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朝晖的先驱精神

  • 来源:电视指南
  • 关键字: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英雄
  • 发布时间:2014-08-05 13:06

  董朝晖:福建人,现任欢乐传媒总裁,中国娱乐行业领军人物,被誉为“中国民营电视四公子之一”。1999年,创办欢乐传媒,凭借风靡全国的综艺王牌节目《欢乐总动员》一路攻城略地。其领导的欢乐传媒从综艺节目起家,15年来曾制作《我们遥远的青春》等多部电视剧、《大内密探零零狗》《刺陵》等电影,2014年借《笑傲江湖》高调回归综艺节目。

  2014年3月,一档季播大型喜剧真人秀节目《笑傲江湖》在东方卫视播出,在综艺节目苦于拼嘉宾阵容的竞争态势下,该节目的观察员以冯小刚、宋丹丹、吴君如、刘仪伟这样让人咂舌的搭配组合出现。节目制作扎实、没什么噱头,实打实地让大家快乐了十三期。与此同时,该节目幕后——欢乐传媒和董朝晖再次进入媒体视线。

  “没有什么复杂的赛制,也没做得很炫,喜剧是硬货,这些东西是跑不掉,让人笑就够了。”董朝晖说。

  对董朝晖来说,以欢乐传媒15年的积累,加上东方卫视的平台,做一档主打喜剧的节目并不是难事,但他仍然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去研究市场和节目内容。一直以创意先驱和大胆转型为气质的欢乐传媒,这一次似乎变得“稳重”了。

  “其实我再回来做节目,除了要把节目做火,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节目是否能给我带来更多的附加产业值,这是一直在考虑的东西。”

  董朝晖读的是法律专业,大学曾留洋海外,之后转行进传媒业。从1990年开始了他的媒体探索之路,先后参与电视剧的制作、贴片广告等工作,1999年初创办欢乐传媒,一度发展到拥有分布于北京、上海、广州数十家子公司的国际性影视文化机构。

  如果要为诞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的民营电视传媒机构书写一段历史,那么王长田、董朝晖、孙健君、陆兴东这四个人应该被记录下来。有权威媒体评价他们是这一事业最初的拓荒者,分别率领光线传媒、欢乐传媒、派格太合、唐龙国际,共同摒弃了初期小作坊式电视生产的低级形态,走上了系统化流水线式节目生产道路。他们见证了传媒业的各种风云变化,当然,也尝遍了民营公司发展的艰辛。

  在当时的四大民营电视机构中,欢乐传媒创办时间最晚。“当时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非常火,北京台自己都看这个节目,有一天和台里的人一起吃饭,就有了做一档综艺节目的想法。”《欢乐总动员》一经推出就成了北京电视台的王牌节目,连续6年与湖南电视台的《快乐大本营》打擂台。

  一系列品牌做出来之后,董朝晖开始转型做电视剧。之后便做了《青春不解风情》《江山儿女几多情》《英雄》《离婚启示录》《北平往事》《卧薪尝胆》《我们遥远的青春》等多部电视剧作品,欢乐传媒一跃成为央视8套电视剧频道最大的内容供应商。当然,那时并不是电视剧市场最好的时光。从2008年开始,电视剧进入空前繁荣的阶段,董朝晖却在2009年急流勇退,把目光和资金转向了电影业。《大内密探零零狗》《刺陵》《火星没事》《大武生》等电影相继上市。

  “那时候电视剧一直还在做,但因为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就从原来自己主投到入股,投的电视剧还不少,这样才活下来。这些年拍了一些电影亏了不少,主要是营销团队没建立起来,现在这个团队比较成熟了。”说起那段时间,董朝晖并没有太多遗憾,他一直在不断跨平台跨媒体拓展新的领域,他说自己也一直不断地在交学费,甚至自嘲地说自己是先驱者。“以前做的事情成先驱了。好多事情都比人家快,然后你先死掉了。但之前做很多事情都没错,就是太快了。”

  所以董朝晖觉得现在的节奏刚刚好。多年前,董朝晖说过一句话,说自己在退休的时候,可能所有职位都不要,只希望做一个创意总监。他确实具有创新思维。“快”其实不是一个贬义词,今天董朝晖对欢乐传媒的规划依然具有先锋性。但他加入了一个踏实的东西——内容产业链。这个听起来就特别靠谱的理念,让他的“快”有了更能纵深发展的条件和空间。正好,《笑傲江湖》给了董朝晖一个最好的机会。

  董朝晖和灿星的领头羊田明是好朋友,他们做大型节目的理念是一致的,认为由电视台主导投入,无论输赢都给制作公司20%利润的方式,虽然旱涝保收,但很没意思,他们宁可把自己扔进有风险前路无法预知的境地,说严重点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他们做的节目,都是以共同投资的方式与电视台合作。输了我什么都不要,赢了大家分成。如此反而获得双赢。不过,这种模式并不是谁都有能力做的。

  董朝晖前几年在平台上较劲,他收购了榕树下,后来转卖给盛大文学,但仍然还有股份,他创了一本周刊,后停刊。这些曾经跨平台的动作,让董朝晖认识到与其“构建平台”,不如打造内容。他也坚定了自己的方向,就是“内容为王”。为了这个产业链规划,接下来,欢乐传媒的10个喜剧工作室就要启动了,分别立足于电影、电视剧、互联网作为内容供应。

  对话董朝晖

  致力于喜剧产业链

  Q:《笑傲江湖》算是欢乐传媒的强势回归,是否跟欢乐传媒的调性相符合?

  A:当年我们创业就是做综艺节目,《欢乐总动员》就是主打欢乐和快乐,所以这件事情做起来比较得心应手。做一档怎样的节目出来,怎么去找选手,找回来怎么去培训,一个怎样的路子,并没有太困难。现在看来定位找的还是比较准,我们没做太复杂的赛制,没有噱头,也担心噱头会把节目的亮点减少了。就觉得喜剧把人家逗笑就对了,拍摄手法没想用太炫的,喜剧有一些硬货,那些东西是跑不掉的。

  Q:现在节目已经收官,它的效果和呈现出来的样子和你的初衷是否一样?

  A:基本达到了我们最初的要求。因为我是经过了做节目的成长过程,从一个节目开始,慢慢做到十个节目,团队从几十人到几百人。后来我发现,我在这个产业链里还是在做一些低端的事,你养了一堆人都在做低端的事,所以这次我们再回来做节目,在选择节目内容形式的时候,主要还是考虑,除了要把节目做火,最重要的是看节目是否能给我带来产业链的价值。这次和东方卫视一起制做这个节目,我们双方把最优势的资源都放在这里,这是对双方品牌的呈现,目前来看,这个品牌的价值是达到了,以后我们除了还要把这个品牌做下去以外,还要做更多延续性的品牌的东西。

  Q:是说现在所做的和考虑的比以前的模式更高端?

  A:过去15年做了很多事,除了做节目也做了关于产业链的一些事情,比如拍电视剧和电影,在互联网方面我们也交了学费,这几年的积累让我们更有资源去把产业链中有价值的东西开发出来。

  Q:东方卫视和欢乐传媒的这次合作,是出于什么样的共同诉求?

  A:我用很长时间计划要做这档节目,有将近一年的时间。现在综艺节目市场很好,我想找一个项目回归,东方卫视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他们希望有一个栏目能给频道带来提升。同时我们都很关注怎样把节目做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产业链的东西,这个是我们都一致的方向。因此我们很快就达成意向了,不过我和东方卫视都是超过十年的朋友了,彼此都有信任感。

  Q:到底是怎样的产业链?包括哪些内容?

  A:举个例子,《笑傲江湖》节目里发掘了很多不错的选手,我们基本都签下他们的经纪约,经营他们未来的演艺事业,在电影、互联网一起推。除此之外,我们在全国各地会成立10个喜剧工作室,把写喜剧、写段子、喜剧导演这些人全部都签下来,这样一来,你有好的团队做更好的内容,内容又是跨媒体的。签下来的选手可以去演电视剧,演电影,做舞台剧,几条线并行。

  Q:这个链条做起来,需要投入多少钱?

  A:投入多少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商业模式是最重要的。现在我们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在做这个10个工作室,肯定是大投入大产出。是《笑傲江湖》提供给了我们一个机会。

  Q:《笑傲江湖》的投入和回报是怎样的?

  A:很好。和东方卫视合作的最好的机制就是主要由我们投资做,做不好也没关系,我们可以灰溜溜地撤,但如果赚钱,就跟我们分收益,我们是本着这样的大宗旨来做。视频网站我们也没有卖独家,是做的分销,分销的收入和独家差得很远,但没关系,我们目前就是做品牌,今年因为收视还不错,经济收益上还不错,后面应该会更好。

  Q:因为几档大型节目,出现了几家节目制作公司分足鼎立的格局,比如灿星、天娱、欢乐传媒,你认为欢乐传媒在这个格局处于什么位置?

  A:灿星做的《中国好声音》是创造了一种模式出来,就是我要做个大项目,但钱我来投,做好了你要跟我分钱。这个模式是我多年来也一直想做的。灿星创造了这样的模式出来。一线阵营的电视台,它不缺钱,大节目只能跟一线阵营做,但他们缺资源,一是制作团队对内容的理解,二是能带来的艺人资源,可能未来还有关于和新媒体嫁接的新方法。我认为未来综艺节目的格局上,大家各有优势,我们是个老牌公司,会一个节目一个节目地做,卧薪尝胆、实实在在,把品牌做起来。产业链做好。但我觉得现在综艺节目要把品牌做起来,门槛应该不会太低了,未来会有一些公司慢慢做起来,但不会太多。

  Q:从做综艺节目到做电视剧,后来做电影,现在又重新做综艺节目,欢乐传媒每一次转型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A:过去的15年,对我个人来讲都是在交学费的心态,做哪件事都是不同的尝试,不过学费也不是白交,以前年轻,觉得方向没问题就往前冲,冲到多远都没想过。前面的路有多宽也不知道。现在我觉得可能各方面的积累都比较成熟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创作是要耐得住寂寞的,年轻的时候不懂,总想快,这是违反创作规律的,有些能过去,大部分是会失败的。现在公司的状态就比较好。等你把一切都准备好了,事情的成功率就高一些了。

  Q:未来还会走跨平台的合作路子吗?

  A:通过几年经验,我还是想要做内容,不考虑平台的东西,在内容的领域怎样拥有更多优势的资源这就是核心竞争力。如果现在有三家团队在对接某视频网站,那欢乐传媒的竞争力是什么?我一直思考的就是这个,“内容为王”的当下我们拥有更多的是什么。

  Q:传统影视公司在积极探索如何跟大众文化嫁接的“互联网思维”,为了能够更加开放地做内容,欢乐传媒在这方面有什么动作?

  A:曾经在2005年的时候,有个基金,叫做赛富,是欢乐传媒的股东之一。选择我们合作是因为对方认为在内容上,综艺节目是最有可能和互联网用户去做互动的,因为电影和电视剧放到网上只是观看,没办法引起互动。综艺节目在每周上线的期间还能创造出内容来,比如用户可以随时参与,比如手机移动终端,单纯地制造一些内容放到互联网去观看,这个不是最终的目的。大型节目的另外一层意义就是是否可以带来跨媒体整合的内容,《笑傲江湖》一定要有这个属性。以前想做的事情现在都成先驱了,好多事情都比别人快,也都没错,就是太快了。

  Q:回忆起来让你比较骄傲的是什么?

  A:其实这几年还是一直在不断地做创新的东西。当年做《欢乐总动员》就是创新,但当时根本就不懂电视,团队16个人里只有3个人是懂电视的。边做边学,我觉得这个行业比其他行业快乐的地方在于它不断地可以去创新。记得做《欢乐总动员》的时候,收视如果差一些的话,好多员工头上绑着布条,上面写着“耻辱”,年轻的团队会因为某一期收视不好吃不下饭,很有激情。我也没什么理想,年轻时候的理念是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其实没选择。一个不小心就认识了几个做这行的人,觉得很好玩,就做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