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 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
  • 关键字:多维度健康教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
  • 发布时间:2025-04-13 14:13

  陈稳 冯玲 高燕 刘毅*

  【摘要】 肺康复训练是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重要手段,可通过呼吸训练、体能训练、心理康复等方式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但我国肺康复训练相关研究较少,患者训练意识欠缺,因此需要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合适的健康教育,巩固康复效果。传统健康教育模式缺乏科学性与可持续性,严重影响肺康复训练的实施。基于此,搜集并整理现有的多元化的COPD相关健康教育方式,可为临床拓展并优化COPD患者的健康教育模式,指导临床实践及推动学术交流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多维度健康教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5)07-484-0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全球性慢性疾病,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全球40岁以上人群中COPD患病率超过10%,居死因顺位的第3位,且发病率与死亡率随着环境污染和人口老龄化加剧呈逐年上升趋势[1]。COPD的主要特点是长期性、进行性气流受限,患者出现持续性咳嗽、胸闷、气促等症状,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尽管COPD的诊断方式不断改进,治疗方法普遍规范化,但临床控制效果仍不理想,其原因是医护人员通常更多关注患者的在院治疗,而忽视了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和疾病管理。有研究指出,部分COPD患者在出院后存在依从性较差、不规律使用吸入制剂等情况,导致其症状控制不佳,年住院次数及死亡风险显著增加[2]。因此,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对改善COPD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十分重要。

  传统健康教育以住院期间和出院前的面对面教育为主要方式,通过随访及患者复诊完成,以随机和单向输出为主,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无法充分调动患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影响康复效果。多维度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成本低于收益的干预方式,能够帮助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疾病防治手段,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同时,多维度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COPD患者心理情绪和生活质量,促进肺功能恢复,进而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3]。因此,本研究就多维度健康教育对COPD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帮助。

  1 个体健康教育

  陈沙沙等[4]研究提出,患者对于疾病及肺康复的认知水平是影响肺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患者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知,从而影响其健康行为和康复效果,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合适的健康教育,纠正其对疾病和肺康复的错误认知。个体健康教育是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的系统、个性化一对一健康教育,如叮嘱患者遵医嘱用药、定期进行康复锻炼及安全有序增加身体活动量等,帮助患者选择适合的康复方案,以提高患者认知度和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研究指出,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个体化沟通,提高患者的健康认知水平,为患者树立健康意识,加强健康行为转变动机[5]。研究发现,个体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者掌握控制病症的技巧,明确雾化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树立危险因素的预防意识,加强健康行为,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6]。

  2 社会与家庭健康教育

  传统模式下的肺康复训练多在医院内进行,但是该模式的肺康复效果会受到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时间因素等影响。董庆平等[7]研究发现,只有40%的COPD患者完成了医院模式的肺康复训练,而完成家庭远程肺康复干预的患者超过80%,这说明家庭模式的肺康复训练更能被患者接受。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模式扩展至社会的各个层面。其中,家庭是患者情感动力的重要来源,有效的家庭支持能够调动患者的康复积极性。研究发现,社会支持是COPD患者参与和坚持肺康复训练的重要因素,超过74%受到家属鼓励与陪伴的患者能够坚持肺康复训练[8]。另有研究也证明了家属支持对COPD患者肺康复训练的重要作用,有家属照顾的患者更能坚持肺康复训练,康复效果也更好[9]。同时,来自患者团体的社会支持也十分关键。研究发现,接受患者团体中的治愈案例支持与鼓励后,COPD患者对肺康复益处的信心有所提升,能够更加积极地完成康复训练,从而增强康复效果[10]。此外,医护人员的专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积极性。医护人员对肺康复的认知不足,不仅无法为患者制定有效的肺康复计划,也对患者的认知水平产生负面影响。医护人员指导不够详细或出现医患矛盾时,患者可能拒绝参与肺康复训练,说明医护人员支持也是影响COPD患者康复效果的重要社会因素。

  3 自我效能理论教育

  自我效能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完成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是自我管理的核心。在临床健康教育中使用自我效能理论教育模式,能够增强患者对疾病管理的信心,促进其坚持健康行为。COPD患者通常长期存在气促、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影响治疗信心。自我效能理论主要通过增加患者的成功体验、替代性强化学习、言语劝说3种方式改善患者健康状况,3种方式结合能够有效增强患者对执行健康行为能力的信心。但目前我国关于COPD患者运用自我效能健康教育的研究多集中于应用现状和影响因素方面,针对性干预方案还存在较大空缺。由于COPD的长期性与反复性,与普通患者比较,COPD患者自我效能感明显下降,尤其表现在自信心和学习动力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整体治疗效果[11]。因此医护人员需要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分析影响COPD患者有效活动的因素,并针对性地设计可提高其积极性的教育计划。

  4 回授法教育

  常规健康教育通常以单方面传授为主,缺少针对性与反馈性,容易忽略患者的个体差异。回授法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对患者接收到的健康信息及时进行评估,确定其掌握水平与运用情况,并根据理解程度进行重复宣教、一对一宣教、集中授课、线上宣教等多元化宣教,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具有因人施教的优势。回授法健康教育强调反馈的重要性,能够促进COPD患者将正确认知运用到日常健康行为中,且医护人员讲解内容通俗易懂,对患者的年龄、经济条件和文化水平等限制较少,打破了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屏障,适用范围较为广泛[12]。

  回授法教育模式针对COPD患者可分为评价-教育-再评价-再教育4个步骤,是一种双向信息传递模式,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与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回授法教育模式下医护人员通过向COPD患者演示吸入器的操作方式并提醒患者重复模仿,有效增强了患者的交流能力和概括能力,使其对宣教内容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加深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理解。但回授法健康教育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沟通技巧等要求较高,需要建立规范的教学系统对其进行培训,因此目前对回授法教育的研究与应用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5 赋能授权理论教育

  赋能授权教育的目的在于挖掘和激发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建立主动控制疾病的意识,其中主要包含3个重点:第一,为患者提供知识和资源支持以激发其内在潜力;第二,加强患者自我管理信念;第三,强调自我管理责任感。赋能授权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常规健康教育的不足,医护人员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激发患者的心理赋能,使其了解自我责任,提高主观能动性,从而改变患者的被动护理地位,减少对医护人员及家属的依赖性。赋能授权理论在各类慢性疾病的康复方面应用广泛,基于赋能授权理论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有效解决常规健康教育中患者积极性较差的问题,纠正患者认知误区和相关不良行为,树立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意识,使其主动参与干预措施的制定和实施[13]。赋能授权健康教育能够促进COPD患者主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与目标,在实施的全过程中保持积极心态,最终达到控制症状、改善身心健康的目的。但当前我国关于赋能授权理论健康教育的研究多为描述性研究,在干预性研究的创新和研究工具的开发方面仍有待深入探索。

  6 问题为导向模式教育

  问题为导向(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通过以患者为主体、以医务人员为导向、以问题为核心构建学习内容的启发式教育模式,其强调多元学习路径的整合、强调支持与引导及强调有效解决问题是学习的最终目标。目前,PBL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方法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首先在患者入院首日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得患者相关社会信息,评估其病程发展、呼吸困难水平、生活质量等情况,随后建立PBL问题库并制作健康教育模板,通过问卷调查、查阅文献和专家咨询等方式,确定患者普遍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明确问题的优先级,根据问题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分类,建立全面而有层次的PBL健康教育问题库。引导患者通过问题库探讨学习内容,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需求与兴趣,提高患者积极参与意识,消除抵触与心理焦虑。张利芳等[14]研究中,要求医护人员在PBL模式下,围绕问题库以文章、课件、视频等方式制定解决内容,其中包括生活常识、饮食管理、用药管理等模块,从内容和形式上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需求和个体化兴趣,通过使用现实问题作为教育内容,提高患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患者的参与意识,消除抵触心理情绪。相较于传统健康教育,PBL方法能更好地关注患者个人需求,围绕患者需求进行有效沟通,提高患者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通过学习疾病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对未来生活的预期。

  除问题库外,PBL还注重分阶段教育,在完成首次教育后,需要医护人员在线下通过组间课堂教学的方式为患者详细讲解COPD的相关知识点,所有的健康教育内容以30min的问答形式展开,前15min以患者自身的治疗需求为教育重心,医务人员应配合健康教育手册,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后15 min鼓励患者进行自由发言、提问及分享成功经验,积极探讨疑惑之处。对COPD患者进行分阶段教育,能够把握患者各阶段的实际需求,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改进建议,有助于增强患者的训练依从性。同时,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制订个性化的肺康复计划,以有效增强患者的健康行为,巩固整体康复效果。

  7 Plan-Do-Check-Act模式教育

  Plan-Do-Check-Act循环(PDCA)是一种广泛用于各种管理工作的通用模型,该循环包括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4个阶段,旨在不断改进和优化管理过程,其科学性表现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通过内部协调整合,不断发现缺陷、解决问题。PDCA循环的优势在于其科学性、系统性和持续改进的特点,各项健康教育工作经历PDCA全过程以保证有效实施,形成了完整周期,如有问题需再进入下一个周期。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通过内部调整和统筹不断改进和解决问题。将PDCA循环运用到COPD患者的健康教育中,能够提高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刘毓英等[15]研究成员每2周按照教育计划进行相应的教育培训,通过医院、社区、家庭的链式教育模式,采用大范围健康教育、小范围指导、个体化上门服务以及电话督导相互结合的方式,为COPD患者进行肺康复教育,PDCA循环主要侧重于对教育过程的持续改进和优化,以实现更好的结果。持续进行3~6个月的健康教育后,PCDA循环将进入处理阶段,医护人员邀请患者复诊,对患者进行重新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康复依从性、症状缓解情况、生活质量等,有助于总结上一循环遇到的具体问题,寻找下一循环的教育重点。

  8 小结与展望

  虽然肺康复训练能够改善COPD患者的自理能力和机体功能,但因各种因素影响,患者的肺康复效果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率,提高肺康复服务的覆盖率,并加强社会支持,尤其需要发挥专业医护人员在COPD等慢性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同时,PDCA和PBL是两种具有优势的教育和管理方法,能够广泛应用于健康教育领域,尤其在为COPD患者进行疾病科普、指导康复训练等方面的研究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但其仍处于探讨和临床实验阶段,训练流程、强度、时间等标准性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未来需要根据临床实践环境、患者的经济水平和地域差异,进一步探讨PDCA、PBL等多维度健康教育在COPD患者肺康复中的价值,以期为增强患者康复效果,拓展康复领域学术研究提供方向和思路。

  9 参考文献

  [1] Tang X,Wang P,Huang S,et al.Trend of gastrointestinal and liver diseases in China:Results of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2019[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24,137(19):2358-2368.

  [2] 徐娜平,张野,刘贤亮,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综合家庭肺康复研究[J].护理学杂志,2024,39(9):108-111.

  [3] 马晗.视图健康教育联合路径式呼吸功能训练对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存状况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20):3675-3678.

  [4] 陈沙沙,孙超,胡敏.认知差异及参与视角下多维健康教育对COPD患者应对方式及自护技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4,43(13):2433-2437.

  [5] 冯春爱,胡娟,冯玲.个体化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9,40(4):204-206,210.

  [6] 冷蓓峥,赵丹妮.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雾化治疗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22,51(7):731-734.

  [7] 董庆平,汪丽,倪丹.五位一体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19):3597-3601.

  [8] 吴松燕,肖月,刘美霞,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积极度与疾病感知、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20(3):330-335.

  [9] 刘洋,吴京凤,陈珮,等.老年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社会支持水平及对功能状态影响的交互作用[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23,48(12):1526-1531.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