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为人,行道利世

  • 来源:醒狮国学
  • 关键字:颜之推,书法,学习
  • 发布时间:2015-07-27 12:17

  ——《颜氏家训》中的学习观

  学习,作为传统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头等大事,向来为人所看重,因此劝学类文章也不在少数。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所概括的传统知识分子学习的目的性十分明确:进可以入朝为仕,退可以开馆授业。这体现出的是他对待子孙前途进退裕如的宽松心态和现实主义的入世态度。与传统劝学注重晓之以事理(如荀子《劝学》)、晓之以名利(如汪洙《神童诗》)不同,《颜氏家训》从人的社会化生存需要出发缘世而循理,因世而见利,因而更具人性化、人情味、生活化、经验化。具体而言,《颜氏家训》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读书明经,自资之艺

  颜之推认为学习首先是是社会化生存的需要。出于自己离乱的人生经历,他感慨发生在自己身边诸多贵族子弟盛世“望若神仙”,乱世“泊若穷流”的人生变幻。他沉痛指出这是因为他们“不学无术”所造成的。一旦失势,自然“求诸身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为此,他谆谆告诫说:“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能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对于求诸自身的途径,他首推的是读书明经:“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

  娱情乐心,休闲之艺

  在颜之推的“大学习观”中,艺术类被他归入“杂艺”,但也具有养生作用,亦不可偏废。但对其价值与功用他却有督导的见解。

  对于书法,他认为“微须留意”,因其可以传达一人之精神面貌,谚语有云:“尺牍书疏,千里面目”;对于绘画,他认为“玩赏古今,特为宝爱”;对于琴瑟,他感叹“雅致,有深味哉”“足以畅神情也”;对于博弈,他认为“有时疲倦,则倘为之,犹胜饱食昏睡,兀然端坐耳”;他评价围棋“颇为雅戏”,评价弹棋“亦近世雅戏,消愁释愦,时可为之”。看得出来,颜之推从优化生活品质(养生)的角度出发,看到了艺术的娱情乐心、消遣休闲的价值作用。也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他不主张学艺过精,涉入太深。这是因为学艺过精,技艺超群,难免身不由己,为贵族官僚所驱使,“巧者劳而智者忧,常为人所役使,更觉为累”。如果这样,就违背了学艺以提高生活品质的原则,反受其累。但是,他却主张具备高超的艺术鉴赏力,比如在书法方面他自诩“幼承门业,加性爱重,习玩功夫颇至”。

  开心明目,利行之艺

  颜之推认为,学习是提升自我素质,增长社会实践能力的需要。在他眼中,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开心明目,利于行耳”。“开心明目”是提升个人素质,“利于行”是增强社会实践能力。他批评了当时读书人浮华不实,学不致用,忽略真才实学的不良学习风气:

  “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断一条讼,不必得其理;宰千户县,不必理其民;问其造屋,不必楣横而竖也;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咏讽辞赋,事既悠闲,材增迂诞,军国经纶,略无施用,故为武人俗吏嗤诋。”

  他提倡读书学习应针对社会实际,提高个人素养,解决实际问题:“不知养亲者”,通过学习古人的行孝之道,“惕然惭,起而行之也”;“素骄奢者”,通过学习古人的恭俭节用,“卑以自牧”“敛容抑志也”;“素怯懦者”通过学习古人的达生委命,“勃然奋起,不可恐懦也”。在颜之推看来,学习有务虚与务实两大好处,“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今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前者的“为己”,是学习的务虚之功,目标是弥补自身在素养上、认知上的不足。后者的“为人”,是学习的务实之用,求的是利国利民之行。因此,他形象地比喻说:“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不问贵贱,广学博取

  颜之推提倡广义的学习观。他嘲笑那些迂腐庸俗的读书人“不涉群书,经纬之外,义疏而已”的孤陋乏味;批评士大夫耻涉农商;慨叹差务工伎不懂书本知识,以至于“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遗憾“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者,不学无术,或遇大事“蒙然张口,如坐云雾”的无能和在高雅的社交场合“默然低头,欠伸而已”的羞耻。他进一步提出了不问贵贱,广学博取的观点:“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这一观点,可视为后来韩愈《师说》一文中“师之所存,道之所存”的先声。

  从《颜氏家训》中的劝学内容可以看出,颜之推的学习观与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学习观,无论是出发点,还是目标上既是一种承续,又是一种延伸、推广与细化,他把一种传统的理论植入社会生活的土壤,以自己对子孙后代的关爱之情与人生的阅历之智倾心培育,使之具有更加鲜活的生命力。

  编辑/林青雨 文/南枝云山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