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骞 设计之路的探索与传承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设计,探索,传承
  • 发布时间:2025-04-18 11:48

  文:董潇

  工业设计背景下的家居家具设计方法论

  陈骞的设计道路开始于中专时期的室内设计专业,但他对产品设计的热爱驱使他在本科阶段转向工业设计。回顾当初的选择,陈骞说:“工业设计的魅力在于它不仅聚焦于设计本身,还要求学习者广泛涉猎艺术、工程、商业等多领域知识,并以综合性视角考虑设计成果。在这里,源源不断的新知识融入,使学习过程充实而有趣,永远不会让我觉得乏味。”

  毕业后进入设计行业,陈骞热衷于设计酷炫的电子产品,追求科技带来的先锋感与时尚感。然而,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他渐渐钟情于能够沉淀下来的产品设计。加之创立的公司主要业务是室内设计项目,这让他对家具、灯具和各类家居用品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自然而然地开启了新的设计方向。此外,国内原创家具家居产品稀缺的现状也促使他做出改变。陈骞说:“我们拥有源远流长、无与伦比的中国文化,为何不能凭借自身设计,改善国内的家居环境,打造独具中国特色的原创家居产品?”基于这样的信念,他决心投身于家具家居设计领域,为推动国内原创家居产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在陈骞看来,家具、灯具及家居用品的设计与工业设计在底层逻辑上一脉相承,但在环境协调性方面要求更高,因为这些产品需要在同一个空间内相互搭配、和谐共存。他的工业设计背景为家具家居设计带来独特优势。他能突破传统思维定式,从新工艺、新理念入手开展设计工作,并注重从工业化生产角度优化设计方案。通过合理规划工序,借助现代先进设备实现产品大规模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让更多人能享受优质设计带来的美好生活。

  PAST TO NOW的诞生与发展

  2020年,陈骞从繁忙工作中抽身,回顾过往项目中对家居产品的改款与重新设计方案,发现其潜在价值后,萌生了创立PAST TO NOW品牌的想法。经过三年精心打造,最初的十几款产品现已问世。

  PAST TO NOW的含义是“过去到现在”,强调设计的延续与发展。“‘延续那些我们喜爱的设计的生命。’这句话自始至终是我最初创立这个品牌的最为纯粹的初衷。”陈骞说。品牌设计灵感大多源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经典设计以及各个设计流派。“我们对这些经典与流派满怀热爱,痴迷不已。在长久的关注与思索中,这份‘念念不忘’终于‘必有回响’,化作源源不断的创意灵感,催生出我们独具特色的设计产品。一直以来,我始终致力于传达这样一种理念:那些伟大的经典设计,既非遥不可及、仅供瞻仰的‘文物’,也不是毫无生气、被束之高阁的‘标本’。相反,它们宛如一颗颗蕴含无限可能的种子,能够深植于每一位设计师的心中。在设计师的精心培育与滋养下,这些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最终蔚然成林,绽放出绚丽多彩的创意之花,源源不断地为设计领域注入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陈骞说。

  以陈骞的第一款产品“飞毯椅”为例,这段设计故事值得细细道来。上大学时期,在学习世界设计史课程期间,陈骞邂逅了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帕伊米奥椅,瞬间便被其吸引。这款椅子不仅拥有简洁灵动的造型,更重要的是,它专为肺病患者设计,能让患者更轻松地呼吸,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深深触动了陈骞,并自此一直影响着他。长久以来,陈骞觉得设计师向同行表达最高敬意的方式,便是用心设计一款传承其理念的产品。十多年间,他一直琢磨这个想法,却始终未能拿出满意的设计。直到他接触到新的材料与成型技术,才迎来转机。以高分子材料作为主体,采用增材制造方式生产,并结合软包和金属的传统工艺,一款用现代语言重塑的全新产品—“飞毯椅”就此诞生。它就像一张魔法飞毯,给予使用者独特体验。通过这款产品,陈骞终于实现了与阿尔瓦·阿尔托的隔空对话,他们都借助所处时代的先进生产方式,延续着同样的设计理念。文化无声的讲述者对于一名出色的家具、灯具以及家居品设计师而言,陈骞认为,文化素养是重中之重。“与一些电子工业产品不同,家居类产品的功能需求通常并不复杂,但它们在文化内涵的呈现上有着极高的标准。一件优秀的家居作品,就像一位无声的讲述者,能够深刻地展现出使用者的品位与修养。”陈骞强调,设计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满足消费者的功能需求,更要深入挖掘文化价值,为用户提供富有文化底蕴的产品。这意味着设计师需要深入钻研不同文化的历史脉络、艺术风格与哲学思想,并巧妙地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设计之中。无论是传统中国文化的典雅韵味、北欧简约文化的自然清新,还是包豪斯的精妙结构,都可以成为设计灵感的源泉。通过这种方式,家居产品才能超越单纯的实用性,成为传递文化、彰显个性的载体。

  现在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关注中国传统文化,谈及对此的感受,陈骞说:“中国文化的复兴是必然趋势,因为它本就深深扎根于我们的血脉之中。只是在过去,由于缺乏足够的自信,我们未曾正视这份珍贵的文化宝藏。如今,国家日益强大,给予我们坚实的底气,文化自信也随之油然而生。在设计过程中,我根本无法脱离中国文化审美。这并非指在表面简单运用传统符号,或是添加传统工艺,而是更多地着眼于对人的状态的呈现。比如,我们的传统文化倡导人要‘坐如钟’,即保持端坐姿态。因此,我所设计的座椅,几乎都以端坐为最舒适的使用方式。通过产品的使用体验,让人在使用时展现出更为得体的状态。我希望将‘得体’这一文化行为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理解和接受。”

  陈骞一直以来秉持“创造完美几何美感”的设计理念。通过比例、形态等多维度构建出新颖的设计产品。“‘几何美感’,即借由比例关系、线条律动与体量对比,构筑起和谐之美。愈是完美,便愈趋近永恒。这正是我在设计中矢志不渝追寻的目标。每承接一个设计项目,我都会投入大量时间,精心构建其中的平衡。而从更高维度来看,设计的核心在于营造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美感,这也是我不断探索与实践的方向。”而在设计过程中,陈骞习惯从“形”与“用”两个层面展开思考。于“形”这一层面,他并不会受限于中国文化或国外文化的范畴,仅依据设计的原始动机以及对几何形状的理解开展设计工作。而在“用”的层面,他则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在陈骞的设计作品中,&椅无疑是一件令他颇为满意的产品,其设计灵感源于人体后背曲线。设计致力于让椅子的曲面精准地贴合人体背部曲线,如此一来,椅子便能为身体背部提供全方位的支撑,让人在使用时瞬间放松下来。在考虑其使用方式时,他深入研究了中国人极为喜爱的“盘坐”姿势,力求让椅子既完美适配盘坐需求,又能确保使用者保持端正的坐姿。这就是陈骞在设计中体现和传承中国文化的方式,通过精心设计的产品,让文化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延续和弘扬。

  洞察趋势,拥抱未来

  陈骞认为当下家居设计市场整体发展水平仍待提升,但他说:“积极的变化正在发生,大批室内设计师积极探寻原&椅创设计品牌,凭借专业见解影响消费者认知。家具产品不再只是财富的象征,而是日益成为个性的彰显。中国原创设计开始走向繁荣,作品数量与品质不断提升,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也正给设计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革,尤其在家具设计领域表现得尤为显著。陈骞表示:“一方面,新技术大幅降低了家具设计的门槛。过去,投身这一领域需经过长期专业学习与实践积累,掌握大量专业知识与技能。如今,各类便捷设计工具层出不穷,几乎任何人都能借此涉足家具设计,甚至参与到生产环节,将设计构想变为现实。另一方面,技术进步极大地削弱了传统生产局限。过去,家具生产流程繁杂,从设计图纸到成品问世,需历经多道工序,涉及众多专业人员与复杂工艺,期间稍有差池,就可能导致设计与成品存在偏差。而现在,3D打印等先进技术兴起,能直接依据设计模型快速打印出产品,真正实现‘所见即所得’,极大缩短了生产周期,提升了生产精准度,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让各种新奇独特的设计理念得以轻松落地。”

  对于陈骞而言,这些新兴技术并非挑战,而是得力的帮手。在创意构思阶段,AI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能够提供海量的参考资料,如同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启发他从更多元的角度去思考设计方案,仿佛与一群才华横溢的设计师并肩协作,共同探讨,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而打印技术的出现,更是让他的设计流程变得高效且灵活。它能够快速地将他的设计创意转化为实际的产品,使他可以第一时间亲身感受和体验自己的作品。无论需要对设计进行多少次修改,3D打印技术都能迅速响应,直到他对最终的效果完全满意为止。目前,他们品牌在进行产品的小批量生产时,主要采用3D打印的方式,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和成本,又能快速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只有当产品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时,才会考虑开模具,以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在2024年的品牌宣传活动中,陈骞团队展示了一款自主设计的音箱,这一原本只是出于兴趣的尝试,却意外引发了热烈反响。基于此,他们计划未来深入开发“雕塑感音响”这一新方向。希望在未来可以打造如同设计界“哪吒”般具有影响力与创新性的作品。陈骞坚定地说:“团队将秉持‘愚公’精神,以不懈努力,坚定不移地持续创新设计,为设计领域注入新活力与创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