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la Day!让我们为北欧设计喝彩!
- 来源:新潮电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在上海世博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7-29 10:04
我们杂志的读者一定对Golla品牌的包款不陌生,作为移动新生代的拥护者。Golla一直致力为世界各地的用户打造极具个性的移动数码产品包款。而细究Golla的由来。却还有个故事。原来,在北欧芬兰。有个美丽的小镇叫做Kolla。这是Golla的创始人Petri和Meri的故乡。Petri用同音芬兰语Golla创立了最初的设计公司,致力于新奇的产品设计。Golla完美的诠释了北欧人的艺术灵感,推出了很多成功的产品设计。比如风靡世界的Fatboy就是Golla得意之作。设计优势以及超前的眼光让Golla最早地把时尚的设计理念带入了移动电子行业,2002年的mobile cap一经推出,便获得巨大成功,从此Golla的产品不断影响和改变着移动电子产品的使用者。而2009年,Golla走进了中国为中国消费者带来了独特的北欧设计产品。引领一场科技之美风暴,再科技结合时尚生活的意识传达给每个中国消费者。
现场模特的走秀。充分体现了数码与生活的完美统一。“科技亦可时尚”正是Golla所要传达给所有用户的精神。不仅如此。在发布会尾声,Golla还特意为前不久刚遭受地震灾害的玉树地区进行了拍卖,作为拍品的三款包是由Golla的设计师团队特别设计和制作的限量版。拍卖所募集的善款。Golla更会在此基础上追加一倍。全数捐献给慈善机构。这也是芬兰人民和中国人民友谊的象征。而作为时尚数码杂志的我们。也有幸第一时间采访到了Golla全球副总裁Bernard Gerlich。
EF:Golla进入中国市场恰逢全球经济危机之际,为何会考虑在这个时候进入国内市场呢?
Bernard Gerlich:2009年。Golla在世界各地开设了子公司和销售办事处,虽然全球经济形势严峻,Golla依然把迅速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并保证了全球销售额的持续快速增长。2009年末,Golla还获得了芬兰最佳企业奖。我们注意到。去年。相对世界其他国家而言。中国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却一直处于上升,所以,我们非常看好中国市场的前景,未来的几年将继续是Golla在大中华区的迅速成长的时期,我们先后与行家UTC和长虹佳华合作。在中国的各大机场,百货商场、电子及苹果专卖店设立起Golla专柜,得到了时尚一族的关注和青睐。并且也在港、澳、台地区引起了一股时尚热潮。相信Golla的产品能带给中国的时尚消费者一种全新的快乐体验。
EF:针对中国消费者的使用实情,Golla会不会做出特别调整?
Bernard Gerlich:当然,对于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我们一直部在密切关注。比如去年,“上网本”在中国的热销,我们便马上加大对11英寸笔记本电脑包款的设计。而在了解到中国大部分女性用户喜欢亮色系的轻薄包,我们在今年发布的新品中。便加入了更多白色以及粉色的色彩元素。而且进一步减轻包款的体积,让它可以轻薄易用。从而吸引中国女性用户。相信模特今天的展示已经很好的说明了这点。
EF:Golla一直强调的是北欧设计,那么会不会起用中国的设计师设计出中国元素的包款?
Bernard Gerlich:其实。这也是我们感到两难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在中国。在世界其他地方也会存有这个问题。就目前而言。我们的设计师都是来自芬兰,而很多的消费者之所以购买我们的产品。也是看中了“芬兰设计”的与众不同。如果贸然改变设计风格,可能会让有些消费者感到迷惘。当然,我们也有注意到,中国有着许多出类拔萃的设计师。因此。我们也在积极地做调查,看看消费者是觉得我们坚持“芬兰设计”,还是应该加入“中国设计”。也希望你们杂志的读者能多给我们一些意见(笑)。
EF:前不久,苹果发布了最新的iPhone 4,而之前NOKIA、三星多达、联想、中兴等公司也都发布了大屏手机,高精度的大屏手机似乎已经成为了趋势。而mobile cap系列作为Golla旗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会做出怎样的应对呢?
Bernard Gerlich:这个问题非常好。事实上,我们的设计师也注意到了这一情况,在今年所推出的新款mobile cap系列中便有适合大屏手机的包款,而且,这个设计思路我们也会延续到2011年的新品设计中。我们的重点是就产品开发和创新,设计师都拥有时尚行业思维模式。他们漂亮而实用的设计理念正是服务于用户的。
EF:最后,请您为我们读者介绍下2010年Golla的新款产品吧。
Bernard Gerlich:没问题。我们今年发布的160个新款中增加了12条新产品线。整体加强了针对智能手机、上网本和数码单反相机的产品线。Golla产品方便携带的流动性。为和谐的城市生活增添了色彩和快乐。其实也和这届世博会的“Better City,Better Life”暗合,“for Better Mobile City Life(共创美好城市移动生活)”是我们的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