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身体--写于英国诺维奇的瑜伽日记

  瑜伽不是动作化、标准化和机械化的。身体在说“可以少一点、慢一点”,还是“可以多一些,快一点”就是我们最应该跟随的指导。

  撰文:张新雨

  张新雨,贵阳姑娘,金牛座,2006年接触瑜伽,坚持习练。2010年在英国留学期间,结识艾扬格瑜伽教练V老师,跟随老师学习瑜伽近两年,后回国从事媒体行业。

  瑜伽不是什么?

  2010年10月14日 英国诺维奇

  来英国留学之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柔软度很好,所以很多体式对我来说并不难。似乎起点较高,需要耗费的力气并不大。但自从跟老师上课以来,才知当把意识落实在你的手是不是可以一次到位摸到地面、你的腿是不是可以一次到位盘成全莲花式、你的腰是不是可以一次到位做成骆驼式……这时候你只是在做体操动作,而不是瑜伽。瑜伽关注呼吸,因为它关注身体与自然的关系、身体和心灵的关系,以及身体和身体本身的关系。在瑜伽修炼者看来,动作到位了60%也好过到位了150%但却完全忽略呼吸和身体状态对你的呼唤。

  关注身体的状态,而不是形态

  2011年1月29日 英国诺维奇

  一个假期没有上课,身体呈现明显的僵硬。柔软的缺失让呼吸和能量在身体内的流动显得断断续续。当身体“反常”的时候,注意力都会集中在如何去纠正这样的“反常”,让它回到常态。甚至在做树式的时候,哪怕眼睛盯着前方的固定物,还是会随着注意力的飘散而失去平衡。

  做肩倒立式的时候,可怕的陌生感和排斥感扩张到了极致。V老师看出了我的痛苦,为了让我好受些,他帮我提了提身体,让我彻底呈垂直状,脖子的压力也小了些。他笑笑说:“哈,有点硬哦”。感觉就像阴暗的“里子”一不留神暴露在通天亮光里。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心里一个劲地谴责自己过去一个多月里冷落身体和放纵身体的不良行为。

  人通常只关注身体的形态,而不是状态。我之所以认为习练瑜伽能让自己更懂得自己的身体,是因为瑜伽让我与身体之间形成了一种平等、相互包容、互相融入的关系。虽然僵硬带来了我对身体的排斥,但正是这样才证明了我与身体之间正处在一个有效的对话中,我听到身体发出的信号,我与身体对话的能量依旧在场里“狂欢”着。

  Breathe Creates Space

  2011年2月9日 英国诺维奇

  冥想的时候,V老师没有要求我们坐成莲花坐,只是简单的盘腿而已。他让我们保证自己处于舒适的状态,不必要让身体承受任何压力与痛苦。这是进入静坐和冥想的前提,是一个光明的开始。

  刚开始总是难以集中注意力。旁边人的呼吸声,窗外汽车驶过的声音、楼下房间传来的说话声、甚至是自己心跳声都会让我感到“闹心”。后来我发现,努力摆脱这些干扰的结果是,自己打扰了自己。我开始把意念转到V老师的引导语上,在他的声音周围找到一个关注点。就像在做树式和鹰式的时候,在前方找到一个固定不动的物体,用眼神执着地关注它,可以让体式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

  我感到自己从外界的打扰中回到了一个有归属感的冥想状态里。而绝对的无声却也是打扰的来源之一,外界的无声反而让注意力转向去关注那个“完美的寂静”,关注那里的圆满,而让呼吸处于失控和混乱的状态,甚至忘记呼吸。

  V老师在引导大家呼吸的时候,总会说breathe creates space,即呼吸能创造空间。

  冥想从悲入喜,悲是因为受到打扰,喜在于最终抵达和谐深处。干扰来自心切,而喜悦来自抛弃心切。

  《瑜伽经》里说,瑜伽是长了八片花瓣的莲花,即持戒、精进、体位、调息、制感、专注、冥想、禅定。从持戒到禅定,是通过有意识的“努力”到达无意识的入定,一步步走,最终抵达“瑜伽”,轻轻吹起一口气,莲花开放。

  瑜伽的完美境界

  2011月3月11 日诺维奇-伦敦的火车上

  我拿出印度室友送的《瑜伽的完美境界》来读。作者是克里希那运动的发起者Prabhupada。他纠正了一些对瑜伽的误读,譬如有人认为瑜伽士就是清心寡欲,修苦行之人,而他认为一个人可以是一名战士,同时也是一名瑜伽士。Prabhupada认为,完美的瑜伽境界即是将自己与克里希那神灵联系在一起。这和《瑜伽经》里帕谭加利提及的瑜伽的三摩地境界说的是一个道理,只是帕是循序渐进式地叙述着瑜伽在身、心、灵三个层面的表达和诠释,强调通过体式的努力去达到那个最终的目标,即通过不断刻苦的瑜伽体式练习,控制和转化心念,从而实现与至尊奎师那的联结。

  更多的时候我们仍然是从身体进入瑜伽的,因此帕坦加利的《瑜伽经》更能让我有所体悟,能让我感觉到我与瑜伽的关系是有落实之处的。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