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东方世界的西方绅士
- 来源:生活+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6-12 17:17
胜安航空的机长在广播里用英语絮絮叨叨,大约是在说因机场能见度不高,还无法下降,也顺带说了一下新加坡的天气、温度、注意事项等,最后又用中文说了一句“抱歉我们的飞机晚点了”。飞机落地,我迷迷糊糊地走出机场,也许还需要一点儿摇滚音乐才能high起来。
初来
这次来到新加坡是为了参加一个旅行体验活动。爱马仕的首席执行官Axel Dumas称新加坡是“完美坐落于东西方之间的全球最棒的贸易中心之一”。去过新加坡的表姐则不断叮嘱我:“新加坡很贵哦!”这次负责我行程的均是新加坡的新居民——中国内地移民,他们即便对当地非常了解,但还是缺少对新加坡的认同感,反而对中国每天的新鲜事保持热度。
第一日接待我的是工业检测科学家M,台湾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的双料博士后,比我大不到两岁,已然是新加坡一个政府研究机构的开发科学家,领域是3D打印检测。在新加坡生活了6年的M,已成为这个城市新晋的中层,但还处处保有新移民的那种精明,以及和老移民不一样的诉求和思维方式。我们一同去了鱼尾狮公园、榴莲壳音乐厅、牛车水和哈芝巷,还在克拉码头乘坐新加坡河游船、到滨海湾的金沙看了场水幕电影、远眺了滨海湾花园。金碧辉煌的赌场、瑰丽的奢侈品商店、魔幻般的建筑等等,这些与其他所有大都会没什么不同,倒是露天捷运站里巨大的古董吊扇,令我记忆深刻。
晚上,我去见了老朋友Y。他是新加坡的旅行作家,也是《孤独星球》杂志的前出版人。Y说,我是第一个和他在新加坡见面的《孤独星球》的中文作者。我有些好奇,便问他为什么,他笑着说:“因为都没有人要到新加坡啊!” Y把车停在马来坟场旁边,说是因为靠金沙地铁站附近没有车位。“我已经很久没有去过金沙了,开车到那里将会是噩梦。”我们去了一家露天的大排档,喝着当地的虎牌啤酒,啃着四川人卖的武汉鸭脖。正对面是一家川菜和东北菜的混合餐馆,昭示着近年从中国内地而来的两股主力移民。
Y是在中国生活十几年后又重新回到新加坡的,“这里很国际化,生活也很方便,穿个拖鞋下楼便是世界美食。”我觉得新加坡像香港,都曾做过英国的殖民地,也都是华裔居多的自由港。Y却说,“比起香港新加坡更西化一些”,我想这大概是针对像Y这样的“Western Oriental Gentlemen”(来自东方的西方绅士)而言的,毕竟他们说英语,追求欧洲时尚,也热衷西式的聚会和运动。印象里在看过的书籍中,都只有寥寥数笔提到新加坡。而这个公元3世纪才出现在文字记录里、连淡水都要依赖进口的“小红点”,如今却成为亚洲的一个“环球都会”。马基雅维利式的民主城邦带给新加坡自信和高度统一,这里的人就像生活在一个严密的主题乐园。
闲逛
新加坡有很多听上去很奇怪的博物馆,譬如切手文化博物馆、土生华人博物馆等,要逛完至少得好几天时间。但如果想了解这个国家的过去,新加坡国家博物馆是必去的地方,从狮子城到殖民地、反法西斯战争、民族独立、女性运动,新加坡的历史一直和这个世界紧密相连,而我只需要花10新币便能来一次跨世纪的复古之旅。
在新加坡,虽然华人占比高达74.2%,但这里并非是一个单纯的华人社会,马来人才是这里最早的定居者,直到今日,新加坡公民中还有13.4%是马来人。新加坡的土生华人是17世纪迁入马来群岛与当地人生育的后代,他们当中男性被称为“峇峇”,女性则为“娘惹”。17世纪正是清朝入主中原的时期,这段时间有大量移民外迁。印度人是新加坡的第三大人种,他们将“小印度”作为第二故乡。我正赶上印度的新年屠妖节(Deepavali),所以街上到处都是印度人,而“小印度”更是人山人海,街上到处张灯结彩,许多金铺、商店门口都排了很长的队,充满节日气氛,仿佛置身印度。
另外,和许多国家博物馆一样,新加坡国家博物馆也提供免费的明信片(通常印有广告)、资料和当季的电影节、演出目录供人索取,我喜欢收集这些小玩意,因为可以巧妙地窥见在同一时空内,这个城市正在发生什么。
除了博物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也值得造访,据说这里是东南亚最大的图书馆。可惜当天因为屠妖节的原因闭馆,没能进入参观,只得顺道溜进附近的百盛楼。五层的百盛楼聚集有十几家书店,有大众书局、音乐书店、宗教书店、二手书店、贩售中国内地杂志、纸书的小铺和艺术品商店,是新加坡著名的淘书圣地,当地人称它“书城”。值得一提的是开在四层的大众书局(Popular),它由新加坡华人于1936年创办,遍布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和台湾地区,拥有一百四十三间分店,是东南亚最大的连锁书店。我与大众书局也颇有些渊源,处女作《搭车十年》曾获得过官方推荐,让我意外拥有了一些海外读者。
离岛
第三日清晨,我下楼游了个早泳,之后便专程到酒店附近的怡丰城吃了个“新加坡式”早餐,一份咖椰吐司加上半熟蛋与冰咖啡,就是最道地的南洋风味。“新加坡式”咖啡也值得试试,听一位曾在新加坡留学的朋友说,“学校没去几次,倒是熟悉了那里的咖啡店。”旅游指南上总会提到的海南鸡饭、椰浆饭、咖喱鱼头和黑果鸡不可错过,可以傍晚去武吉士或牛车水吃路边摊,但我更推荐红灯区芽笼的“无招牌海鲜餐厅”,那里的辣椒螃蟹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乌敏岛骑行是行程中的惊喜。原本只听说要去新加坡的一个离岛,心想,一个在旅行网站上排名在 50 位后,甚至连游记也寥寥无几的小岛有什么可去的,这一年来去的岛还不算多吗?还不如就去酒店对面的圣淘沙岛。然而,这个离主岛不远的小岛其实充满了原始的热带风情,大株大株的植物好像都不用管理,榴莲熟了也没有人会想到采摘,巨型的变色龙与蝎子随处可见,这或许都是植被旺盛的热带带来的馈赠。
岛上还有许多含羞草,我也是第一次注意到这样有生命特征的植物,手轻轻拂过去,一小片草的叶子已经闭合,动作十分迅捷,看上去还有些惊悚,这让我想到前些日子看的电影《Journey》中的食人花。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热带的原因,这些草的生长显得愈发旺盛。采石活动让这里遗留下了许多美丽的矿湖,形成了一面是海一面是湖的美景。
陪我们骑行的是当地人W,我们租了山地车骑行在一个接一个的湖边。这岛若要草草地骑完至少得要一天时间。骑了一段车后,我的眼睛完全被汗水浸透,这一小段的骑行让我体会到了久违的快乐,不禁怀念起大学时期每个周末都会去山上露营、徒步的时光,如此看来,新加坡人似乎很容易得到这种亲近大自然的机会。
之前旅行过那么多的国家和城市,我却不知为何会对南洋产生那么多的情愫。新加坡就像是孤悬海上的一只流浪船舶,每当闻到咸咸的海风就会轻轻起舞。(丁海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