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里的两种人

  我的圈子有两种人,一种人在很多人眼里是满嘴跑火车,永远都在跟人沟通中,却不做啥实事。另一种人在大家眼里是每天没日没夜伏于案头,处理着公司方方面面的事情,甚至小到细微。这两种人都有拥护者,而彼此的配合又堪称完美和无懈可击。

  我时常也用这样的标准给自己归类,也曾一度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法则来与人交往,认为第一种人不可交,而第二种人很实在。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渐渐发觉原先的很多认识都显得浅显甚至幼稚,尤其在我和这些人交往越来越紧密后,我才发现,第一种人都成了老板,而第二种人充其量成了职业经理人。

  当我创办公司和杂志以来,我渐渐地进入了第一梯队,但是内心仍然停留在第二梯队的状态中,很多过来人都用亲身经历告诉我:老板不需要专才,而需要泛才,什么都懂一点,但什么都不精。老板只需要干三件事:筹资、用人、战略,而这三件事最重要的执行手段便是沟通,也就是别人眼里那“满嘴跑火车”的沟通能力,这才称得上好的领袖或领导者,而专业有余,筹谋不足的人充其量只能算优秀的TeamLeader。我开始反思,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是一句贬义词,而如今我倒是觉得这是一种能力,以往我一直秉承“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的为人处事理念,也渐渐在这个商业社会里越来越显示出“水土不服”的状态,以致于到最后我们自以为是委屈求全地改变了自己,等到时过境迁,回首往事才发现:曾经那么耿耿于怀的最后都会云淡风清,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无论是“见人说人话”,亦或是“见鬼说鬼话”,只是体现了一种沟通的能力和求同存异的智慧,沟通是一种基本功,任何人之间总能找到“共同语音”。或许这就是帅才和将才之分吧!

  说起帅才和将才,我们一定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两个人——刘邦和韩信,所谓将帅,兵法有云:能领兵者,谓之将;能将将者,谓之帅。刘邦夺天下后和韩信喝酒,曾如此问韩信:将军觉得我能在战场上能带多少兵?韩信答:十万。刘邦又问:那么,将军觉得将军自己在战场上能带多少兵?韩信答:多多益善。刘邦不悦问:怎么?朕的带兵能力还不如将军你吗?韩信答:臣善于将兵,陛下善于将将……

  所谓将才,就是能够独当一面,为企业所重用,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面能够干出不小成绩的人才,就像第二种人,他事无具细在自己的领域有相当的专业水准,既能独当一面,又能利用自己的专业才能把团队成员分配得井井有条;而所谓帅才,就是能够管理众多将才,管理和成就一个企业,是企业的老板也是最高的领导者。

  在现实生活中,“刘邦”似的帅才和“韩信”似的将才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然而事实往往是如此的:有的人明明只适合做将才,却坐在帅才的位置,一旦放到将才的位置他便能如鱼得水。人生总是需要各式各样的互补,我也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寻找到了我的互补伙伴,通过几年的管理,我也慢慢改变了“凡事大包大揽”的坏习惯;我也慢慢领悟了“放权”和“识人”是帅才的必修课;我也越来越清楚“互补”和“协助”是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平衡,从而寻找到最适合自己又最平衡的位置。

  总策划、总编辑:金雨萍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