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道拐》 献给年轻人的抗战史

  • 来源:电视指南
  • 关键字:抗战史,《二十四道拐》,土豪
  • 发布时间:2015-10-22 17:51

  剧信息

  片名:二十四道拐

  导演:张玉中

  编剧:欧阳黔森、高巍、商丙琦、唐玉林

  制片人:傅思、王浩、庞敏

  主演:刘小锋、褚栓忠、甘婷婷、海一天、齐芳、武强

  播出时间:2015年9月9日

  播出频道:央视八套

  拍摄时间:2014年3月16日至2014年8月12日

  在近两个月的电视荧屏上,抗战题材开启“霸屏模式”,在这些同质化的电视剧里,央视八套于9月9日开始播出的抗战大剧《二十四道拐》无论是口碑还是收视率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绩。电视播出第5集时,已经取得0.2926%的实时关注度,位列全国第四,随后,关注度一路攀升,从第9集开始,以0.3083%的份额占全国第三,在9月12日播出第12集时,实时关注度达到0.3460%,成为央视所有同时段节目的冠军。在收视率方面,《二十四道拐》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9月12日,该剧收视率达到1.33%,仅次于湖南卫视,成为收视率的亚军。市场收视份额达到3.96%,开创央视八套的新高。这部剧没有“高颜值”大牌撑腰,在播出之前也没有大规模宣传,却能取得如此高收视率和关注度,秘诀在哪儿?我们不妨从剧集本身来剖析。

  真正的大制作

  乍一看,这部剧没有大牌,甚至连“高颜值”的鲜肉都没有一枚,似乎是一部不具看点的抗战剧。实则不然,这部剧投资过亿,在同类抗战剧中完全是“土豪”。然而,它的钱却没花在请大明星和造话题上,而是实实在在花在了制作上。

  场面宏大,是这部剧最直观的看点。这些大场面基本都是用钱和时间来实现的。这部由贵州省委宣传部和央视牵手打造的抗战大剧,为了将24道拐的雄伟壮观真实呈现出来,在开拍前,就斥巨资打造出了一座“抗战文化园”。在剧中,作为重要外景拍摄地之一的“盘江抗战桥”以逼真的质感给观众带来了纪录片般的观剧感。搭建这个场景时剧组投入了“重金”还原路桥真身,“滩头阵地”的瞭望台、碉堡、营房、铁丝网,就连盘江铁桥的锁链也按照出土的百年锁链“做旧”……不管是宏观的大桥,还是细微的锁链,都是创作者们用钱堆出来的。这些钱并没白花,它让这部剧的每一个战争场面都气势恢弘、逼真。

  将费用花在制作上,保证了《二十四道拐》的品质。对战争场景的真实还原,也让我们有机会重新了解封存在“二十四道拐”上的抗战史。

  褚栓忠,抗战剧需要多点宽容

  受访人信息:

  褚栓忠:中央戏剧学院毕业,代表作《血色浪漫》《敌后武工队》《大男当婚》《马向阳下乡记》《保密局的枪声》《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Q:你在剧中饰演的戈国华性格有很多面,哪一面才是真实的他?

  A:戈国华是一个双重身份、双重性格的地下党员。表面上,他是晴隆县民政科的科长,忙忙碌碌,焦头烂额,哪儿都缺不了他。实际上他心里很稳,忙而不乱。他把时局看得很清楚,对自己做的事情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判断。在这两种身份下他的性格也必然是双重的。然而,他最显著的特征还是为了党的事业可以舍生忘死,这是一个非常正面的人物,在塑造角色时我有意识加入了一些冷幽默来让他更加人性化。

  Q:在剧中你和饰演梅松的刘小峰有很多精彩的对手戏?

  A:在剧中,我的任务就是和梅松联手抗日,我们的对手戏最多。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对方身份,会互相提防、试探。生怕一句话失误丢掉身家性命。后来,随着我们的合作越来越多,在一起携手粉碎日本人阴谋的过程中惺惺相惜,成为朋友一起战斗。他是正面英雄,我是幕后隐藏的无名英雄。

  Q:你演过很多现代戏,为什么会接拍这么艰苦的战争剧?

  A:我曾经有段时间对战争剧很排斥,因为有个朋友拍战争剧时被炸伤了。而且那个时候我觉得很多战争剧“内心”的东西很少,总是打打杀杀、声嘶力竭。这和在中戏老师教的相悖,与其演这样的角色,还不如在现代剧里踏踏实实演几个有性格的人物。后来过了几年发现,好的战争剧人物性格也非常出彩,比如《亮剑》里李幼斌老师饰演的李云龙就非常“丰满”。所以后来我也开始拍抗战剧,比如《敌后武工队》里演的马鸣,他是一个叛徒,但他的故事非常精彩,他的人生观、爱情观以及他的无奈让他的叛变变得合乎情理,他不是传统意义上梳个中分头、脸谱化的那种叛徒,而是一个更让观众记住的角色。这也是我接拍角色的一个标准,人物有没有个性、能不能给我的创作发挥提供余地和空间。

  Q:作为一名演员,你怎么看待抗战剧这个题材?

  A:首先抗战剧制作时需要付出很多心血,甚至需要受伤流血。所以我希望观众对抗战剧不要用一般的眼光去挑刺,因为每一个战争镜头拍起来都非常不容易。我有一次跑炸点时,离身边2米不到就有大爆点,爆炸完泥土还要劈头盖脸地掉下来。导演和烟火师为了追求镜头的真实,希望炸点更厉害,这边一爆炸,马上镜头就摇到千军万马的战士,调动的群众演员很多。为了镜头的真实,拍摄时我经常拿棉花塞进耳朵最里面,有时候来不及塞,耳朵就被炸得暂时失去听力,有时候是耳鸣。拍抗战剧时条件一般都很艰苦,在大山里窜来窜去,翻山越岭,有时候回家后,在电梯里自己都觉得恍惚。前几天还在那么恶劣的环境里,一下子回到现代的舒适环境里会不适应。

  Q:对抗战神剧有什么看法?

  A:抗日神剧往往用哗众取宠来吸引观众,这是对艺术的不尊重。从演员的角度来说,影视文化不能为了钱什么都不管,也要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点东西,让他们受启发,受教育,不能单纯为了钱,别的啥都不管。特别是抗战剧,对历史的不尊重,会毁掉年轻人对那段历史的认知。就像这次的大阅兵让很多年轻的孩子们更为了解我们的历史一样,抗战剧也要让他们了解中国过去遭受的苦难和屈辱。

  文 占蜜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