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高危药品的风险管理

  • 来源:卫生部公告
  • 关键字:高危药品,风险管理
  • 发布时间:2015-07-02 13:27

  【摘要】目的:促进医院对高危药品的管理,确保用药安全。方法:从高危药品的概念,制订高危药品目录,规范高危药品管理工作流程,建立高危药品使用管理原则。加强高危药品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进行阐述。结果:重视高危药品的管理,保证用药安全,有利于减少不良用药率的发生。

  关键词:高危药品;等级;管理

  高危药品的概念

  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在使用错误时,有很高的机率对患者造成明显的伤害或危险的药品。

  有关高危药品目录

  细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A、B、C级。

  A级代表最高级别,是指使用频率最高,如果发生用药错误易导致患者死亡的药品,是本院管理的重点。

  1、静脉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如肾上腺素)2、静脉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药(如普萘洛尔)3、高渗葡萄糖注射液(20%或以上)4、胰岛素,皮下或静脉用5、硫酸镁注射液6、浓氯化钾注射液7、100ml以上的灭菌注射用水8、硝普钠注射液9、磷酸钾注射液10、吸入或静脉麻醉药(丙泊酚等)11、口服及静脉用强心药(如地高辛、米力农)12、静脉用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13、浓氯化钠注射液。

  B级高危药品是指使用的频率较高,使用不当会给患者带来严重伤害。但伤害低于A级。

  1、抗血栓药(抗凝剂,如华法林).2、硬膜外或鞘内注射药.如甲氨蝶呤注射液3、放射性静脉造影剂.如碘化油针(进口)4、全胃肠外营养液(TPN).如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1)5、静脉用异丙嗪6、依前列醇注射液7、秋水仙碱注射液8、心脏停搏液9、注射用化疗药.如阿糖胞苷针(赛得萨)10、静脉用催产素11、静脉用中度镇静药(如咪达唑仑)12、小儿口服用中度镇静药(如水合氯醛)13、阿片类镇痛药,注射给药.如度冷丁针(盐酸哌替啶)14、凝血酶冻干粉。

  C级高危药品是指使用频率相对较高,发生用药错误后也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伤害,但伤害小于B级。

  1、口服降糖药.如瑞格列奈片(诺和龙)2、甲氨蝶呤片(口服,非肿瘤用途)3、阿片类镇痛药,口服.如硫酸吗啡控释片(美施康定)4、脂质体药物.如多柔比星脂质体针(楷莱)5、肌肉松弛剂(如维库溴铵)与拮抗药6、口服化疗药.如枸橼酸他莫昔芬片.7、腹膜和血液透析液.如1.5%低钙腹膜透析液.8、中药注射剂.9、苯二氮卓类.如艾司唑仑片(舒乐安定)10、静脉用茶碱类。

  高危药品的风险

  (1)高危药品本身具有较高的风险,本身毒性大,不良反应严重,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或因使用不当极易发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2)使用不当产生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给药方式(如口服,肌注,静脉注射,静滴,动脉注射,鞘内注射)使用剂量,药物浓度,给药速度,药品配伍等环节“。

  (3)医院用药管理系统不完善产生的风险。

  医院高危药品的管理

  (1)高危药品的存放:医院的高危药品存放于药库或药房进行统一管理,不存放于病房。并在药库和药房设置高危药品的摆放专区和摆放药架,不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并做标示。在存放高危药品的区域和药架设置醒目黑色警示牌以提醒药学人员高度重视和注意。(2)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采取先进先出、近期先出的原则,对近效期药品及时进行报损,防止将过期药品发放给患者。(3)高危药品的调配:药剂人员调配处方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实行双人复核制,确保药品调配准确无误,保证有确切的适应证方能使用。(4)加强高危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着重关注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制定专人定期总结汇总,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并定期汇总小结,及时填报不良反应报告。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新引进高危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安全使用。

  高危药品在临床使用中具有高风险,使用不当会造成患者严重伤害或死亡。目前国家对高危药品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规给予支持,医院应对高危药品提高警惕,并采取相关措施,将潜在的高危药品差错消灭在萌芽中。当前我国正处于药品风险的高发期和医患关系的紧张期,加强医院药品风险管理是保障用药安全、缓解医患关系的一个有效且重要的手段。然而,医院确定的品种目录较多,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做到全方位有限安全管理,主要针对风险大、用药量大的品种加大监管力度。医院药品风险管理又是一个涉及面广、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高危药品的风险防范涉及到医、药、护的每个环节,需要广大医务人员紧密配合,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和完善。必须得到医院领导的重视,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得到保障。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建立和健全医院药品风险管理系统,还应加强临床药师的培养,使临床药师能真正的参与到临床的诊疗活动中,重点加强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监测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监测患者用药,优化治疗方案,让临床药师在指导医生的合理用药过程中发挥更好的作用。通过临床药师和医生的紧密配合,把用药的风险降到最低,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卫医政发〔2011〕11号1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

  [2]许金美,卜玲珍,姚志芳,等.持续质量改进在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1):81-82.

  [3]杨旭芳,宣彩君.持续质量改进在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09,20(13):971.

  黄玉兴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