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妮·里芬斯塔尔:带罪的玫瑰
- 来源:生活+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6-12 17:17
妮·里芬斯塔尔曾是德国的舞蹈家、摄影师、电影演员和导演,她创作过非凡的作品却难以被大众所接受,只因她效力过纳粹德国。她一直努力地赋予生命斑斓的色彩,创造过辉煌也遭遇过潦倒。世人评价她是“带罪的玫瑰”,而她自己却说:“我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部电影。”
1902年8月22日,莱妮·里芬斯塔尔出生于德国柏林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或许由于德国女人与生俱来的独立性,莱妮总会顺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尽情发挥自己的爱好。从最初学习美术到后来成为舞蹈演员,仅仅是因为一张舞者招募的广告。
但是,正要在舞蹈界大显身手的莱妮,却因为一次不幸的腿伤而不得不告别舞蹈。沮丧的她却在此时看到了决定她命运的那张“高山系列电影”《命运之山》的海报,被影片深深感动的莱妮给这部电影的导演写了一封自我推荐信:“请让我主演你的电影,只有我才是你电影中的女主角。”此后,她便获得了在电影《圣山》中出演女主角的机会。《圣山》上映后大获成功,莱妮也一举成为知名演员。
凭着对电影极高的领悟力,莱妮开始尝试撰写、拍摄自己的电影。1932年,由她自编自导自演的《蓝光》成功上映,并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银奖。这次得奖让莱妮迎来了事业上的辉煌,也注定了她会拥有起伏的一生。
被欣赏
因电影《蓝光》而手捧威尼斯电影节银奖的莱妮·里芬斯塔尔并不知道,一位足以影响她命运的人物也在此时悄然进入她的生命中。1932年,希特勒在看过莱妮的电影后,对电影中那种阳刚的、强烈的、瓦格纳一般“骄傲的美学”非常欣赏。一年后,德国纳粹党掌权,希特勒在一次与莱妮的私人会面后,邀请她为德国纳粹党拍摄一部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就是让她“带罪”的《意志的胜利》。
《意志的胜利》是一部与纳粹政治有关的电影,以一种集艺术性与记录性于一体的凌厉风格记录了夺取政权不久的、自命为德国救世主的气焰嚣张的纳粹党代会的全过程。在拍摄中,个性强悍的莱妮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电影制作作风。
凡是与美学要求冲突的事物,不管作为影片的内容来说有多重要,都会被她毫不留情地排除。比如:由于国防军出场时正好遇到阴天,因此无法拍摄出影调明快的画面,所以她就删除了这部分影片;对于纳粹高级干部的镜头分配,她也无视纳粹党内的排名顺序逐个拍摄,而是根据自己的镜头美感来拍摄;至于对那些纳粹干部的夫人们,她也只把她认为漂亮的夫人拍摄进画面,而许多上了年纪的外形不佳的纳粹干部夫人就失去了出镜的机会。当纳粹第二号人物鲁道夫·赫斯为此提出疑问时,她却有恃无恐地说:“要是那些大人物们跟长得更美的人结婚就好了。”
为了实现心中的绝对美感,莱妮要求电影中的所有画面都要在最美的光线下、最美的角度下以正确的曝光与拍摄角度加以拍摄。而为了获得这种画面,她更是不惜动用几十台摄影机从各种角度一起拍摄,然后从以这种方式拍摄到的大量胶片中选择所需要的画面。同时,作为一个才能非凡、训练有素的舞蹈演员,莱妮对电影节奏与动感恰到好处的把握,使得这部电影成为一部在视觉表现上酣畅淋漓的作品。旋律、节奏、动感之间的衔接天衣无缝。
这部宣传纳粹的《意志的胜利》,鼓吹民族主义“民众共同体”的纳粹理想的电影受到了希特勒的奖赏,也奠定了莱妮在德国电影界的女王地位。
被迫害
1936年,莱妮拍摄了描写当年柏林奥运会的纪录片《奥林匹亚》,影片的取景、镜头的运用甚至是海下摄影等方面,都做出了成功的创新尝试,该片在电影技术上的创新始终被认为是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影片之一。
在《奥林匹亚》中,莱妮“把奥运会转化成了法西斯仪式,旁白中不断出现的“战斗”“胜利”字眼,都透露了创作者的“法西斯信念”。歌颂男性阳刚气质、崇尚军队般的体育精神,而这些都与法西斯主义在审美上高度统一。也正因为如此,这部杰出影片成为了服务于纳粹政府的法西斯美学的代表作品。
二战结束后,莱妮受到了清算。先是被美军逮捕,后又沦为法军的阶下囚,并在之后的西德非纳粹化运动中,因她对于第三帝国时代并不明晰的作用,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尽管非纳粹化委员会对她作出的最后结论不是"纳粹分子",而是"纳粹同情者",但她仍然要面对大量的指责。
迫于同僚的仇恨,尤其是那些流亡好莱坞的德国导演们的敌视,莱妮来到法国,在著名诗人、剧作家、导演让·科克托持续7年的经济帮助下,艰难地进行电影拍摄。这份对电影的执着就像她面对人们的讨伐时的辩解:“我是一个只在艺术上追求完美的人,电影全部都是真实的,因为不要解说,所以没有倾向。那是历史,是历史本身,是单纯的报道,是事实的电影化。”
人们虽然不接受她的辩解,但也无法确认莱妮“法西斯艺术家”的身份,因为,在1937年之后,她便拒绝再为第三帝国服务。就这样,伴随着第三帝国的覆灭,莱妮也为自己创造的辉煌画上了句点。
尾声
沉寂后的莱妮虽然不再被人们关注,但她从未停止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在人生的最后几十年,莱妮好像是要刻意被人们遗忘一样,从一向钟情的天空、大地和高山,一头扎进了寂静无声的深海。甚至还为了完成水下摄影,隐瞒自己72岁的年龄,成功考到了潜水执照。就这样,从72岁起直到去世,莱妮进行了近30年的水下摄影,并创造潜水2000余次的纪录。
94岁去哥斯达黎加拍鲨鱼、95岁开始学习最新的SONY专业设备,就连苹果机加工图像的电脑软件也都学着自己操作,在97岁时带着摄制组到战乱中的苏丹拍摄,还出版了摄影作品集《1970年代的狂野非洲》。
2002年,已经100岁的莱妮完成了她生命中的最后一部纪录片——《水下印象》,这部片子记录了她近30年在印度洋海底潜水时拍摄的海底景象。在这里,没有意识形态的能指、也没有煽动性极强的画面,有的只是印度洋的海水将无数斑驳的色彩唤醒。
2003年9月8日,101岁的莱妮·里芬斯塔尔在睡梦中安然离世。
莱妮·里芬斯塔尔的一生都在追求极致的美,创造了奇迹也经历了痛苦。时光渐渐流逝,人们对她的评价也逐渐客观,抛开政治,她的作品与才华让人们深深折服。她的一生充斥着热闹与萧条、挣扎和不甘心,就像一朵“带罪的玫瑰”,结合了最叵测与最亢奋的极致之美。( Sof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