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唤起学生的兴趣,使兴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唤起学生的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前提;要通过创设学习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设置悬念、模拟事件情境、引导学生实践,回归生活等方式方法来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兴趣 好奇心 策略
在思品课日常教学中,老师们常常会被一些问题所困扰,如:班级里的一些学困生为什么网络游戏玩得特别好、恶作剧的方式总是花样翻新、受到批评的时候总能找出千条理由万般说辞?真是让人头疼而又无奈!偶读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奇的著作,使我犹如醍醐灌顶,他指出:“拥有兴趣是学习中的头等大事,几乎没有任何一种情况可以表明儿童不够用功不是由于缺乏兴趣所致;或许也没有一种情况可以表明缺乏兴趣不是由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造成的”。原来学困生的存在,教师应该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那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唤起学生的兴趣,使兴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唤起学生的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前提。“如何唤起兴趣”是教育过程中永恒的主旋律,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不断的追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 创设学习情境,先声夺人,引发兴趣
一堂课要想取得成功,上课伊始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采用视频、歌曲、故事、谜语、歌谣和漫画等形式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在学习《当今时代的主题和主流》时,老师首先播放了一段利比亚战争炮火纷飞、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的视频,最后视频定格在一张利比亚战争中孩子的照片上,然后启发学生:
①请谈谈你此时的心情及感受;
②如果你是利比亚的儿童,你有什么样的愿望?
“未成曲调先有情”,看着一张张充满恐惧眼神的同龄人的照片,感受一场正在进行的战争,学生们一下子进入了境界,似乎切身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伤害。不知不觉中,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已渐渐渗入到同学们的心灵深处,一堂课的学习开始渐入佳境。
2 联系生活实际,设置问题,激发兴趣
卡特金说过,“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强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所以努力挖掘学科内在的情感因素,积极创设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学习《交往礼仪三原则》一课时,老师一开始就和同学们讲述了早晨餐厅里发生的一件事,杨晓鹏同学在买饭的时候不小心把菜汤洒到了王明同学刚穿的阿迪运动服上,王明懊恼的对着杨晓鹏大吼道:“瘪三儿,你嫉妒我的新衣服吗?”杨晓鹏也被王明的话激怒了,于是两人动手打了起来。现在请大家讨论一下:
①为什么他俩会因为这么一件小事而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②假如是你你会怎样做?
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场景,还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学生探究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交往礼仪中“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和宽容”三个原则迎刃而解,这堂课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也使导行的目标得到了很好落实。
3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好奇心,增强学习兴趣
青少年好奇心强,而好奇心是行为的动力,它可以驱使人们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各种奥秘,越是悬而未决的问题越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学习《诚信》一课时,老师首先用多媒体演示了一下情境材料:美国有个地方地处高原,这里出产的苹果非常受人欢迎。有一年这个地区下了一场冰雹,把苹果打的“遍体鳞伤”,“面目全非”,眼看苹果将无人问津,果农们心急如焚……这时演示内容戛然而止,学生脸上一片茫然,停顿了片刻后,我在屏幕上打出一下问题:
①请你猜测一下这些果农能不能摆脱困境?
②假如是你,你会想什么办法摆脱眼前的困境?
这时候,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了,争先空后地发表看法。在学生议论纷纷提出各种想法时后,老师继续演示事件发生的结果: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果农们试着在每一筐苹果中放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亲爱的顾客朋友,你们好!很抱歉,苹果上的斑点都是冰雹的‘杰作',虽然外表不怎么美观,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味道,相反,这恰恰是今年高原地区苹果的标志"。顾客看到后,消除了疑虑,纷纷购买,销量超过以往任何一年。这种悬而未决的问题,极大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思维被牢牢地吸引在课堂上。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能唤起兴趣的教学法是值得教师认真探究的方法。兴趣是魔棒,它闪闪发光,吸引着孩子们,指给孩子一片蔚蓝的天空,让他们流露情感,放飞理想,展现智慧,感悟成长的快乐和幸福!
【参考文献】
[1]卢勤主编的《告诉孩子,你真棒》,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
[2]网络章凯撰写的《兴趣与学习:一个正在复新的研究领域》。
万素美 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