与调试等整个施工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具体来说,它意味着对每一个细节进行严格的审视:从原材料的品质验证,确保所有使用材料均符合国家标准与设计要求;到设备安装完毕后的运行测试,验证其性能是否达到预期,能否稳定可靠地投入使用;再到施工现场的质量记录审查,包括施工日志、质量检测报告等,以确认施工过程中的每一步都遵循了既定的规范;最后,还需审核施工进度报告,确保工程在预定时间内高效完成。

  三、大数据信息化的质量控制措施

  (一)建立工程大数据管理平台

  运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建立工程大数据管理平台,消除信息孤岛,通过大数据分析支撑工程建设的过程管理、安全管理和招标管理。实现工程建设的所有环节与节点管理的信息化,使过程可管可控。

  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构建交通机电工程施工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处理和分析。平台应包含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展示等功能模块。

  (二)数据采集与监控

  应用无人机航拍测绘系统,把控工程形象进度。同时,建立交通工程管理平台,实现地图浏览、导航定位、数据采集、实时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利用无人机航拍测绘系统,定期拍摄施工现场照片,用于监控工程形象进度。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上传至大数据管理平台,进行存储和处理。

  通过数据建库,将工程建设的参与单位与参与人员信息统一管理,建立企业库、人员库、工程库、设备库等四库信息,实现对相关企业及人员的信用评价和管理。在施工现场安装各类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时采集施工过程中的数据,如温度、湿度、压力、振动等。

  (三)信用评价子系统

  建立信用评价子系统,对施工单位和人员进行信用评分,实现对工程参与单位与个人的质量控制。通过具体项目的评价,实现信息共享,科学、有效地应用于工程招标,保证工程质量。制定信用评价标准,对施工单位和人员进行信用评分。

  (四)多部门协同共管

  实现与检测、施工、监理等多部门的协同共管,提高沟通效率。通过智慧交通信息化平台,检测单位出具的报告一经签发直接上报到监督系统,不合格报告直接推送到相应监督员的移动工作机上,实现互动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监理单位通过监理APP,实现人员、时间、位置、视频、语音、问题等信息的记录与交互,实现事件溯源,对不合格的报告进行回复与跟踪管理。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协作流程。利用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检测、施工、监理等多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通过移动APP、短信等方式,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反馈。

  (五)智能化管理与监控

  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如路面摊铺质量监控系统、预制构件自动化管理系统等。在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应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路面摊铺质量监控、预制构件张拉、预制构件压浆以及预制构件养生等全过程自动化管理。同时,对重大危险设备管理、主要检测设备在线监测、工地主要管理人员到岗管理、务工人员管理、隧道施工人员安全定位等进行监控,确保管理到位与人员安全。利用物联网技术,对重大危险设备、主要检测设备等进行在线监测,通过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技术,实现工地主要管理人员和务工人员的到岗管理[4]。

  四、案例分析

  在广西的交通运输网络中,高速公路作为连接各地的主动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交通机电工程作为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整体性能和民众的出行安全[5]。本文将以某高速公路项目为例,详细探讨交通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一)项目背景与概况

  该项目位于广西某经济活跃区域,全长约100公里,包括隧道、桥梁、互通立交等多种复杂地形与结构。交通机电工程作为该项目的核心部分,涵盖了隧道照明、监控系统、通信系统、收费系统等多个子系统。项目的成功实施,对于提升广西交通网络的通达性和便捷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质量控制措施

  1.设备选用与检验

  在设备选用方面,项目团队严格遵循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选择了信誉良好、技术成熟的设备供应商。设备到货后,项目团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全面的开箱检验,包括设备的外观、性能、参数等多个方面,确保设备符合设计要求及合同规定。同时,对于关键设备,如隧道照明灯具、监控摄像头等,项目团队还进行了额外的功能测试和耐用性测试,以确保其在实际运行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6]。

  2.标准化安装与调试

  在安装与调试阶段,项目团队遵循标准化的操作流程,确保每一步骤都符合设计要求及行业规范。在安装过程中,项目团队注重设备之间的配合与协调,确保各子系统之间的无缝对接。同时,对于隐蔽工程,如电缆敷设、设备接地等,项目团队进行了严格的隐蔽工程验收,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在调试阶段,项目团队对各个子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并满足设计要求。

  3.全面验收与后续维护

  在验收阶段,项目团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全面的质量验收,包括设备性能、系统功能、安装质量等多个方面。同时,项目团队还邀请了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独立的验收检测,以确保验收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验收合格后,项目团队及时整理相关资料并移交给业主单位,为后续的运营和维护提供便利。此外,项目团队还建立了完善的后续维护机制,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和维护,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4.质量控制成效

  通过实施上述质量控制措施,该项目在交通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设备选型合理、安装规范、调试准确,确保了各子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功能的充分发挥。同时,全面验收和后续维护机制的建立,为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该项目在交付使用后,得到了业主单位和广大民众的广泛好评。

  综上所述,交通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是确保工程安全和质量的关键环节。在广西某高速公路项目中,通过严格的设备选用与检验、标准化的安装与调试以及全面的验收与后续维护等措施的实施,成功实现了交通机电工程的高质量完成。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工程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更为民众的出行提供了安全和便利。

  结语

  基于大数据信息化的交通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能够有效解决信息孤岛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通过建立工程大数据管理平台、数据采集与监控、信用评价子系统、多部门协同共管和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等手段,可以实现对交通机电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为智慧交通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姝洁.交通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06):125-126.

  [2] 刘双石.交通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分析[J].居舍,2019(19):157.

  [3] 赵晓东.交通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研究[J].人民交通,2019(02):91-92.

  [4] 毛海.高速公路交通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产品可靠性报告,2024(02):111-113.

  [5] 张靖.高速公路交通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2(28):155-157.

  [6] 牟燕山.交通工程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研究[J]汽车周刊.2024(07):188-19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