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万亿再融资猛于IPO 11公司“恶意圈钱”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融资,股权,恶意圈钱
  • 发布时间:2012-02-20 16:04
  2012年以来,上市公司的融资计划如春笋般冒出。根据统计,今年以来发布的再融资预案的拟融资额已经超过了千亿元,其规模超过了过去三年同期融资预案的总和。甚至一些公司上市不久,刚通过IPO上融到大量资金,目前又再度抛出融资计划。

  虽然每家上市公司的融资预案中都有着看似充足的理由。但那些公司的计划有很多却并没有其描述的那般光鲜。一些本来财大气粗的金融公司,却不断从资本市场伸手要钱;还有一些公司频繁从资本市场融资,但是其融资并未给公司带来实际发展,其业绩照旧一塌糊涂,令市场不得不怀疑其融资的真正目的。

  根据《投资者报》数据部统计,2009年以来,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从资本市场圈钱逾1万亿元。其中,以金融行业圈钱金额居首。

  1个半月再融资过千亿

  2012年以来,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消息频频传出。

  统计数据显示,从2012年1月1日至2月16日,沪深两市已有52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增发预案,预计增发募资总额约为1064.72亿元。与最近3年同期数据相比,今年上市公司抛出的再融资计划显得相当频繁。

  2011年同期,仅有13家上市公司发布增发预案,这些公司的拟融资规模合计为481.69亿元;2010年同期,15家上市公司公布增发预案,拟融资规模合计为162.92亿元;2009年同期,仅有3家公司发布增发预案,拟融资15.38亿元。

  由此可见,今年以来的融资规模超过了过去3年同期融资计划的总和。

  此外,还有一些上市不久的公司也纷纷发布再融资计划。今年以来,有8家上市不足两年的上市公司发布再融资计划。卓翼科技、太安堂和利源铝业的融资预案已经通过了股东大会。

  其中,太安堂从上市开始就不断融资。粗略统计,太安堂在上市一年半的时间当中,实际融资以及计划融资的金额总计约21.4亿元,已接近公司上市前净资产的10倍。

  而除了股权融资之外,今年部分上市公司还选择发债融资。根据Wind统计,今年以来,有4家公司公布了可转债的发行预案,包括中国平安、恒丰纸业、桐昆股份、泰尔重工等公司。中国平安以260亿元的巨额融资计划居首。

  近3年融资逾万亿金融居首

  事实上,自2009年以来,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毫不逊色于IPO融资。

  股权融资规模到底有多惊人?过去3年(2009~2011年)中,上市公司通过增发融资1.04万亿元,通过配股融资1966亿元,其合计再融资1.24万亿元,甚至超过了同期IPO的0.97万亿元融资额。涉及再融资的上市公司多达494家。

  按照再融资额的绝对值排序,过去3年中,融资额最高的是浦发银行,其次是中国银行,再次为上汽集团。浦发银行曾分别在2009年和2010年两度进行增发融资,两次融资额高达544.59亿元。

  在融资额的排行榜中,金融行业的融资规模居前。除了上述两家银行外,还有深发展A、工商银行、广发证券、华夏银行多家等金融类公司在近几年大额融资。

  按照融资频率而言,在最近3年中,有48家上市公司曾两度融资,他们融资最为频繁,平均1年半就融资一次。此外,还有8家公司,上市不足3年,也进行了再融资,这些公司包括唐山港、格林美、皖通科技、中国重工等。唐山港在2010年7月上市,上市仅一年多就进行了9.7亿元的增发融资。

  对于上述公司的再融资,尤其是金融行业频繁抛出的巨额融资案例,投资者多有诟病和质疑。近年来,银行再融资一直是令投资者闻之色变的事件。这些金融巨头融资大部分是为了补充资本充足率。

  对此,有专家曾质疑:“补充资本金如果绝大部分由投资者承担,如果上市金融机构基本上以低成本的圈钱解决未来坏账风险,充其量我们只能表示我国制度性的资金调动能力强,而绝不能说我国的银行竞争力强。试想,银行为什么不靠利润填平缺口?”同时,今年2月初,银行业曝出的两个“不好意思”也激怒了市场,引发人们对银行再融资的反感:一个是民生银行行长洪崎说银行利润太高了,连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一个是未具名银行员工说的,今年工资涨得挺多,有点“不好意思”跟人提。

  11家公司融资效率低下

  除了金融公司,一些上市不久后就再度融资的公司也让市场诟病,另外一些在资本市场成功圈钱后,经营状况反而每况愈下的公司。这些公司都存在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融资效率低下。

  近年来,上市公司再融资效率低下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上相当严重的问题。根据《投资者报》数据部统计,2009年以来再融资的493家公司中,有100家公司在融资当年净利润出现下降或亏损。

  在上述公司中,有35家公司融资当年净利润下滑50%以上,还有11家公司净利润增长率下滑超过100%,这些公司包括华电能源、京东方A、安泰集团、新中基、冠福家用等。

  其中,京东方A就是典型案例。该公司在2009年和2010年两度融资,然而,在2010年公司成功融资90.45亿元,公司当年净利润却巨额亏损20亿元,同比下滑4133%。

  造成这些公司融资效率低下的原因较多,很多公司盲目融资,在融资前没有考虑到融资项目的可行性,这最终导致很多公司募资投向发生了变更。

  还有一些公司在融到资金后没及时投入到项目中,有的只是存在银行吃利息,还有公司利用这些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甚至为公司购车购房等。

  上述行为最终导致公司的融资未能给公司经营带来好转,其结果就体现在这些公司业绩的下滑上。这些融资后业绩却下降的公司,显然存在恶意圈钱的嫌疑。

  《投资者报》 分析员 杨秀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