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迷宫,我的坛城
- 来源:心探索·分享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喜咪卜,曼陀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03 13:53
年少时的我曾被困在一个迷宫里,心里憋着一股巨大的能量急切地奔突在每一个看似出路的拐弯,却总是碰壁。直到持续画了曼陀罗很长时间以后,回头一看,那些在内心冲撞汹涌的暴烈能量不知何时已经被梳理成为了和谐的秩序,向我示现出一座独一无二的生命坛城。
心探索:这个迷宫究竟是什么?
喜咪卜:一回想青春时期,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两件事。一个是十七八岁的少女时期我总是穿灰黑色的衣服,衣柜里没有别的颜色;第二个是在西藏那么寒冷的高原,我持续洗了三年冷水澡,以至于到现在我的身体还在经受极寒之苦。
这两个片段都指向我要面对的同一个议题:自卑。这是我后来才明白的,当时那种极端的自卑心理驱使我亲手给自己建造了一座迷宫:我如何去与这个世界建立关系?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迈出第一步?从哪里开始?我不知道,完全茫然,因为太自卑了,觉得自己相貌丑陋,毫无特点,更不会想到去发掘自己身上的光芒。因为没有信心,没法舒展我的能量,我是被憋住的,所以我要通过洗冷水澡来释放那个被憋住的能量……
心探索:以暴制暴对吗?
喜咪卜:是。当时以为要剧烈地释放那个能量,觉得洗冷水澡会有用,洗完之后在西藏那种暴烈的阳光下疾走,的确是会感到胸口那一团气散掉了。但那是暂时的,最后发现只是对身体的折磨,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真正的疗愈还是要回到心理层面,我就是这样发现了曼陀罗绘画的疗愈作用。
心探索:跟曼陀罗绘画是怎么相识的?
喜咪卜:我在西藏长大,十六岁的时候因为很奇妙的机缘考入了西藏当地一所大学的艺术系学习绘画,画唐卡和曼陀罗。我跟曼陀罗不可思议的缘分是,我的家庭在这方面没有任何传承,而且学习过程中其实并没有一位老师把曼陀罗的意义仔细讲解给我,很多时候我觉得我天生就懂得它其中蕴含的意义。当看到很多的曼陀罗在我面前,我的身心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安泰感,我就确定今生是为此而来。
心探索:曼陀罗究竟是什么?你如何发现了它的疗愈作用?
喜咪卜:曼陀罗实际上叫Mandala,在西藏它是一个修法的坛城,是坛城的图,就像一个道场或一个宇宙结构一样;它里面有色彩,有形状,有方向,它通过这样一个图案来展现一种能量的安排;这些能量以黄金结构搭在一起的时候会让我们的内心产生一种和谐的秩序感。
在一次唐卡课堂上,我发现色彩绘画可以调理人的能量结构。那时我们班有二十个学生,每个人都会依照《度量经》严格地画绿度母。画出来二十张一模一样的绿度母,那个老师却一眼就看出来哪张是谁画的。他说,因为各位的心性全部都在他的画里头。人的心性如此展露,这给了我极大的震撼--我们对颜色、形状的运用以及组合排列就展示了那个当下我们内心的一个秩序。
心探索:自己的第一张曼陀罗是什么时候画出来的?
喜咪卜:二十多岁。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坚持画,但没有马上意识到它有整合能量的作用,因为它非常缓慢柔和,可是只要你坚持画个上百张,慢慢你就梳理出来一条道路或者一种方式,你会从画里看到自己的变化。
在一张接一张画曼陀罗的过程中,我明白了当年是自卑制约了我,让我一直无法释放那个能量;慢慢知道该如何与自己、与这个世界建立关系。那一段深陷自卑迷宫的黑暗岁月对我的曼陀罗来说非常重要--从极度自卑、不相信自己配得上任何好的到有一天意识到我可以把那些绚烂多彩的颜色用在自己身上,可以给自己的能量一个格局,把混乱的迷宫“流动”成一座秩序井然的坛城--这是我在曼陀罗里面经验到的转变,也是为什么在曼陀罗绘画里我最擅长的是对各种关系的探讨。
采访、编辑/小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