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的和尚好(难)念经?

  • 来源:电视指南
  • 关键字:外地,杜汶泽,花旦
  • 发布时间:2014-08-05 12:35

  当年的台湾和香港,在经济上起飞,人民生活富足,因而整个地方都进入了自己的青春期。所以一时风云际会,自信心催动华人的创意和灵感,致使群星辈出。港台文化带有优越感地席卷而来,我们那时的态度是谦卑的,好客的。现在,大陆发达了。此消彼长的是:港台的星光正在逐步褪色。只是,拿将起未起的文化去反攻原来的强势文化,对方总会有一丝不情愿的抵抗。毕竟我们的经济没有阔绰到像美国人那样令他们臣服,他们的文化也没有强大如好莱坞那般令我们闭嘴,双方实力相当,方有审视和较量。这种审视演化成狭隘的民族自尊,这种较量退化为彼此的敌视。

  香港演员杜汶泽出事不久,台湾歌手陈升又闯下口祸,他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语出惊人,要“大陆客不要再来台湾了”,还说“等大陆人上厕所会关门时,再谈统一”,其言论在网络上引爆争议。已在大陆发展多年的台湾歌手黄安指出,“台湾最大”的阿Q想法很危险;前台湾“立法委员”邱毅则认为陈升“得了便宜又卖乖”。陈升倒是一以贯之,事后还敢放言,“我把大陆市场封杀了,我最臭屁的地方,就是把台湾市场做得很大,我不缺钱,你就拿我没辙了,台湾内需就够了。”

  从业务上来说,陈升没有在内地开演唱会的打算,所以“反服贸事件”即便遭遇抵制,估计损失不会太大;但是演员杜汶泽就不一样,这位在香港影坛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甘草演员,终于在影坛混出点成绩来,却因逞一时的口舌之快而遭遇网民的集体抵制,新戏票房惨败不说,许多地区甚至干预性下片。杜汶泽为他的“有本事别让我来内地”等话付出了代价。虽然可以在大陆进出自由,但他已被很多网友列为“不受欢迎的人”。《人间小团圆》的烂票房,不可避免和这个在片中打酱油的客串演员联系在一起——据悉,江西、重庆、北京、河南等地的影院甚至肯停播《人间小团圆》来配合激愤网民的抵制。由此可见抵制是真实存在的,借助互联网无远弗届的威力,一个嘴贱的人正为自己的贱付出利益代价。

  抵制杜汶泽和陈升,当然也是一种权利。如果有谁感觉到被杜汶泽和陈升的话伤害到了,他不看杜汶泽的电影,不听陈升的歌,完全是他的自由。但是当多数人的抵制集合起来,威力是十分巨大的。我们拿陈升没辙,但可以狠狠地整治一下杜汶泽。来自经济上的打压才是最切实有效的打击。微博上的杜汶泽用灰溜溜的语气声明自己退出娱乐圈,参与抵制的人则大呼过瘾、痛快。这或许是清末自拒俄运动、抵制日货以来,民间最为成功的一次对海外商品说不的串联行动。杜汶泽在此是以商品符号的面貌出现的,网友经由对他参演的电影作品进行抵制,完成了一次高调的夹杂着地域主义、民粹、自由权利行使和尊严保护的守卫战演出。通过这次事件,不得不感叹,外地的和尚不好念经啊!一遇到事,就分出亲疏了。事实果真如此吗?

  港台的星光正在逐步褪色

  港台明星曾经可是内地的香饽饽呢!绝大多数70后和80后的青年都是被港台电影和TVB的剧集奶大的吧?说起偶像,内地的肯定要靠边站。当然,彼时的经济落差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的影视文化也落后别人许多。由于经济上的弱势和影视的不成气候,香港电影里的大陆客是啼笑皆非的“表叔”和被过度娱乐化的“表姐”,简言之就是穷锉傻——尽管编导并非刻意丑化大陆客,而是出于电影的娱乐属性才这么操作。然而,不容忽略的事实却是:港台文化带有优越感地席卷而来,我们那时的态度是谦卑的,好客的,从春晚每年开辟的港台艺人专区就可以发现这种姿态——外地的和尚就是有资格特殊化对待啊!

  现在大陆人发达了,文化发展和素质教育又没有跟上经济发达的速度。你将起未起的文化要去反攻原来的强势文化,对方总会有一丝不情愿的抵抗,我们的骄傲和自卑混杂着,港台的自卑和骄傲混杂着,我们的经济没有阔绰到像美国人那样令他们臣服,他们的文化也没有强大如好莱坞那般令我们闭嘴,双方实力相当,方有审视和较量。这种审视演化成狭隘的民族自尊,这种较量退化为彼此的敌视。

  杜汶泽正是这种下场的牺牲品。

  外地和尚要化缘 没那么简单

  香港艺人北上搵食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无线小生花旦“组团”北上的势头已经相当强劲,在林峯、佘诗曼、郑嘉颖等艺人在内地获得高人气的同时,从未拍过内地剧的陈豪、黎耀祥、徐子珊等也将陆续北闯。愈来愈多的香港艺人来内地参与电视剧的演出,内地观众对他们的面孔早已不陌生,人们更能够如数家珍地说出他们的名字和作品:郑嘉颖的《步步惊心》、陈浩民的《济公活佛》、蔡少芬的《后宫甄嬛传》……虽然香港艺人因为普通话发音不标准,对白常常需要后期配音,但他们在剧集中往往都担任“男一号”或”女一号”。而且来内地走一遭,身价往往成倍往上翻。而其中,郑嘉颖以每集35万元人民币成为片酬王。

  有人问,为何杜汶泽事件之后,理智的人都知道他并未言过其实,只是语气有些不敬,却为何没有同胞给他帮腔?香港的演员协会为什么不站出来说话主持公道,用正义而理智的力量去化解抵制的暴力与无知?

  说到底,还是因为港台艺人要来内地化缘啊!

  在内地风光无限的香港艺人,在香港“混”得怎样?你也许不知道,一些艺人只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罢了。香港TVB的低薪政策是由来已久的。早前有香港同行透露,TVB一些二线演员的每集片酬只有6000多港元,三线艺人只有400多港元,即使是双料视后佘诗曼,每集片酬也只有5万港元。更为悲苦的是,他们接演内地的剧集或商业代言,都会被TVB抽佣高达一半。而这些演员一旦踏入中国内地的片场,片酬随时都能拿到10万元以上。说句不厚道的话:打工仔拿着淘金桶内地走一遭,就摇身变成大老板了!

  在刚落下帷幕的“2014年香港国际影视展”上,上海翡翠东方传播有限公司的CEO金仲波说,“艺人发展的对象有三个选择标准:首先是市场的选择,很多TVB艺人本身在国内很知名,比如佘诗曼、马国明等人,另一个就是档期,TVB拍戏很忙,很多艺人有没有档期也很重要,另外就是未来的出路,有些艺人专业程度好、国语好,就更能被内地市场接受。”不光是艺人北上,许多幕后人员到内地工作的时间更早,现在就连TVB也要大举进攻内地市场。所谓的“上海翡翠东方传播有限公司”(又称TVBC)就是TVB落地在上海的影视公司。

  抢食的人多,自然说明市场的繁荣。中国不仅是GDP全球第二,影视产业更是朝气蓬勃,吸引两岸三地的人来淘金。这么一来,内地不免会产生部落主义和沙文主义,不管是哪一种,其实都隐含着一种致命的自负和虚妄的优越感。杜汶泽和陈升等一系列摩擦事件可以说是这两种情绪的对冲。于是乎,唇枪舌剑、你攻我伐。当然,这种极端主义的情绪倾向的氛围之所以甚嚣尘上,很大的原因来自两岸三地贫富悬殊的分化趋势以及诸多社会问题的累积所制造的失望甚至绝望,当然,我们也无法排除其中可能存在的政治操纵因素。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这种“致命的自负”和“虚妄的优越感”背后,其实还隐含着一种不小比重恐惧成分。其实不仅仅是杜汶泽和陈升的事件,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比如内地游客在香港大小便等新闻事件,在学者看来是“标志着香港、台湾在政治上和文化上已经陷入焦虑而迷茫的严重迷失状态”。我倒是认为,港台青年恐怕陷入的不是“迷失”,而是恐惧,即基于一种对大陆试图以庞大的经济体量来影响、支配甚至同化港台政治和文化之心理预设而产生的恐惧。这种恐惧,可能和“孤岛心态”有莫大的关联。

  真正的市场,有容乃大

  内地市场很大,大有大的好处,那就是包容力和吞吐量,我们可以摈弃孤岛心态,摈弃惶惶然与小家子气。一个充分自由竞争的市场是不会畏惧外来和尚的。况且——外来的和尚是否能念好本地的经还是一个未知数,但可以想见的是,本地市场必然会因为外地和尚的加入而出现文化的多样性和娱乐的多元化选择。一个拥有真正强大和自信的市场是根本不会害怕文化入侵的。你几时见过好莱坞定下规矩,不许聘用美国本土以外的演员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