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子军在向莉莉承诺的时候,仿佛是给他们两人同时下了一个“咒语”,这个咒语是美好的,但也限定了他们的未来:一年后结婚,幸福的蜜月。有多大的期待,这个承诺就会积攒多大的心理能量,而当这个承诺瓦解的时候,其所携带的巨大能量也会爆发,只是不确定会是以什么样的形式爆发而已。
始于美好憧憬
心理学上的“咒语”并不罕见,一种是过去的经验,比如父母失败的婚姻令孩子产生“婚姻是不幸的”的观念;一种是对未来的期待,比如对结婚的承诺。“咒语”禁锢了我们的心理力量,使我们的心理力量只能指向这个咒语,而不能被用于其它方面。而一旦小小的恶性循环开始进行,在你没有意识到之前,最坏的结果已经阻挡不住。
是不是就不可以憧憬未来,不能承诺了?并非如此,关键是你是否因此而忽视现在,失去当下。就像蝴蝶效应,只是一个开始,一个可能,并不是所有的蝴蝶轻轻扇动翅膀,就能造成一场飓风。或许换作另一对主人公,结局就有所不同。问题在于他们对这个诺言的态度,并且是否持续地为这个承诺提供心理能量。当然,从更深的层面分析,“真正的开始”可以追溯到更早。
识别潜意识的执着
潜意识总比我们的意识先走一步。如果子军以积极的态度和莉莉进行交流,或许,莉莉的逼婚就不会压抑到潜意识,而莉莉的意外怀孕说不好就是潜意识的一次逼婚。我们的潜意识似乎有一种天生的执着,在一次错误的决定没有凑效之后,会不断重复这个错误的决定。
同居生活是快乐的,而这些快乐,是否同样为“一年后结婚”进行构建?结婚意味着什么呢?难道不是幸福和快乐么?而他们是否在向往未来的同时,错过了当下?又或者,当下的快乐是构建在对未来的美好想象中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在这个承诺上的能量终将需要一个释放,如果很顺利结婚,那么婚礼会因此变得更加令人幸福和激动。但似乎,当初的诺言没有朝着实现的方向前进。莉莉开始焦虑。这时候的焦虑会比不曾承诺要更大,不仅仅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还夹杂着其他的生存焦虑。同样,子军也在本能地逃避着。或许,逼婚者和不婚者背后犯的同样的错误是:希望对方来为自己承担。相互转嫁消极情绪的同时,问题随之加剧恶化。这类似两个害怕走夜路的人,彼此传递恐惧而变得更加害怕。
“现实问题”背后的问题
至于“现实”问题,与其说子军因为没有房子不能结婚,不如说这是一个绝佳的借口。如果要从现实中找寻借口,我们总能找到。因为“现实问题”其实是无限的。实际上,像房子这类问题,其实是普天下中国年轻人共同面对的生存问题,我们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这个问题和那个问题相互“染”在一起。
当心理能量持续紧张,不断增强的时候,一场最后的爆发不可避免。子军以沉默推动着莉莉的将焦虑和恐惧转化为愤怒,潜意识里双方都在期待着最终的爆发,终于,莉莉爆发了。这是一种心理能量的释放,也是当初那个承诺的瓦解。心理能量变得自由,双方把最初对未来的期待放下了。但是,双方都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谁能说,这不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呢?这背后真正的原因又在哪里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