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放开心中的“我执”

  范长伟从1990年起师从著名针灸专家韩温溪为师,学习艾灸、推拿将近八年。后来范长伟创立了“四穴(命门、关元、三里、中脘)养生法”。他用两年以上的陈艾辅以其他中药制成了艾条对“四穴”进行熏酌以减轻病痛,治疗感冒、痛经、胃痛等常见寒症的方法极简便,且只花很少的钱。2006年范长伟把近十年的研究成果写成了《范长伟极简艾灸》一书出版发行,一些经常腰腿疼的患者对照书上的图示,就可以在家里进行“艾灸”了。

  所谓动心,用佛教的语言来说,就是“我执”太重,也就是太看重自己。世界那么大,对于他们来说却犹如走进一个狭窄的死胡同。有人貌似很关心朋友、甚至陌生人,可他们偏偏会得抑郁症。那是因为这样的人把很多别人的事也看做自己的事,他的执着其实还是对自己的执着。

  心探索:从中医的角度,情绪上的病症,比如抑郁症等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呢?

  范长伟:当然是心。不仅是郁症,所有身体上的病其根源都是心。你心动了,影响了血,

  影响了气,脏腑才随之出现症状。当肌体有了不适,又反过来影响人的心情。表面上这是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但实际上心是源头。所以,我们经常谈的养生,关键在于养心,而不是在于纯粹机械的养身。

  心探索:“动心”这个概念似乎比较模糊,如果仅指情绪上的波动,那几乎是平常人无法避免的啊?

  范长伟:所谓动心,用佛教的语言来说,就是“我执”太重,也就是太看重自己。世界那么大,对于他们来说却犹如走进一个狭窄的死胡同。有人貌似很关心朋友、甚至陌生人,可他们偏偏会得抑郁症。那是因为这样的人把很多别人的事也看做自己的事,他的执着其实还是对自己的执着。

  心探索:西医里有心理医生这个角色,可是中医里没有心理医生,偏偏又认为所有病都由心生。那么,如果病人有心理问题,如何去求教中医呢?

  范长伟:首先,在西方,大家有身体上的问题,去找医生;有情绪上的问题,不是找心理医生,而是找牧师。等真到心理医生那里的,已经是经过牧师开导这一关了。所以,信仰是很重要的,宗教本身就具备修复心灵的作用。可惜在中国,大家只会为了求发财、不生病才去庙里拜拜,完全没有了信仰的支撑。其次,中医是什么?中医是身和心的医学,好的中医既是好大夫又是一名优秀的心理医生,古语有云“医者不用术,医者不用药,医者用意。”所谓的,医者意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术,就是诊断和治疗手段;药,就是药方。好的中医不用这些,他们用意,去开导你的内心,理顺你的思维,从而让你的心宁静平和。

  心探索:如果病人的症状已经到了“意”无法疗治的阶段呢?中医如何处理,比如,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

  范长伟:郁症患者的血气跟普通人不一样。躁狂性的病人血流极快,要治疗,必须从减慢其血流速度下手;抑郁性患者血流极缓,要治疗,必须加快其血流速度,使之兴奋起来。抑郁或者意欲轻生都属症状,还要具体分析病症的来源。喜、怒、惊、恐、忧、思,到底是哪种情绪促成了这样的症状,然后针对具体情况具体施救。情绪之间是有相生相克的逻辑的,比如在梁祝的悲剧中,“英台忧郁成疾”说的就是现在的抑郁症。这是由“忧”引发的抑郁,需要以“怒”来克制,如果当初有人告诉他们两个,其实对方并非真心,引发他们对彼此的怒气,也许结局未必如此凄凉。

  心探索:从自身来讲,您能建议大家如何养心?

  范长伟:说得具体点,就是可以多做劳动、运动,最好能掌握一门技术,有一项爱好。首推两个,一是画画,二是打太极拳。

  采访/夏南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