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抑郁”的来信
- 来源:心探索·分享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抑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5-24 09:51
李子勋说:我们创造了抑郁症这个词,抑郁就开始流行。当“抑郁症”不再是谈之色变的话题,不少人便开始把它挂在嘴边。一些读者给我们写信询问:“我得抑郁症了吗?”承认和面对自己的抑郁是好事,但专家建议别轻易给自己下抑郁症的结论,下面是问这个问题的几种情况,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
来信1:冬季容易抑郁吗?
罗女士 39岁
你好,又到冬天了,这阵子我又开始感觉有一种无形的压力,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难过。印象中,好像是前年冬天开始就有这种感觉,睡觉时间也越来越多,梦也多起来,睡眠质量也不好,老感觉睡不醒,醒后仍觉得十分疲惫、无精打采。周末也不想出去,整天呆在家里,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冷冷清清、没有生气。网上查了下,说是冬季抑郁症,请问,我是不是得冬季抑郁症了?
专家回信
你好,首先我要告诉你的是,你并没有得什么抑郁症,顶多是有些抑郁的症状。有抑郁症状和抑郁症是不同的概念。对于季节性抑郁,我想你可能在网上能搜到一些抵抗“冬季抑郁症”的办法:比如增加光照时间,多外出晒太阳,多做户外活动,在室内白天不挂帘,晚间增加照明灯的亮度。尽量不要一个人呆在家里,多与朋友聊聊天。注意加强营养,改善饮食结构,适当多吃一些高热量、有健脑作用的食品以及蔬菜水果,少吃淀粉和碳水化合物类食品,吃饭不宜过饱;按时作息,提高睡眠质量等等。
在这里也给你提供一个小技巧:在户外晒太阳的同时(也可以户外运动结束后),找个比较安静的地方,静下心来感受暖暖的阳光照在你身上的感觉,充分放松整个身体,想象阳光慢慢地进入你的身体,你感觉到整个身体越来越有能量,最后想象太阳进入你的心里,就像你心中有一个太阳一样,源源不断地散发光和热。这样保持想象十分钟甚至更长时间,会有效缓解抑郁情绪。抑郁实际上也可以说是心里缺少阳光,这样的练习可以让你的心加强光照。
另外针对冬天萧瑟的外界环境,不妨改变自己的居室环境,通过色彩和光线来改善自己的心境。比如在家居装饰上多一些暖色调的色彩,换上红色的沙发套、买几个热带风情的靠垫、铺鲜花盛开的床单等等,多添些绿植和鲜花,丁香、茉莉、玫瑰、紫罗兰、薄荷等植物,能散发使人放松、精神愉快的香味,可以有效缓解抑郁情绪
来信2:怎样修复恋爱的创伤
小易 男 26岁
半年前,我跟相恋三年的女友分手。感到非常痛苦,真的很难熬,甚至没办法正常工作。后来我辞职呆在家里,想好好休息一下。可是慢慢地,我做什么都没有兴致,就连最上瘾的游戏也不想玩了,常常回忆和她在一起的日子,难过得大哭,哭完了就坐着发呆。然后就睡觉。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现在。整个人感觉对生活很悲观,活着没有什么意思,感觉心被掏空了一样,失去了精神支柱一样。去医院看心理医生,被诊断为“抑郁症”。但我对医生感觉不是很信任,没怎么看就直接给我开药,凭什么判断我得了抑郁症啊。我真的得了抑郁症吗?我该怎么办?
专家回信
你好。听了你的描述。我的看法可能跟“心理医生”不同。通常,我们每个人遇到失恋这样的挫折,都会有一段悲伤难过或者抑郁的时期。但一般程度不会太强,时间也不会太长,之后并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如果抑郁或者悲伤的情绪太强的话,可能存在其他的一些问题。比如幼年的心理创伤可能会在成年生活出现挫折的时候,表现比较多的抑郁的一些症状,但并不一定是抑郁症。
你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你的女友对你如此重要?你们的真实关系是如何的?你有没有想过,失恋只是抑郁的导火索,而抑郁只是你的表面症状?问题的核心可能是你与女友的关系问题,或者,我们可以追溯到更早,你的青春期、你的童年。你与母亲的关系关系如何?是否存在一些心理创伤?我们发现,有一部分所谓的“抑郁症”患者,并不具备器质性问题,往往是因为生活中的某一具体的挫折性事件而逐步变得抑郁的。通常比较抑郁的人可能在生命的早期曾经经历过一些心理创伤,比如幼年被送走、父母离异、父母去世等,而成年后的的某些挫折只是把潜在的问题表现出来而已。我的建议是,不妨找正规的心理咨询机构,找心理咨询师进行面谈咨询。可以在咨询师的帮助下,不妨对自己的早年生活进行一番探索,找到问题的真正所在,修复幼年的一些创伤,抑郁将不药而愈。
来信3:压力使丈夫变得抑郁
李女士 30岁 教师
前阵子我们想在北京买房子,首付不够,四处借钱,虽然我们早有准备,但还为这事搞得焦头烂额,老公的压力很大。后来又因为工作的事情与上司口角,一气之下辞职,辞职之后就一直呆在家里,最近工作也不好找,结果找工作也没有头绪,感觉整个人很抑郁。他开始担心自己的精神出了问题,买了很多抑郁的书来看,还去医院看是不是得了抑郁症。请问,我老公是不是得抑郁症了?
专家回信
你好。从你的言谈中,我并没有看到你丈夫有特别典型的抑郁症症状,可能只是在生活重压下出现了一些情绪问题。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对工作压力的心理烦躁问题多发在20~30岁的年轻人身上,并且有越来越多的趋势。由于工作压力大,再加上来自各方面的生活压力,烦躁的周围环境,特别容易产生心理困扰。
“抑郁症”不能用直线因果的方法来判断,出现心理困扰的因素很多,你丈夫的情况一是由于最近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太大,另一个是当出现烦恼之后,想尽快消除烦恼症状,而此时没有考虑到出现烦恼的主要原因在哪里,一味强迫自己过度地消除烦躁情绪与心理问题只能是加重恐惧,成为心理疾病。很多人的症结,根本还在于对于工作压力的不适当调试,所以你的丈夫需要做的是正确地释放各种压力。比如放低要求,不要急于求成,是否过多地承担责任。对于你,首先注意不要被他的情绪感染,作为妻子尽量给他足够的支持,给他多一些鼓励,给以他理解和包容。鼓励他暂时放下工作,多进行一些户外活动,比如下班陪他一起散散步等等。
至于释放压力,找到压力的感觉有自我觉察地进行释放会更有效果,建议你丈夫每天坚持15分钟下面的练习:在比较安静不受打扰的环境,找一个舒服的姿势坐下或者躺下,暗示自己由头到脚一步一步地放松全身,然后在脑海里慢慢地回忆给自己带来压力的一些事件,找到自己的情绪,体会当时躯体的感觉,然后想象这些负面情绪是一团气体,想象这些气体不断地从嘴里吐出来,适当调整呼吸,吸气的时候想象吸入阳光。越能找到自己的情绪和躯体的感觉,效果越好。这样坚持一两个月,会非常有效地缓解抑郁情绪。
来信4:我还没有做好当妈妈的准备
陈女士 29岁 准妈妈
大概在怀孕2至4个月期间,刚开始有妊娠反应,就感觉非常难受,上班时会动不动就晕倒,开始还以为是工作累造成身体不适,单位还给调换了工作,工作非常轻松,但这种情况还是依旧出现,后来慢慢变成夜里睡不着觉,人变得异常的焦虑,整晚都在想孩子生下来怎么养,孩子会不会是畸形等等。甚至有时候,自己唯一的想法就是把孩子打掉,只要没有了这个孩子,她才会感觉自己能活下去,即便婆家、娘家和丈夫全力保障孩子以后的喂养问题,但还是为生孩子顾虑重重,彻夜不眠……
专家回信
我觉得你可能还没有做好当妈妈的准备。一般来说,怀孕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比如环境的改变、物质上的准备,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心理上的准备。从这点上看,孕育一个生命,意味着将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更多的付出来自你自己的关注。
虽然对你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成长,但也意味着要放弃以往无忧无虑的生活方式。因此才会把未来养育孩子的辛苦无限放大,而且对怀孕期间的身体反应和变化不能接纳。
我认为从心理调整的角度来说,除了物质方面的准备外,准妈妈们在怀孕期间还要尽量让自己成为“工作型”、“学习型”孕妇。工作型是指如果你有工作,最好别立即停下。早期你完全可以继续工作,然后逐渐放慢工作的节奏,让自己有一个缓冲。学习型是说你可以参加各种为孕妇办的学习班。一方面你可以学习了解各种关于育儿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对于怀孕期间的某些感受,躯体的、心理的,你都可以和其他孕妇进行交流,找到一个圈子,这无疑是最好的心理上的支持。
这里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不要因为怀孕,将精力完全投入到自己和胎儿身上,忽视了丈夫的情感。要让孩子的爸爸一同参与进来,提前将二人世界变成三个人的交流。你们可以建立家庭中独特的和胎儿沟通的方式,比如讲故事、聆听胎动等等。还可以将一些育儿的准备工作和丈夫一起来完成。
最后一点很重要,在怀孕期,如果觉得自己已经出现了和抑郁相关的心理上或生理上的不适反应,一定要到专业的心理或医疗机构寻求帮助或就诊。切忌不要在没有医嘱的情况下服用助眠或抗抑郁类药物,以免对胎儿和孕妇造成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