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与新生 非遗工艺在时尚语境中的焕新之路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破茧,新生,时尚
  • 发布时间:2025-04-18 11:50

  文:单靖雅

  非遗工艺,作为人类文明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瑰宝,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它不仅是技艺的卓越结晶,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凝聚着先辈们的智慧与创造力。然而,在现代工业化迅猛发展的浪潮冲击下,这些传统工艺曾一度陷入濒临失传的困境。但庆幸的是,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思考与高度重视,以及对个性时尚的热烈追求,非遗工艺在时尚语境中觅得了新的生机与希望。

  非遗工艺与时尚的缘分,可追溯至千年之前。在中国古代,丝绸与刺绣无疑是时尚的代名词。丝绸,作为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自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开辟,中国丝绸便踏上了远销海外的征程。在漫长的旅途中,它将东方的神秘与美丽带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世界时尚的舞台上,中国丝绸以其独特的魅力闪耀着璀璨光芒,成了令无数人梦寐以求的时尚珍品,也让世界领略到了中国非遗工艺的非凡魅力。而刺绣,作为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明珠,无疑为丝绸增添了无尽的优雅与魅力。细腻温婉的苏绣、豪放大气的湘绣、典雅秀丽的蜀绣、华丽精致的粤绣,每一种刺绣工艺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湛绝伦的技艺。

  同时,其他非遗工艺在历史进程中与时尚也紧密相连。陶瓷工艺中,宋代五大名窑烧制出的瓷器,以其独特的釉色、优雅的造型成为当时时尚界追捧的对象,官窑瓷器更是在皇家风尚引领下,成为身份与品位的象征;传统木雕工艺里,能工巧匠们用刻刀在木材上精雕细琢,创作出的木雕家具及饰品,不仅兼具实用功能,更以精美纹样和深刻寓意成为时尚家居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从民间屋舍到宫廷殿宇,处处彰显独特的审美风尚;还有景泰蓝工艺,金属的光泽与华丽的色彩使其成为贵族与皇室的至爱,成为那个时代时尚的高端象征。这些非遗工艺各展其韵,共同编织出中国古代时尚的华丽锦缎,见证匠心的传承与时尚的交融。

  焕新的曙光时尚语境下的机遇

  非遗工艺的传承之路崎岖坎坷。在现代化浪潮的强力冲击下,传统技艺曾一度遭遇严峻挑战,其中传承人的稀缺成为关键难题。以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为例,其学习周期漫长,需大量时间精力。从反复练习基础针法到独立完成精美作品,常需数年甚至数十年。同时在市场方面,传统手工艺品因大多纯手工制作,工艺复杂精细、成本高,导致价格昂贵,难以满足大众消费需求。

  然而,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当下,伴随着文化自觉意识的逐步提升,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追求呈现出日益强烈的态势,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亦在持续增强。而这种文化认同的觉醒,为非遗工艺在时尚领域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喜爱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时尚产品,认为它们不仅是一种外在的穿着,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与身份的象征。加之,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消费者对时尚产品的环保性与可持续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非遗工艺大多采用天然材料与传统制作方法,具有环保、耐用等特性,完美契合现代消费者对可持续时尚的追求。以传统草木染工艺为例,它使用天然植物染料,对环境无污染,染出的色彩柔和自然,独具美感。这种环保、健康的染色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与此同时,社交媒体的强势崛起,也为非遗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全新机遇。通过社交媒体平台,非遗传承人可以将自己的精美作品与制作过程展示给全球观众,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非遗工艺。许多非遗项目借助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吸引了大量年轻粉丝的关注。在短视频平台上,苗族蜡染刺绣传承人黄丹便通过直播展示苗族蜡染刺绣手工作品,吸引大量粉丝,并通过直播带货销售苗族服饰,带苗族姐妹把“指尖技艺”变现“指尖经济”。在她的直播间里,观众们不仅能欣赏到美轮美奂的刺绣作品,还能深入了解苗族刺绣的历史、文化与制作技巧。这种直观、生动的展示方式,激发了众多年轻人对苗族刺绣的浓厚兴趣,纷纷表示想要学习这门传统技艺。社交媒体还为非遗工艺的推广与销售开辟了新渠道。许多非遗传承人通过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将自己的作品推向市场,实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商业的有效融合。此外,在时尚的创新浪潮中,品牌合作亦成了非遗工艺蓬勃发展的强劲引擎,为其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全新活力。随着人们对文化内涵与独特设计的追求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时尚品牌敏锐地捕捉到了非遗工艺所蕴含的巨大魅力与无限潜力,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些承载着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技艺,积极与非遗传承人展开深度合作。这种合作不仅提升了品牌的文化内涵与独特个性,也为非遗工艺带来了更多的曝光机会与发展空间。非遗传承人、竹编艺术家钱利淮曾多次与时尚品牌合作打造竹编艺术装置。其中一组为品牌量身定制的九件2025年农历蛇年艺术装置以齐白石作品《草蛇图》为灵感,将中国传统手工艺与时尚品牌理念融合交织,既顺应中国古典美学,又符合当代审美意趣。钱利淮通过单层竹编纹样的镂空设计与三层封面叠加,通过对竹编“平面”的精妙布置与裁切,诠释竹编的多元化形态,使装置整体完美呈现出齐白石《草蛇图》画中“一笔”勾勒的蛇身之粗细变化与节奏韵律。上海表全新系列摩登·玉兰系列首发推出两款刺绣腕表,以上海市市花白玉兰这一城市符号为设计灵感,同时取上海顾绣之意蕴,采用非遗技艺苏绣(精微绣)将画作融于表盘之上,生动勾勒出玉兰的芬芳与自信。顾绣,作为来自上海的画绣艺术,源于画意而胜于画品,以针代笔,以线为墨,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精工夺巧。此次摩登·玉兰刺绣系列,绣娘运用近10种不同浓淡的绣线,并以30个小时潜心绣制。

  破茧成蝶,成功的焕新

  在2024米兰春夏时装周的舞台上,苗绣以独特民族魅力惊艳世界。由中国驻米兰总领事馆与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苗·艺术展”,主题“苗印”灵感源自贵州苗族的支系“四印苗”。T台上,模特身着融入苗绣元素的时装,展示苗族传统文化魅力。时装将苗绣精美图案与挑花工艺,运用于真丝、欧根纱等轻薄面料,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展厅里,绣娘们现场展示技艺,针法细腻、纹理精巧,引得国外设计师驻足,他们触摸细密针线纹路,赞叹不已。苗绣是苗族历史文化的独特符号,承载着苗族人民对自然、历史和生活的感悟。其纹样、色彩背后,藏着厚重历史与文化内涵。苗族历经多次迁徙形成多个分支,传统服饰及刺绣纹样成寻根线索。这种传承让苗绣纹样延续,远古文化因子留存,因而苗绣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历史”。此次苗绣亮相米兰时装周,打开了世界了解苗族文化的窗口,带来传承发展新机遇。更多人关注苗绣、对苗族文化感兴趣,为苗绣产业注入动力,绣娘作品市场更广阔,带动当地经济,实现了苗绣从深山到世界的华丽转变。

  而当上海莘庄钩针编结这一古老非遗技艺与高级定制的时尚魅力不期而遇,一场传统与现代的绮梦便在时尚舞台上悄然上演。在上海高级定制周,中国本土高级定制品牌WJX婉珺玺的“小囡梦蝶”东方美学时尚大秀,宛如一颗璀璨星辰,照亮了浦江之畔。光影交织的T台上,20世纪六七十年代活跃于上海郊区的“上海莘庄钩针编结技艺”,幻化成高定礼服上充满未来感的蝴蝶,这是非遗与时尚的又一次完美牵手。莘庄钩针编结技艺,俗称“结花边”“钩花”,曾为传统出口商品。19世纪末经教会传入莘庄,百年传承中形成中西合璧的海派技艺。一根针、一团线,能变出50多种针法和上千种花样。过去,莘庄妇女多会此技,20世纪50到90年代,编结加工场是重要外贸创收地。为促成此次合作,婉珺玺品牌创始人、设计师叶青与非遗传承人林花,在传统钩针编结基础上大胆求新。经反复沟通、打样,确定材质与针法。服饰用扁带线配金属链条,以辫子针等针法包入链条,让作品自然垂坠;头饰选扁带线配铜丝线,裹入铜丝后,蝴蝶造型依服饰灵动变化。此次合作,让古老技艺在华服上重焕生机,实现传统与现代融合。这不仅是服装设计的创新,也是传统技艺的当代表达,为非遗在时尚领域发展提供新思路。

  未来展望与思考

  非遗工艺在时尚语境中的焕新之路,才刚刚启程。未来,非遗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将更加紧密。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能够对非遗工艺进行更全面的记录与保存,让这些珍贵技艺得以永久传承。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也将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时尚体验,使其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非遗工艺的独特魅力。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快速制作出传统手工艺品的模型,提高生产效率;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传统图案进行分析与创新,设计出更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作品。不过在追求创新与商业利益的同时,绝不能忘却非遗文化的保护责任。非遗工艺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要守护非遗文化的纯粹与真实,尊重并保护非遗技艺的核心价值。在与时尚品牌合作时,务必确保非遗元素的运用恰当合理、尊重传统,避免过度商业化与滥用。

  非遗工艺在时尚语境中的焕新之路,是一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探索之路。携手并肩,以创新为笔,以传承为墨,共同描绘非遗工艺在时尚领域的美好未来,让这些古老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