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创新服务走向何方
- 来源:新潮电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Google,佩奇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8-24 09:57
就在正式停止Google Reader服务之后不到一个月,Google又一次宣布,旗下基于位置的服务Google Latitude将于8月9日正式停止服务。当然,由于Google Latitude的影响力不及Google Reader,在国内的用户数量也相对较少,因此并没有引发当时Google Reader被停止服务时那样的讨论热潮。
不少用户认为,Google一个接一个的关闭一些相对小众的服务,意味着Google未来将削减在创新项目上的投入。不过,Instapaper创始人Marco Arment则认为这不太可能,他在一篇文章中提出,Google关闭这些可以让数据在互联网之间不同网站流动的服务,目的只是为了让Google变成一个闭环的服务网络,从而抵抗Facebook和Twitter带来的渗透和冲击,从而赢得更多的广告收入。
那些被砍掉的项目
2011年拉里.佩奇接替埃里克.施密特担任CEO之后,他就开始精简掉大量“不专注、不赚钱”的项目,据《史蒂夫.乔布斯传》描述,这一想法来自于乔布斯去世前在病床上和佩奇的最后一次交流,他告诉佩奇,需要“专注将用户体验放在首位”。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佩奇砍掉了包括Google Reader、Google Wave等一系列项目,将更多的资源集中到核心服务中去。
从已经被停止或者即将停止的项目来看,Google砍掉的无外乎以下几种:以Google Reader为代表,产品运行时间长,功能简单方便,用户数量相对较多但会引起信息流动加快的服务;以Google Wave为代表,功能过于超前和复杂,用户数量较少且难以推广的服务;以多款API为代表的所谓“边缘产品”,在Google产品体系里有更强大和用户数量更多的替代产品。
这些产品要么是在推出时大张旗鼓,却发现市场反响不佳,例如曾经导致整个行业都为获得邀请而疯狂的Google Wave,推出之后却因为使用太过复杂而完全被市场抛弃,尝试过的专业用户基本上都放弃了使用,更不用说普通用户了。而Google Reader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其运行机制也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实现了几乎全自动,无需专人进行管理和维护,以至于在7月1日早上Google Reader没有按时关闭的时候,Twitter上流传着一条段子:“由于Google Reader的failover(故障转移)机制太过完善,目前Google内部无人能使其停止服务。”但即便如此,拥有Google各种非主流服务中最庞大用户群之一的Google Reader也因为对Google的广告优化没有太多帮助也不得不面临被关闭的命运。
Google的创新之路已然收窄
这些被砍掉的项目,几乎没有一个是单纯因为“不赚钱”而被砍掉的,对于Google来说,这些小规模的项目赚不赚钱根本不重要,如果能够通过这些项目推动或者优化Google的关键词广告,那么这些项目就有了最重要的存在理由,因为维护这些产品的成本相对于Google的主要业务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这些项目不仅不赚钱,也不能帮助Google改善展示广告的效果,那么被砍掉就几乎是一定的了。还是以Google Reader为例,虽然无需专人维护,但其消耗的资源还是相对巨大,不仅抓取RSS源需要大量的计算和带宽资源,同时Google Reader开放的API还将耗费额外的资源,但是Google Reader既没有向第三方和用户收费,也不能提供供广告展示的位置,Google曾经为Google Reader设计了一款名为AdSense for Feeds的广告产品,让所有支持RSS的AdSense用户都可以使用RSS广告,但点击率低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这个服务也在2012年底宣布关闭。也许从那个时候起,Google Reader被关闭的命运就已经不可避免。
相对于这些直接面对最终用户的项目,GoogleLabs的关闭似乎没有多少用户在乎,但实际上,包括Gmail、GoogleMaps、Google Reader等一系列Google的明星应用都是从GoogleLabs中孕育出来的。Labs作为Google的一个实验平台,允许开发者通过该平台探索新产品的原型。Google将其认为是Web1.0也就是传统时代的“遗物”,而自从Google+开始被市场接受,Google就有了更好的测试新产品的平台,例如Google+本身就不是Labs的beta产品,而是首先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深度保密的“现场测试”,然后在1000万外部用户中测试,而此后的新产品也可以借助Google+实现更加广泛的用户测试,而仅仅只能展示新产品,无法提供测试服务的GoogleLabs也就变得没有太多存在的意义了。
创新不停步
事实上,Google尝试各种新产品的三分钟热情在业界是出了名的,到目前为止,Google已经关闭了几百个服务,其中比较出名的包括iGoogle、GoogleNotebook以及Google Reader,国外网站经过统计以后,发现Google所关闭的免费服务占了推出过的所有服务的35%。而存活下来的服务,要么和社交网络无关,要么是Google自己的儿子而不是收购的,要么是早期发布的产品,最不济至少能够直接赚钱。
不过,这并不代表Google就此砍断了自己利用创新理念运作商业技术的模式,相反,Google早已通过大浪淘沙遴选出了未来的核心服务,例如最近大热的GoogleGlass,作为社交网络基础的Google+,搜索的未来模式Google Now以及跨平台的Chrome。除了硬件产品的Google Glass,其他三款产品都是跨平台的基础应用,其共同特点就是在这些基础应用层上可以创造无限多的应用可能,而造物主不只是Google自己,还包括更广阔的开发者。Google在游戏、地图、下一代搜索、通讯和社交等领域的野心,并非仅仅在自己的平台上。
从这个角度来看,Google砍掉某些偏离了核心发展方向的产品,其实也算是正确的选择。换句话说,Google砍掉了这些产品,并不代表这个产品所针对的市场就不存在了,更多的创业者完全可以借助Google的基础应用平台,重新搭建起新的产品。例如被砍掉的Google Reader,这个市场就出现了Feedly等多个产品,甚至连Digg也推出了自己的阅读器DiggReader。而如果不是Google Reader退出,这些产品基本上不可能再出现爆发式的增长。
我们可以想象的是,未来Google的产品将会更加专注于搭建基础平台,例如Google个人帐号已经逐渐演变成Google+体系,成为Google的社交网络和个人的信息中心,也成为Google新产品及在Google平台上进行创新开发的第三方应用的入口枢纽。在这样的整体策略下,Google的产品线只会越来越收窄,把更多的位置留给第三方开发者,打造出一个更健康更良性的生态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