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依娜姆 在春天里寻找生活的诗意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生活,诗意,春天
  • 发布时间:2025-04-18 11:54

  清明时节,与自然共舞

  “清明是踏青的好时节,我个人偏爱有自然野趣又能感受人文气息的地方。”谈及清明时节的户外活动,卓依娜姆的话语中透露着对大自然的热爱。“比如我的家乡四川阿坝的四姑娘山,山脚春有粉紫色报春花毯,夏有18℃的清凉牧场,牛羊在云朵般的帐篷边散步。双桥沟的雪山倒影,长坪沟原始森林里的苔藓铺满古树,最妙还是坐在藏寨木屋前,喝着酥油茶看日照金山,山风带着青程香拂过经幡。这里的星空银河肉眼可见,连呼吸都带着雪水的清甜。”卓依娜姆坦言自己平时在北京的时间比较多,但比起城市里24小时不停歇的车流轰鸣,家乡清晨的薄雾,夜晚躺进的草甸,连风都带着雪山的薄荷香。

  如果时间充裕,卓依娜姆还会推荐一些赏花的活动。“清明时很多春季的鲜花都在悄然盛开,绿意初萌,人少清静,很适合放空。之前拍戏时我也去过一些湿地公园,成片的二月兰像紫色地毯,还有水鸟掠过,特别治愈。其实不用刻意追求网红景点,小区附近的绿地铺块野餐垫,也能享受春天。”

  最近卓依娜姆正好在西昌筹备音乐剧,她很喜欢在这边环岛徒步。“山里空气湿润,很多石板路两侧都是新绿,走累了坐在一旁的长椅上呼吸新鲜空气,特别解压。”她推荐大家在清明前后选择自己所在城市的河畔路线徒步,既能感受春风拂面,又能随时停下来拍路边的花海。当然,别忘了带件防风外套,毕竟“春捂秋冻”可不能忘。

  当被问及如何通过户外活动传承清明节的传统文化时,卓依娜姆笑道:“我觉得简单说就是‘玩着学’。可以用柳枝编花环、拿石臼捣艾草做青团,比买现成的有意思多了。公园放风筝时用毛笔写句古诗挂在尾巴上,飞起来还能隐隐约约看到上面的诗词,也可以试试投壶代替桌游。就像老人们常说的那样:‘文化不是供在桌上的,是沾着草叶香活在手里的’。”

  宅与行:生活的两面

  “我其实是一个非常宅的人,空闲的时候一般都会窝在家里看美剧,基本是情景喜剧。”卓依娜姆坦言自己在家时的放松方式,“比如《老友记》《生活大爆炸》《摩登家庭》等,我真的看了很多遍。哦对,还有《甄嬛传》,这些剧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BGM(背景音乐),让我觉得很放松。”然而,宅并不是她的全部,旅行也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可能算是‘非典型旅行爱好者’?”卓依娜姆笑称,“比起规划严密的行程,我更享受漫无目的地散步。比如突然坐地铁到城市边缘,发现一条种满梧桐的老街,那种偶遇新鲜事物的惊喜感特别珍贵。”对她来说,旅行更像一种“自我重启”,从日常中短暂抽离,用陌生环境刺激感官,回来时看待世界的角度反而更清晰了。

  在情绪低落时,卓依娜姆也有自己的调整方法。“我会给自己设定‘情绪闹钟’,允许难过、消极半小时,但时间一到就必须动起来!”她分享道,“可能去舞蹈室暴汗一下午,或者整理房间,用身体行动带动心理状态。”对她而言,真正的快乐不是源于被看见,而是那些“肉身与灵魂同步震颤”的瞬间和“自我突破”。

  演员之路:解剖自我,照见现实

  成为演员后,卓依娜姆对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看法和理解。“曾经以为表演是‘成为千万种人生’的魔术,而现在我更觉得它是‘解剖自我灵魂’的手术。”她感慨道,“入行前我比较迷恋戏剧性的爆发,如今却在学习如何让呼吸频率都成为叙事语言。”她认为,这个职业的残酷与浪漫一体两面,既要求你像考古学家般挖掘人性最细微的断层,又要如炼金术士般把血肉之躯熔铸成他人命运的容器。

  “每次杀青后整理剧本,看到空白处密密麻麻写着‘奇怪’的备注,就像找到自己与角色博弈的考古层。”卓依娜姆谈及表演带给她的快乐和成就感时,眼中闪烁着光芒,“当镜头开始转动,这种近乎情绪造物主的体验,让我在监控器里重播某个眼睫翕动的特写时,总会想起古希腊石匠在神庙梁柱刻下的无名凹痕,我们都在用易朽的血肉,对抗着更庞大的消逝。”

  对于未来,卓依娜姆有着清晰的目标。“我想成为‘能让人共情的演员’。”她坚定地说,“不是用技巧展示情感,而是让观众在观看的时候突然摸到自己心底结痂的旧伤。这种时刻让我确信正在接近某种本质,表演不该是造梦的烟花,而是照见现实的棱镜。”在演艺道路上,她觉得自己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近了,最大的收获可能是终于学会用“光合作用”的方式工作:白天在片场被太阳暴晒,夜晚就把这些灼烧感转化成角色需要的月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