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女人的“粉红史诗”

  • 来源:生活+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06-12 17:17

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粉红色既非最亮丽也非最耀眼,却因其所蕴含的温婉、坚毅、自信的含义,成为了代表女性的颜色。从古埃及时期起,“粉红丝带”就用来代表女性乳房。

在中国,有三个拥有截然不同经历和个性的女人,因为同一个愿望走到了一起,在防治乳腺癌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谱写出了一篇独特的“粉红史诗”。

红相信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好的

如今已经61岁的何淑圭出生在台湾省台南市。自小便天资聪颖的她,是兄弟姐妹中最会念书的一个,父亲经常感慨道,“如果你是男孩子就好了。”可在何淑圭心里一直就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只有男孩子才优秀?”

为了向父亲证明“女孩子同样优秀”,也因为自己那颗不安分的心,初中毕业时,何淑圭决定北上参加联考,这也是她生命中的重要转折。当父亲问她要背井离乡的原因时,她的回答是:“我希望你会以我为荣。”就这样,通过联考,成功进入台北名校北一女中的何淑圭,用行动第一次向父亲证明了“身为女孩子也同样可以优秀”。

三年后,何淑圭在台湾政治大学经济学专业取得学士学位,之后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攻读经济学硕士。硕士毕业后,何淑圭成为了格蒂石油公司的能源分析师,随后进入美国银行成为贷款官,并最终坐到了白宫进出口贸易政策顾问的职位,“到这里,我已经坐上进出口贸易领域的最高职位,是一名银行家了”。借此,她再一次向父亲证明了她的优秀。

199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何淑圭亲眼看到Accuray公司出品的电脑刀(Cyberknife)应用在临床上的成功,破例担保该公司150万美金的贷款,帮助其渡过难关,同时也激起了她投资医疗设备公司的愿望,“我的父亲是得癌症去世的,我深知癌症病人的痛苦,知道医疗科技有多么重要,帮助他们其实就是在挽救生命。”为了创造更多生存希望,何淑圭决定专注于医疗科技行业。

1999年,何淑圭买下专注于发明“MRI(监测和诊断早期乳腺癌肿瘤的磁振造影系统)”的Aurora影像科技公司,2003年又举家从加州迁移到麻州,开始亲自监督公司业务。在她的不断努力下,MRI系统终于研发成功。这次成功让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提高了几倍甚至几十倍,“及早发现并进行治疗,能让更多女性拥有生命的希望,我终于成为了父亲的骄傲。”何淑圭始终对生命、对生活充满热情,这种热烈就像红色的血液一般奔腾,“我从不害怕面对生命的未知和转折,我知道,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好的。”

绿为生命带来平静

何淑圭的好友陈良娟是一位常年与病患打交道的医疗工作者,多年的临床经验让她一次又一次亲眼目睹病患的康复或离世,“做治疗对于医生和护士来说,也许只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复性工作,但对病患而言,面对痛苦的他们更需要一种精神上的支持和慰藉。”

为了让更多的病人得到关怀,陈良娟在台东圣母医院专门建立起癌症病人的疗养与临终关怀机构。台东拥有优良的自然风光,极适宜病人在此处做疗养,“许多病人闻讯而来,无论是术后的疗养,还是在这里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对病人来说都是有益无害的。”陈良娟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忙碌,“我每周都是搭飞机去上班的。”

在圣母医院的工作中,陈良娟了解到一个数据:台东地区的乳腺癌死亡率是台北地区的十倍,是整个台湾地区的最后一名,“难以想象,仅仅一山之隔,竟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别。”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就是无法更准确地对乳腺癌做出诊断。“乳腺癌分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很多病人在发现自己得病时,已经处于Ⅳ期。”没有先进的设备,只是依靠传统的检查,让很多乳腺癌病人在发现病症时,就已经处于死亡的边缘。面对病患接二连三的离开,对死亡的恐惧和无奈让陈良娟备受折磨。

此时,回台湾小住的何淑圭听陈良娟讲述了她正面临的困境,当即表示:“我捐一台MRI给你们医院吧!”这个设备正是台东需要的。陈良娟太想要了,但体积庞大的MRI的运输费用以及台湾地区法规对于进口设备所设立的高昂关税,让她不得不拒绝:“所有的费用加起来需要几百万人民币,我们医院没有那么多钱。”

对病患的关心再加上何淑圭一次又一次的劝说,让陈良娟不再妥协于现状,并开始积极找寻解决办法。“终于让我在《法典》中发现了一条名叫‘紧急救灾物资捐赠法’的规定,这条法规中写道:对于进口紧急的救灾物资免进口税。”这条法规让陈良娟如获至宝。她开始不断地和相关部门进行交涉,一遍遍解释台东的当前状况,终于得到了“放行”通知。

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最近一次的数据报告中,台东地区的乳腺癌死亡率已经大大下降,也不再是台湾地区死亡率最高的地区。清新、希望、平静、生命力,这些就是陈良娟这些年带给病患们的感受,也像极了她最喜欢的“绿色”。

蓝正确认知才能勇敢面对

与何淑圭的热情、陈良娟的平和不同,常年在哈佛大学从事肿瘤研究工作的马晶身上,多出了一种学者气质。如果说何淑圭是红色的、陈良娟是绿色的,那么马晶给人的感觉就像蓝色,博大、沉稳而冷静。“对于乳腺癌,我是从学术角度进行研究的,它是我所研究的众多肿瘤疾病中的一项。最开始,乳腺癌对我来说与其他种类的癌症没什么不同,直到我的姐姐成为一名乳腺癌患者。”几年前,马晶的姐姐在一次体检中,得知自己已患有乳腺癌,“当时,医生把这个消息告诉姐姐,然后就问她是否要切除。”事实上,对于任何一个女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十分难做的决定。如果切除,身体就不再完整;如果不切除,生命会受到威胁。“姐姐对于乳腺癌的认识并不多,只是听到癌症这个词就足以让她惊慌,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为了活下去,只能选择切除。”

乳腺癌的切除手术并不复杂,真正让人身心疲惫的是术后的持续化疗、放疗。“其实,姐姐在手术之前一直瞒着我。但当我从朋友女儿那里得到消息时,姐姐已经完成了切除手术。当时我一直想不通,姐姐明知我一直在研究什么,明知我的专业可以帮助她,为什么就是不愿意让我帮助她呢?”后来马晶明白,或许是因为几千年来的传统,中国女性总是很避讳在公开场合谈论乳房这一器官,更别说是乳腺癌了。

“就是这种‘羞耻感’让众多女性即使面对疾病,也会选择逃避。而说到底,这就是因为对乳腺癌没有正确的认知。”亲身经历再加上多年的研究,让马晶认识到“正确认知”的重要性,“我始终认为,对乳腺癌的正确认知是防治的根本,只有正确的认知才能让人们在遭遇到它时,做出正确的应对。所以,我们要尽可能让更多女性明白,什么是乳腺癌,以及怎样防治乳腺癌。”带着引导大众正确认知乳腺癌的迫切,马晶欣然加入到何淑圭和陈良娟的队伍中。

近几年来,全球对于乳腺癌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粉红丝带”的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引起人们对乳腺癌这一疾病的重视。与一般的“粉红丝带活动”不同,何淑圭、陈良娟、马晶三个人是在用各自的力量,去呵护、改变和传播。

2017年3月8日,何淑圭、陈良娟和马晶三人,在山东聊城参加了由中国癌症基金会主办,聊城市人民医院、中美健康峰会承办的“为了姐妹们的健康与幸福——全国三八大型公益活动”,宣传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乳腺癌预防与早期筛查,希望让女性健康得到更多的关注。

其实,早在2016年9月,她们三人就在中美健康峰会的指导下,通过中国癌症基金会,向聊城市人民医院捐赠了一台Aurora乳腺专用核磁设备(MRI),并率先成立了乳腺中心,提供乳腺癌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普及以及社会支持等“一站式”服务。

何淑圭说:“MRI只是一个开始,我们三个人是希望打造出一个全方位的体验空间。无论是乳腺癌的诊断检查,还是术后的持续治疗,我们都希望能把痛苦最小化,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乳腺癌患者都可以得到最好的呵护。”

何淑圭、陈良娟、马晶,她们就像各自喜爱的红色、绿色、蓝色一样,个性鲜明,却和谐相融,因为对乳腺癌的关切走到了一起,共同谱写出一首象征着爱与希望的“粉红史诗”。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