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民族的铁血柔情--和闺蜜一起行摄俄罗斯
- 来源:越野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10-23 10:03
这是一个地跨亚欧两大洲的国家,一头望着西方、一头望向东方的双头鹰是它权利的象征;这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白蓝红的泛斯拉夫色旗帜昭示着它幅员的辽阔;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系列的改革与自省记录了它的发展历程;这里是俄罗斯,走进俄罗斯,走进一个战斗民族的铁血与柔情。
莫斯科的任性
从十三世纪被亚洲东部的蒙古军队占领,到大航海时期为寻求发展的向外扩张,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俄罗斯的发展伴随着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战争,而拿破仑和希特勒败北苏联军队后,这个国家更是逐渐被人们称之为“战斗的民族”。作为战斗民族首都的莫斯科,也的确有着它独特的任性之处。
任性的天气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莫斯科一年四季的天气变幻多端。然而当你真正走进莫斯科才会发现,变化莫测的远不止是季节的轮换,红场之上的阴晴交替,就像莫斯科的冬天那般,总是来得让人猝不及防。
蔚蓝的天际,洁白的云朵,一片晴空映衬下的红场,美得似乎有些不真实:高高耸立的国家历史博物馆,尽情地展露着它古典主义风格的红白色彩;喀山大教堂的金顶,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光彩耀人;就连古姆百货商店,也在这一刻褪去商业的外衣,化身金碧辉煌的宫殿。然而,一个转身,天气就像变魔术似的转换了色调,黑压压的乌云霎时布满天空,阴郁的感觉瞬间笼罩在人的四周:庄严的列宁墓仿佛在讲述着十月革命的那段岁月,无名烈士墓的五星火炬静静燃烧着,矗立在红场旁的亚历山大二世沉默地注视着眼前的一切。所有这些,阴与晴,明与暗,就发生在你一个转身,一个踱步,甚至一个眨眼之间。
任性的建筑
圣瓦西里大教堂坐落在红场南端,为了纪念沙皇伊凡四世战胜喀山汗国、摆脱蒙古游牧民族的统治而建造,是俄罗斯最负盛名的东正教教堂。
有别于其他教堂单一的色彩,走进红场,抬眼便可远远望见在阳光下散发熠熠光芒的圣瓦西里大教堂:鲜艳的红色、耀眼的金色、纯净的白色、柔和的绿色、明亮的蓝色……众多色彩交织在一起,巧妙地构建出一座宛若童话城堡的美丽建筑。
而独特的外部造型,则是其有别于其他建筑的根本性特点。大教堂由九个顶端为洋葱头造型的小教堂组成,在这九个形态各异的洋葱头式塔尖上,密布着菱形、三角形、螺旋形等凹凸起伏的花纹,各具特色,同时又和谐融洽。
色彩丰富、造型别致的圣瓦西里大教堂,成为了许多人对莫斯科的第一印象。教堂内部的展馆,分为上下两层,展示着16世纪前后的壁画,像是在讲述着一个个古老的宗教传说。
任性的财富
庞大的克里姆林宫建筑群,不仅是总统普京的办公地点,更有着俄罗斯绝对财富的象征--钻石馆。
走进钻石馆的一刻,用“惊呆”一词已经完全不能表达彼时的感受,目之所及,到处都是价值连城的水晶钻石和金银珠宝,数量之多,让人看得眼花缭乱,黄金在这里,变成了最廉价的存在。而一道接一道的严格安保,也足以体现出俄罗斯人民对这个无价宝库的重视与自豪。
任性的创造
死亡,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比较恐惧的一个话题,作为死亡代名词的墓地,似乎更是会带来厄运的不祥之处。然而,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却一改人们此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使得这里成为一个各国游客趋之若鹜的旅行圣地。
与修道院一墙之隔的新圣女公墓里,埋葬着两万多个对俄罗斯发展起过举足轻重作用的人们,比如我们熟悉的普希金、果戈里和契诃夫等。在这里,每个人的墓碑都是独一无二的:战斗机设计者的墓碑是一架插入云霄的飞机,芭蕾舞演员的墓碑镌刻着她永恒的曼妙舞姿,大马戏创始人的墓碑前躺卧了人类忠实的朋友狗狗……而在这众多独具特色的墓碑之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墓碑,一块黑白分明的墓碑,展现着他鲜明的个性和曾经的功过政绩,也代表了俄罗斯人民对这位昔日领导人褒贬不一的评价。在这里,墓主的灵魂与墓碑的艺术巧妙结合,每个墓碑都仿佛是历史的一页,在俄罗斯发展的进程中记录着,诉说着……
任性的交通
莫斯科地铁,是当地人出行的首选方式,也是到莫斯科旅行不可错过的体验之一。
莫斯科地铁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每个车站内都装饰有以历史事件和政治事件为主题的浮雕、壁画,艺术气息随处可见。
最值得一提的是胜利公园地铁站,这一站的站台位于地下八十四米处,坐电梯需要花费三分钟时间才能到达地面,是目前世界上最深的地铁站。
此外,莫斯科地铁的行驶速度之快,关门之迅猛,声音之响亮,恐怕也能称得上是世界之最了。
任性的人们
俄罗斯人的民族优越感由来已久,在彼得一世时期,更是一度视向欧洲其他国家学习为对民族的离经叛道。虽然在不断的发展下这种思想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俄罗斯人的民族情结依然根深蒂固地生长于心中,首都莫斯科尤其如此。走在莫斯科的大街小巷,路上的当地人大多都是一副不苟言笑的严肃面孔,让人不禁心生距离之感,在这里,英语的普及度也非常低,会说英语的当地人寥寥无几,民族自豪感可见一斑。
圣彼得堡的多姿
告别俄罗斯风格浓厚的莫斯科,我们来到了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作为通往欧洲的窗口,圣彼得堡是俄罗斯最西方化的城市,波罗的海沿岸旖旎的风光,涅瓦河上随风涌动的碧浪,多姿多彩的美景,使这里被誉为“北方威尼斯”。
多姿的街道
走在莫斯科的街道上,你决不会怀疑自己此行的目的地就是俄罗斯,而漫步于圣彼得堡的街头,则会让人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恍惚感。
放眼望去,一幢幢欧式建筑,一条条繁华的街道,每走一步,都仿佛置身于法国巴黎的街头,古典主义的考究、巴洛克式的自由和现代派的时尚,在圣彼得堡的大街小巷一一被体现。难怪伏尔泰说“圣彼得堡集欧洲所有城市的精妙于一身”,这里的确是俄罗斯最美的城市。
多姿的教堂
每一首歌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每一座教堂亦承载着一段难以忘却的记忆。为纪念亚历山大二世而建造的滴血大教堂,是圣彼得堡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五光十色的洋葱头顶,将它和莫斯科的圣瓦西里大教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教堂内部7500平方米的马赛克壁画,更是让所有走近它的人惊叹不已。
正午时分,一束束跳跃的光线从拱形小窗飘洒进来,五彩斑斓的壁画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光、发亮,基督诞生、天使报喜、圣母升天……一部精彩绝伦的圣经故事就这样呈现在人们眼前。
多姿的宫殿
冬宫广场上的埃尔米塔日博物馆、被称为沙皇村的叶卡捷琳娜宫、芬兰湾畔的彼得霍夫,是圣彼得堡最负盛名的三大宫殿。
埃尔米塔日博物馆,以其丰富的藏品跻身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藏品涵盖绘画、雕塑、服饰、钱币、金银器皿等各个领域,在这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看不到的。据说,如果把博物馆里的每件展品都看一分钟的话,需要用上5.7年才能看完,藏品之丰富,让人不由地心生赞叹。
叶卡捷琳娜宫的建筑清新柔和,弥漫着女性的唯美与芬芳,这座如诗如画的宫殿最具代表性的,是里面艺术气息十足的园林景观。绿茵庇护下的庭院,每一棵树、每一株草、每一朵花都经过精心的修剪和雕饰,徜徉在这座美不胜收的园林之中,真宛如来到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彼得霍夫又称夏宫,数量众多的喷泉是它最骄傲的成就,里面总共有150座喷泉、2000多个喷柱以及两座梯形瀑布。夏日之际,冲天的水柱从一座座泉口喷涌而出,鎏金的雕塑沐浴在水流的光辉之中,脚步行至的地方,到处是玉珠飞溅、水花漫天,闭目凝思,那该是怎样气派的一幅景象啊。
多姿的艺术
街头艺术家们是圣彼得堡另一道美丽的风景,无论你是手捧萨克斯的青年男女,还是怀抱小小宠物的恩爱情侣,在这座无比包容的城市里,都将获得属于你的真挚掌声和赞美。作为过客,在你挥舞手中的画笔时,我看到了你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在你吹响的长笛声中,我听到了你对这座城市的颂歌。作为旅者,我深爱着这座被艺术熏染的城市,更难忘那涅瓦河畔与俄罗斯朋友们牵手起舞的美好时光。
贝加尔湖的任性与多姿
许多人脑海中对俄罗斯的了解,除了红场,我想大概就是贝加尔湖了吧。这片被誉为“西伯利亚明眸”的水域,寄托着多少人对浪漫的幻想,又承载了多少人的诗和远方。如果说莫斯科是任性的,圣彼得堡是多姿的,那么贝加尔湖就是任性而多姿的。
从伊尔库茨克坐车到贝加尔湖的渡口,需要花费四个多小时,一路上,窗外风景任性地变幻着,从草原,到森林,再到山丘,景色之丰富,足以让人忘却此行的终点和疲惫。
当心心念念的贝加尔湖终于出现在眼前时,所有的词汇在那一刻都失了它的本色。多姿的湖水静静地流淌着,不言也不语;起伏的波浪有节奏地拍打着,不慌也不忙;美丽的海鸥自由地翱翔着,不惊也不扰。所有这一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沉默地注视着来来往往的人们一次又一次的到达和离开。
夕阳西下,眼前的这片湖那么大,大到我无论如何也走不到它的尽头;湖面又那么小,小到我一迈步便能拥它入怀。只怕这一生一世时间太少,不如让我们就这样,流连忘返在贝加尔湖畔……
后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借用大冰的一句话:愿你有梦为马,随处可栖。
文、图/蔡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