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关系:让家庭之爱流动的核心

  Couples In A Family

  国内知名的心理学家曾奇峰形容说,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在有公婆、夫妻和孩子的“三世同堂”的家庭中,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拥有第一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相反,如果亲子关系(包括公婆与丈夫、丈夫与孩子、妻子与孩子)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就会产生最常见的两个问题:一,糟糕的婆媳关系;二,严重的恋子情结。

  这段时间,一篇名为《点透许多家庭矛盾的根源》的文章,在博客、微博、微信朋友圈上热传着。其中许多看法,唤醒人深思。文章的大意是这样的。

  家庭是传递爱的载体,从父母传给孩子,再由孩子向下传递。不过,家庭中居第一位的,不应是亲子关系,而是夫妻关系。对此,国内知名的心理学家曾奇峰形容说,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在有公婆、夫妻和孩子的“三世同堂”的家庭中,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拥有第一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相反,如果亲子关系(包括公婆与丈夫、丈夫与孩子、妻子与孩子)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就会产生最常见的两个问题:一,糟糕的婆媳关系;二,严重的恋子情结。

  作者还提醒到,不健康的家庭关系模式是这样的:烦丈夫,爱儿子;“没”丈夫,爱儿子;太愚孝,轻妻子。

  要想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系统,必须将夫妻关系置于家庭中最重要的位置。不过,我们的文化传统的确有这样的倾向:重亲子关系而不重夫妻关系。就仿佛是,夫妻关系只是完成传宗接代的工具,只是给长辈和晚辈服务的载体。

  但是,不管你多么敬爱父母,你终究要离开他们,去过你自己的生活。不管你多么爱儿女,他们也终究要离开你,去过他们自己的生活。而配偶,才是那个真正陪伴你一生的人。并且,为了父母的健康,我们不要太恋父母的某一方,认为自己与他(她)的关系胜于他们的关系。为了儿女的健康,我们也不要太恋他们,认为自己爱他们胜于爱配偶。因为,最爱的我们都必然是最难割舍。所以,势必要割舍的,不要让它成为最爱。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把最多的资源留给配偶。相反,当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时,我们必须要把更多的资源给他们。但是,我们一定要懂得,配偶才是真正陪伴我们一生的伴侣,才是我们最重要的心理寄托。这才是健康家庭之道。

  一位女士读完这篇文章后,恍然大悟,为什么每次“婆婆来了”,都会让她和老公在心惊胆战之余,还发生一些矛盾。她责怪丈夫一味顺从婆婆,有时甚至抱着女儿回娘家去住,也不给丈夫好脸色看。她说,知道夫妻关系才是重中之重后,她会比较有勇气捍卫自己和老公的和睦了。而他们的和睦,其实也能更好地照顾到孩子和老人。

  李恕萱:用成熟独立的爱去构建家庭

  在家庭系统排列这门学问中,有两条经常被提到的男女相处的金规玉律:“女人跟随男人,男人服务女人”;“请将你自己作为一名男人(女人)付出给你爱的人”。前一条告诉大家男女之间的分工合作,后一条提示我们用成熟独立的方式去爱对方。在家庭中更是如此,当我们彼此约定,共同建立了一个家庭,就跟随对方,陪伴对方,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境,这也是一个心灵上的契约,互相守护者。之后携手去孝敬彼此的老人,去爱护养育子女,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心探索:谈到家庭系统里的关系,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会觉得应该把孩子放在了第一位。难道不应该是这样吗?

  李恕萱:我们先假设一对新婚不久、感情基础很好的夫妻为最基本单位。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每一位孩子的出生都会为这个家庭带来重大的影响(经济上,夫妻心态上),有很多家庭的危机会出现在孩子出生后的一段时期,若夫妻两个人可以共同面对平稳过渡的话将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但若走到另一个方向,也许会变成夫妻感情直线下降的导火索。

  一般来讲,女人因为天性会把大部分注意力直接放在孩子身上,这时男人会觉得非常失落,爸爸们的“产后抑郁”并不鲜见,尤其80后这一代人已开始结婚生子,年轻的爸爸们会突然觉得,这个新来的小家伙夺走了家人所有的关怀(一些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的妈妈们也会有此种感觉)。理论上讲,沟通良好,有学习能力的夫妻会因为孩子的成长而成长,从而整个家庭可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但理论终归是理论,在生活中,更常见的情况是,女人从此眼里就只有孩子,把老公扔在了一边(或男人把老婆放在了一边)。

  这样就会引发很多我们现实中常见的家庭问题。首先,有可能引发其中一方发生婚外情。在潜意识中,孩子已经被放在了老公或者老婆的位置。这会让被占位的一方感觉到孤独和疏离,从而向外寻找感情上的支持。

  其次,孩子会出现发展性问题。比如:过于幼稚或过于成熟,过于依赖或过于逆反,学习障碍、情绪不良等等,社会适应性不良。这会影响到下一代人格的形成,带着这种问题的孩子终有一天会长大成人,之后会遇到他们爱的人组织家庭。情况将继续演变,就变成了大家熟知的婆媳关系(或翁婿关系)的问题,从此家庭问题就开始传递。

  心探索:那对“夫妻关系才是家庭核心关系”这个看法,你是怎么理解的?

  李恕萱:“请大家把自己、老公(或老婆)、父母、子女,根据每一项在自己心目中的重要性排序,并写出,写完之后请举手示意我。”这是若干年前,在我刚开始学习心理学的时候,第一次做家庭成员排序时的情景。我记得当时在场有七八十位学员,将父母排在第一位的占总数的30%多,将孩子排在第一位的占了50%多,将自己的另一半排在第一位的仅占百分之几。

  数字统计完之后,老师严肃而意味深长地对在场的同学们说:“请大家把自己的另一半放在你家庭关系中的第一位,他(她)是陪伴支持你的最佳人选,只有你们两个人在一起,你们才可以更好地孝敬老人,养育子女……”

  在这之后的几年里,我深入学习了家庭系统排列这门学问,以上的这种提醒已经被重复了无数次,并在心里深深地扎根。

  心探索:我觉得,这种现象在我们的社会中太普遍了。很少有夫妻是“亲密战友”,大家似乎都忙着跟父母或孩子站成同一阵线,去对抗另一半……

  李恕萱:在家庭系统排列这门学问中,有两条经常被提到的男女相处的金规玉律:“女人跟随男人,男人服务女人”;“请将你自己作为一名男人(女人)付出给你爱的人”。前一条告诉大家男女之间的分工合作,后一条提示我们用成熟独立的方式去爱对方。在家庭中更是如此,当我们彼此约定,共同建立了一个家庭,就跟随对方,陪伴对方,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境,这也是一个心灵上的契约,互相守护者。之后携手去孝敬彼此的老人,去爱护养育子女,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心探索:听你这么说,我似乎比较明白了。每个人都要战对自己在家庭中的序位。

  李恕萱:在家庭中,若想一家人过得幸福美满,让爱流动起来,需要注重家庭是一个整体,各个成员之间秩序以及平衡。用一句很通俗的话来说:每一个人都有其位置,需要被尊重,并且可以发挥最大能量。

  用一个标准的“四二一”家庭去举例,这里面包含了三对夫妻(当然,双方的父母曾经也年轻过),若画图的话,大家会看到一个倒三角形,年老的父母分别在中年夫妻之上,孩子在其之下。很明显的,这对夫妻就变成了承上启下的最关键的一环。同时,大家也可以看到,它环环相扣,一代代地向下传,爱,便通过这样的通道生生不息地传下去。

  练习1:夫妻间的真心交流

  这是一个夫妻共同完成的练习,可以帮助夫妻沟通、增进感情。

  这个练习通常是一个小时左右,分为5个阶段,每个阶段10到15分钟,每次都是女方先分享,男方再分享。过程中不需要记录,而只是用心去倾听。需要注意交谈过程中保持眼神的接触,把呼吸带到心轮即两乳中间,在倾听时的重点是倾听自己在听到对方的陈述之后自己内在的反应。每个阶段结束之后,闭上眼睛深呼吸三次,再进入下一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什么吸引了我爱上你。

  第二个阶段:作为妻子(丈夫),我很感恩你为我和家庭做了哪些事。

  第三个阶段:在相处的过程中,有哪些是让我感觉不舒服的,我的感受是怎样的。注意:请尽量详尽地描述自己的内在感受,而不是指责对方。

  第四个阶段:我希望你能够为我和家庭做哪些事。请尽量的具体,而不是泛泛的“更爱我啊”之类无法量化的要求。

  第五个阶段:我愿意为你和家庭做哪些事(要求同上)。谢谢你的爱与理解。

  在练习结束之后,夫妻双方分别将第四阶段和第五阶段形成文字交给对方,双方可以约定一个时间,比如1个月,3个月或者半年之内,彼此不再讨论这次的练习,而专注于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所有的改变都需要时间,所以建议伴侣给予对方足够的时间和耐心,练习间隔的时间最少是1个月。

  练习2: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序位

  如果是儿子,就要对自己说:“爸爸才是妈妈最爱的人,自己不是。”

  如果是女儿,就要对自己说:“妈妈才是爸爸最爱的人,自己不是。”

  如果是父亲,就要对女儿说:“我爱你,但妈妈才是能陪伴我一生的。”

  如果是母亲,就要对儿子说:“我爱你,但爸爸才是能陪伴我一生的。”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