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一 话剧探索者 电影追梦人
- 来源:生活+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孙家一,话剧,电影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4-21 13:45
2017年的情人节,北京的天气还是一如既往的寒冷刺骨。但这都挡不住许多情侣们携手去看一场话剧的热情。这场话剧的名字叫做《你是我的魂斗罗》,导演是一位已经在话剧界征战多年的北京爷们——孙家一。喜欢看小剧场话剧的人可能都听过他的名字,他自编自导的互动搞笑系列话剧《别跟我来这套》曾在北京及全国演出上千场,观众达数百万。后来,孙家一转战网络剧,展现都市小人物喜乐悲欢的《疯狂租客》已经连续拍摄了三季,在各大视频平台吸粉无数。在时隔两年之后,孙家一再次回归剧场,并带来了他的最新作品——创排筹备了半年之久的《你是我的魂斗罗》。这次的新作,又会给大家带来怎样不一样的惊喜呢?孙家一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这部新戏,我们突破的不再是自己的底线,我们突破的是自己的风格。”
一
早期的“孙氏喜剧”简单纯粹,目的只有一个,逗大家笑。为了达到这个看似简单,实则艰辛的目标,孙家一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创新。
他发现很多观众们现在不爱看话剧是因为怕自己看不懂,所以有意识地让自己的话剧更通俗、轻松、真实、有趣。他认为,什么事儿想让人看不懂,容易,但能让人真明白了,才是最难的。
他富有创造性地提出了“互动喜剧”的形式,话剧不再是你演着我看着的单向表达,而是在演出的同时邀请观众也参与其中,让观众自身也成为话剧的一部分。
对此,孙家一也坦言,虽然早期的喜剧形式取得了不错的“笑果”,但也存在破坏剧情完整性,缺乏深刻含义的不足之处。
经过两年的沉淀,孙家一对以往的风格有了更多的思考。他说,成长也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当初那些认为完全正确的东西,如今看起来也不完全对;当初那些看不上的地方,现在也觉着它是有存在意义的。为此,他积极借鉴别人的优秀作品,寻找自己的差距,甚至对自己的创作风格也进行了调整和改进。
他给这部新作定了一个性质,称这是一部需要带着面巾纸去看的喜剧。他希望大家在高兴放松的同时,也能有一些感动和思考,而不是简单地一笑了之。
故事并不复杂,讲的是一对感情走到了尽头的情侣,在约定分手之际,女孩却发生了车祸,意外附身在别人身上,无奈之下只能以另一个人的身份去见男孩。
在这期间,男孩遇到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却发现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着女孩的影子。这时候男孩跟女孩才明白,原来自己心底最爱的人依旧是彼此。
孙家一深有感触地说:“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去珍惜眼前人。当你真正想去珍惜,想去拥有的时候,却有可能天人相隔,再也不可能相见了。情感也好,人生也好,一转身,就是一辈子了。把握当下,比什么都重要。”
如此用心的一部戏,却只演出一场。对此,很多人会觉得有些可惜。但孙家一却表现得很淡然:“我们没有希望指着这部戏挣到一分钱。我们只是觉得整整两年的时间没有出新的作品,很愧对那些支持我们的观众,应该给他们一个交代。所以我们就是简单地要把这场演出搞好。”
虽然演出只有一场,但孙家一和他的团队没有丝毫的懈怠。为了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团队里每个人都苦练了一种乐器,在话剧的结尾为大家共同演奏了一首热情洋溢的曲子。
为此,孙家一苦练了一个月的架子鼓。以前他就觉得玩架子鼓很酷,但总是没时间练。这一个月里,没有乐器基础的他坚持每天练习,甚至发高烧的时候也没有间断。在这样的坚持和努力下,终于为大家奉献了一场笑中带泪、引人入胜的精彩演出。
二
让很多人意外的是,在话剧界驰骋多年的孙家一并非科班出身,而是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的高材生。毕业后,他既没有去工作稳定、社会地位也较高的法院,也放弃了在大公司担任法律顾问的机会,毅然决然搞起了话剧。
他自认为自己从小就不是一个特别听话的好学生,性格中散漫的成分多,不喜欢循规蹈矩,所以做法律并不是他的人生目标。
与之相对的,他却很喜欢写东西,很想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表现出来。后来,他发现话剧是一种成本和门槛都相对比较低,却能够讲故事给别人听的表现手段,于是便一头扎进了话剧的世界。
回首自己与话剧结缘的这些年,孙家一感慨万千。他甚至语出惊人:“认真说,其实直到今天,我都不是特别的喜欢话剧。我不是不喜欢它的现场表演,也不是不喜欢它与观众的零距离接触,而是它的表演方式实在太耗人了。它不像影视剧或者网络作品,拍了一部之后就能得到很广泛的传播,它的传播都是靠演员们一场一场演出来的,这对演员来说是非常辛苦的。这其中还有很多不稳定的人为因素,包括演员状态、场地租用、资金流转等等问题。所以我觉得话剧的表演形式确实很艺术化,看起来很过瘾,但是里面的辛酸和困难也太多。”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做话剧同样如此。当台下的观众朋友们被台上的精彩表演逗得合不拢嘴的时候,没人会注意到话剧演员们背后的汗水和辛酸。
孙家一对此的体会尤为深刻。他做话剧的这些年,经历过大起大落,也有很多被人误解甚至不尊重的时候。
让他至今都记忆犹新的是这件事。在几年前剧组还是起步阶段的时候,大家刚在某个剧场站稳脚跟,连续几场演出的效果都非常好,并逐步积累了稳定的观众群。正当大家觉得剧组逐渐走上了正轨,并准备再接再厉大干一场的时候,却被剧场方莫名其妙地停止了演出。
孙家一苦笑道:“有时候做演出就像开饭馆,不能一天换仨地方,这样人气就留不住了。”
剧场方突然釜底抽薪,导致孙家一剧组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观众群瞬间被打散了。下一个剧场距离这个剧场又非常远,大家又得在一个相对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孙家一形容当时那种感觉:“就像在正爬了一半的山路上,直接就被人打下去了。”
过了这么多年,孙家一还在分析这件事,觉得可能是剧场方出的剧目被自己的剧目抢了风头,所以才出此下策。
但这样的打击并没有打倒他。他自嘲道,其实有时候人生就是因为没办法才坚持下来的。但凡有办法,偷懒也好,想别的辙也好,但就是思来想去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硬着头皮顶下去。
为了剧组的生存,孙家一一个人既当导演、编剧和演员,还得到处找商演、找赞助。
他打趣地说这是因为省钱这个念头覆盖了所有的动力,所以能自己干的都自己干的。
但玩笑归玩笑,孙家一对自己的作品有种超于常人的执着,希望自己能够更好地把控作品,在作品创作的方方面面都能渗入进去。就在这样近乎严苛的打磨中,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带上了鲜明的“孙家一色彩”。
三
做话剧至今,在孙家一看来,做好一部话剧,和做好一部电视剧、做好一部电影的道理完全是一样的。它重要的并不是花了多少钱做特效,花了多少钱去布置灯光和舞美,更重要的是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道理虽然很简单,却也一语道破了当今中国电影烂片频出的根本原因。
很显然,孙家一的人生目标不仅仅停留在话剧层面上,他的心中一直还有个电影梦。
虽然他还会把话剧继续拍下去,但已经在向影视剧方面靠拢。他认为电影只是另外一种讲故事的方式,但传播度更强,更是一种文化标志。这些年,他也做了很多新的尝试。当初拍摄的网络剧《疯狂租客》到现在已经不知不觉拍到了第三季,并收获了不少观众的好评。
为了拍好这部网络剧,孙家一不仅在技术制作上苦心探索,也没忘了以剧情为重的初心。自己身边有什么好玩的事,朋友身边有什么好玩的事,甚至在网上看见什么有趣的小段子,他都会赶紧记下来,改编成《疯狂租客》的内容。这也使得这部接地气的网络剧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目光,剧中的租客们似乎就是自己的邻居,剧中的故事似乎就是自己身边的鸡毛蒜皮。
拍摄完第三季后,《疯狂租客》也要暂时告一段落了。孙家一又在马不停蹄地酝酿他的下一部作品,在他的计划中,这部作品投入更大,内容也会更精彩,顺利的话明年就会开机。
拍网络剧让孙家一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经过两年的磨合,他已经慢慢在影视行业内摸到了窍门,并带领团队稳步走上正轨。孙家一的嘴边常挂着这句话:“在学习中成长,一定会越来越好。”
在网络剧已经取得不错反响的情况下,孙家一对进军电影界有了更强的信心。
对孙家一来说,拍电影并不是一个扬名得利的机会,更像是自己与自己定下的一个约定。他甚至放出豪言:“我这辈子哪怕卖车卖房,也一定要拍出一部能够在院线上映的电影,哪怕只上映几场我也要做。”
听起来很疯狂是吧?但孙家一愿意去做这样一个追梦的疯子。他曾写下这样的句子:“尽量去做一个热爱自己生活的疯子吧,别去管那些不懂你的人怎么评价你。生活留给我们的时间很短,一转眼,也许就什么都没有了。”
不过他并不觉得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只是性格比较偏执,必须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就是拍一部能够传世的电影。
他想拍的电影究竟会是怎样的呢?虽然具体内容还未确定,但肯定少不了孙家一作品中的几个永恒的关键词:青春、80后、接地气、有故事、喜剧。
而这次在2017年情人节演出的《你是我的魂斗罗》,可能就是这位新锐导演为他未来的电影做的一次预演。
编辑/樊越 采访、撰文/Fantas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