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又喊中国人“狼来了”

  • 来源:今日文摘
  • 关键字:NASA,王吉,开普勒科学会议
  • 发布时间:2014-01-20 13:05

  多年来,将目光投向浩瀚星空的时候,王吉可能从未想到,若干光年外的星球会在他的有生之年与地球上的生命正式发生联系

  2013年11月,王吉期盼已久的第2次开普勒科学会议,终于要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召开了。

  他是耶鲁大学的博士后,也是国际天文学界中的一颗新星。今年初的美国天文学年会上,他参与的“行星猎人”项目组宣布,发现15颗可能宜居的“超级类地行星(与地球相似但体积巨大的行星)”,而之前人类已知的有19颗;相关论文发表时,他是第一作者。

  但是,王吉等来的却是一封拒绝信。他的导师德布拉·费希尔教授因此联系了NASA,对方回复:“今年3月通过的联邦法律禁止我们邀请任何中国公民。至于那些已在美国其他机构工作的(中国)员工,由于近期国会通过的法案,鉴于安全因素也将受到同样的限制。”

  中国公民不得入内?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3年3月签署了《联邦反间谍法》,内容包括:NASA不可在旗下设施内接待任何中国公民。另外,基于2013年7月通过的保安法案,NASA被禁止动用资金与中国进行任何形式的合作。

  NASA拒绝王吉参加会议的理由很简单:会议地点在其研究中心内。除了王吉,还有5名中国科学家也收到了拒绝信。这些事情,费希尔教授收到NASA的回信后才知悉。

  “我不能禁止你们去。但我抵制这个会议。”她对学生们说,随后她的研究团队正式退出会议。愤怒的费希尔教授还对媒体讲述了事情经过,令这一消息迅速为人所知。

  这并不是NASA第一次拒绝中国人。2011年5月16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该项目有不少中国科学家参与。两名中国记者在发射半个月前得到采访许可,但当天他们来到现场时,却发现登记表上自己被列为“无权限进入”。换句话说,他们的采访权被临时取消了。

  事实上,那次中国记者被NASA拒之门外前,美国两党也正在为联邦政府预算争执不休。很少有人注意到,在2011财年开支法案中,有一条不太起眼的条款:“禁止NASA及白宫科技政策处运用政府资金,与中国或与中国有关的企业进行任何形式的合作,并禁止NASA接待中国官方访问者。”

  而在该年底的《巩固和进一步持续拨款法案》中,这则条款被保留了下来。将它纳入预算法案的,是共和党人、前美国陆军律师弗兰克·沃尔夫,美国众议院拨款委员会的商业、司法、科学及相关机构小组委员会主席。

  7月,沃尔夫再次让这一条款出现在新的财政预算案中。几天后,奥巴马签署了包含这些条款在内的一部拨款法案。

  NASA局长查尔斯·博尔登则下令:“禁止他们(中国人)与NASA设施有任何新的接触,还禁止他们远程使用NASA的资源。”2013年3月,博尔登在众议院作了长篇陈述。他列出,正在使用NASA设施的有281位外国公民,其中192名是中国人。

  间谍案引发最严苛规定

  此次NASA禁令的升级,与一位中国雇员直接相关。

  3月16日,华盛顿机场一架飞往中国的飞机即将起飞前,美国联邦调查局( FBl)人员拦下了32岁的姜波,并检查了他的行李。

  姜波是成都人,NASA兰利研究中心前雇员。2012年底他曾携带T作用电脑和一个硬盘回国休假一个月,回到美国后被告知合同不再续约,原因是违反了NASA的安保规定。

  他准备离境之前几天,沃尔夫议员曾对媒体说,NASA可能JLI_J,现安全疏漏。随后,沃尔夫在众议院的一次听证会上表示,姜波有间谍嫌疑。FBI随即立案调查。

  姜波被关押后,沃尔夫又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姜向FBI隐瞒了携带笔记本电脑、一个旧硬盘和一张移动电话卡的事实。“而且,他买的是单程票,有潜逃嫌疑。”

  姜的律师辩解道,姜没有绿卡,被解雇后无法在美国长期居留,因此打算先回国休息一段时间,再去一家欧洲公司赴任。最终,FBI在姜波的电脑里没有找到机密资料,于是撤销间谍指控,改控其“在T作电脑上非法下载版权电影和色情影片”,勒令其48小时内离境。

  而在推动调查姜波的同时,沃尔夫还将矛头对准了NASA。他说,让这个中国籍雇员接触到敏感资料,已违反了拨款法案中的相应条款。随后,沃尔夫带领的拨款小组开始审计NASA的资金运作情况。

  显然,NASA局长博尔登非常配合。除了在国会对沃尔夫陈述的那些措施外,他还关闭了一个重要的天文学数据库,其中储存着数以百万计的期刊文章、视频等资料。

  此后,在沃尔夫的推动下,3月26日出台的拨款法案中,包含了对NASA与中国之间关系限定最严苛的规定:中国公民既不能参与NASA的工怍,也不能远程使用NASA的资源。他的理由是:情报人员和留学生、科学家很难区分,而“中国的航天计划事实上是由军方负责,不应让中国有机可乘,取得美国的技术优势,特别是航天技术”。

  “中国间谍论”

  姜波案只是导致这些禁令出台的最后一根稻草。

  近年来,美国媒体上经常可见“中国间谍”的讨论。9月底,《纽约时报》曾报道,根据一家安全咨询公司的研究,在过去两年,“中国为了提升本国无人机技术能力,不断通过网络追踪美国军用无人机的技术承包商获取情报”。

  此前,2007年3月,美国五角大楼分析人员伯杰森被指控曾向中国特出售军事机密,被判刑4年半。

  2009年4月,美籍华裔科学家舒全胜被判处51个月的监禁,罪名是“非法向中国提供空间技术”。

  商业领域也有案例。2009年10月14日,美国福特公司项目T程师郁向东在芝加哥机场入境时,遭到美国警方以窃取福特公司的商业机密为由逮捕。之后不久,BBC还报道了有关中国商人马立颂在美国因购买特殊碳纤维,遭国土安全部门调查的消息。

  美国国防部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军力报告》指出,中国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军民两用和军用技术为自己所用。而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还曾发布报告称,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进步“部分归功于成功的间谍活动”。

  “中国间谍”话题的广泛性,导致去年3月NASA相关禁令出台后,针对中国的禁令并未引起天文学界网站SpaceRef的关注。让这家网站意外的是,缅甸、乌兹别克斯坦、厄立特里亚也在NASA的相关禁令中——它们可能连像样的航天产业都没有。

  “这不是科学,而是政治”

  2013年3月NASA关闭天文学数据库时,美国科学家联合会项目负责人斯蒂文·阿芙特构就曾评论这是“严重的过度反应”,并说NASA正在向控制预算的议员屈服。

  而此番中国科学家因国籍被挡在NASA召开的科学会议之外,再度引发不少科学家的抗议。“这次会议讨论的是科学以及星体,与国防安全无关,全都是可公开获得的数据。”费希尔对《卫报》说,“我们的同事由于国籍而被禁止参与会议,我认为这是不公平的。”

  天文界泰斗级人物格夫·马尔西则说,NASA“很不道德、非常可耻”;牛津大学天文学家克里斯·林托特说,以国籍限制科学家参加会议,如同回到了冷战年代。他建议NASA更改会议地点以避过禁令,若情况得不到改善,“科学界应全面抵制会议”。

  “真不幸,这不是科学,而是政治。”会议的合作组织人艾伦·博斯近日回应,以前他一直拒绝讨论这一话题。

  学界的呼声最终传到了沃尔夫耳中。在事件越演越烈之际,他给博尔登写了一封7页的信,说NASA误读了预算法案:“这是限制NASA同中国的双边合作,而不是多边合作、会议或者其他学术活动。没有禁止中国国籍的个人参加NASA的活动,除非这个人代表了中国官方。”

  似乎被“摆了一道”的博尔登则于10月10日承诺:一旦美国联邦政府重新运作、NASA开始正常T作后,他会立即联系原本遭拒的6位中国科学家。不过他也补充,这些人依然需要通过全面安全检查,这一过程通常要耗时数周;联邦政府停摆后NASA有97%的员T放了无薪假,这些人得等负责会议流程的雇员回来后才能被重新加入与会名单。

  实际上,博尔登自己的学术活动也受到了限制。9月下旬,第64届国际宁航大会在北京召开,他得提前向国会申请豁免、得到允许后才成行。

  会议期间,博尔登与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就两国在航空领域合作“坦诚交换了意见”——众所周知,在外交辞令中,这一说法意味着双方分歧很大——双方都表示希望加强太空技术合作。不过,有上述保安法案在先,中国科学家对两国合作态度悲观,因为这涉及卫星等可用于军事的技术,只要两国在政治上互有戒心,合作终将流于表面。

  当然,还是有好消息的:如果时间还来得及,美国政府早些重新“开门”,王吉等人或许能看到来自“开普勒”的发现。

  (宋峰荐自《看天下》)

  文/王思月 责编/小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