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电商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 来源:物流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6-28 10:14
今年两会期间,笔者在电视新闻中看到,全国人大代表、共青团安徽省委书记李红在参加该省的讨论时欣喜地讲道:农村电商大有可为,这是当下青年创业的一个大好机会;而快递网点下沉速度逐年加快,这也必然需要农村物流人才供给能够提速跟上。对此,李红认为,这就需要做好“统筹扶持政策和服务,加强人才培训和聚集,完善资金扶持,提升产业配套,优化发展环境”等工作。因为,农村唯有具备更多的物流电商人才,青年创业才能更快地打开局面,农村在“双创”大势中电商、快递行业才会大有可为。
解决物流人才之困出路在教育
物流人才是国内近几年才突然“热”起来的名词,在各种媒体的追捧下,“物流人才”已经成为国内最紧缺的专业人才之一,且其薪资之高,需求量之大,使得“物流人才”几乎成了“金饭碗”的代名词。而全国人大代表、共青团安徽省委书记李红所言及的对农村加强物流和电商人才的培训和聚集仅是“物流人才”其中的一个部分。窥一斑可见全豹。其实,加强对物流、电商、快递人才的培养,可以更好地为行业培育聚拢和吸引人才。因为,物流电商体系的建设和发展,目前急需大批人才的加盟,尤其广大农村已经成为“双创”重要“基地”之一,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列为今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际,其也有望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之一。因此,需要加快对物流电商人才的培养,以利于促进“双创”在农村基层落到实处,同时也利于推动物流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电商、快递业发展十分迅猛,仅天猫一手策划的“双 11”,十多年来可以说已经成为全民狂欢的网购节。再如近来圆通、中通、顺丰们上市后被各路资本持续看涨……显然,这些无不见证着电商、快递市场的发展速度非同一般。而且,若以潜力论,电商、快递仍有蓝海待挖,其中,广大农村地区就是一片不能漏下的新天地。随着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越来越好,以及“互联网 +”时代来临,最近几年,电商、快递正在陆续走进各地乡镇,并且“进军”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关于农村“双创”,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是这样讲的:积极健全农村“双创”促进机制,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到农村施展才华,其中,对物流电商人才的急需,已经变得愈加迫切和期待。
而关于加强电商、快递“进村”进程,2017 年政府工作报告则是这样提及的:积极促进电商、快递进社区进农村,推动实体店销售和网购融合发展。而把上述几个要点综合一起来看,不难发现:就业是个大问题,但“双创”将带动农村就业,电商、快递在农村的大发展将给更多返乡人员、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以工作或创业平台;“双创”有望带来农村经济再发展,电商、快递从城市进入农村,两大新的市场一旦成熟起来,更将成为农村经济的有力帮手。目前,返乡或回乡创业,正在成为一股潮流,并且为其起了个新的名词叫“城归”,这个词和以往我们常常提到的“海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的起源,恰是现在一些有创意有拼劲的农民工、大学生、科技人员,或返乡或下乡创业,形成的一种人力从城市转向农村的现象和趋势,而在这种趋势中,缺乏的恰恰是与之有关的技术人才。
基于此,针对物流电商人才的培养,笔者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各类资源整合,发挥政府职能部门职业培训优势,更加精准地服务当地人才需求,让电商、快递专业领域人才不足现象得以缓解。
二是积极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因为“双创”是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有效方式,也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更是促进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的现实渠道,要不断引向深入,从中发现和挖掘更多的物流电商人才。
三是拉近教学与实践并行的“零距离”。从供需情况看,难以满足物流业发展的是人才的数量,其实,更根本的还是人才的质量。
四是尽管物流业的发展趋势是信息化、专业化,但基层一线岗位的门槛并不高,只要高校扩大该专业的招生人数,或企业降低学历要求,甚至不要求专业对口,便可补足缺口。
五是当前企业更急需的是复合型实战型人才,为此有关院校和机构就须加强专业的、系统的培养培训,使这方面的人才在工作中能独当一面。
岗位分工细化需重视培养多样人才
当然,对于物流电商人才的培养,或许短期职业技术培训受限于时间与受训者本身的素质,效果有限,大部分人员只能学得物流知识的皮毛,只能胜任中层甚至基层的岗位。而当前,学历教育也存在不少问题:物流强调实践性,可由于教育起步晚、硬件设施欠缺等原因,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的比重远大于实践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普遍较弱;现有的师资力量大多是从其他专业转移而来,其知识储备不系统,再加上无实践经验,很难满足物流专业正常教学的需要,基本属于知识普及性教育,使培养的人才适用性较差,同时,由于物流岗位分工细化,还需要重视培养多样性的复合型人才。
为改变这种人才之困的弊端,就必须强化校企、校地和校政合作,让高校学生更多走进企业进行一线实习实践,让高校教育与当地产业发展形成联动,让高校发展得到地方政府更多优惠、激励政策。另外就是媒体也需发挥宣传作用,帮助各类社会青年,其中包括经过系统学习教育的高校毕业生,也包括有着丰富社会工作经验的返乡务工人员以及退伍军人等,更好地在物流电商领域实现创业、创新。因为,在创业模式上实现更多创新,一方面地方特产、特色农产品需要通过电商、快递渠道广开销路,另一方面也鼓励新型的创业思路广泛实践,例如一些青年在创业中发现农村电商人才短缺,就搭建培养电商人才和企业的平台,满足当地实际需要。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物流电商行业正处于发展壮大阶段,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确实很大,但这种需求也是有多个层次的。首先是物流电商的操作型人才。由于我国的物流电商行业发展实践较短,社会上了解现代物流的概念,并能按要求完成物流单元环节操作的技术人才还不多。
今后,随着我国物流专业化、现代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对这类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数量将十分巨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经有一千六百多所大、中专院校和中、高级职业技校开设了物流专业课程,主要培养上述物流操作型人才。如果算上各培训机构、行业组织和国家劳动部组织的职业认证培训,我国拥有中等以上物流职业技术的人才正在以每年近百万的速度增加。这类人才的薪资水平同一般的职业技术人才没有太大的差别。另一个则是物流的管理型人才。物流的核心在于通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手段,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进而在整个供应链条上实现物品、信息和资金的高效、快速流动,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其本质就是管理,这种管理最终要通过具备现代物流理念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管理人才来实现,而我国物流业最紧缺的,就是这类人才。对于一个好的物流管理人才来说,年薪数十万甚至百万都不为过。而从学科教育的分类方法来看,前述的物流操作型人才属于工科的物流工程教育,而后者的物流管理型人才属于文科的物流管理教育。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操作型人才数量正在快速增加,很快就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但在高端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却进展缓慢,所以说,对物流电商领域的高端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其实,近年来我国为了加快物流电商人才的培养,不少地方政府已经推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物流电商人才培养体系。最典型的莫过于江苏省人事厅、交通厅开发的“物流工程师”职称认证和苏、沪、浙三地联合推出的“长三角紧缺物流人才认证”。据悉,这两种证书从开考至今已经为当地培养了数千名物流电商人才,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物流电商经济的发展。但是,目前在这些地方,高端人才依然比较缺乏。因为,高端物流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借鉴世界上最新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计算机、财务、外贸、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较好的外语应用能力也是高端人才的必备技能,地方政府实施的培养体系,目前还难以达到这种培养水平。
高校应在企业需求人才培养上多下功夫
笔者近年来走访过一些院校,物流电商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维持在五六成,即便选择物流行业,毕业生也是首选物流国企,其次为企业物流部门,最后才是民营物流企业或去农村自主创业。但是,有关机构通过近年来根据对毕业后就业情况的跟踪,发现转行跳槽现象较为普遍,而且,学历越高,挑剔心理越明显。究其原因,职业歧视还是根深蒂固。在不少家长和学生的心目中,物流业属于苦力行业,干的是伺候人的活。有些孩子想从事该行业,家长却百般劝阻,宁愿孩子“啃老”,也不让他们干这行。为此某大学物流管理系主任朱东红认为,对物流专业,大家还缺乏职业自豪感,觉得这行太苦太累,低人一等。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入行后发现不如想象中那么好,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迅速转行。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很多物流企业考虑到上班地点偏僻、劳动强度大,便在情感留人上狠下功夫。如创造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布置员工宿舍考虑年轻人的需求,以让他们安心工作,但效果依然并不理想。“创造条件,让在校生以各种形式进行物流实践,有意识培养其职业兴趣,认同物流行业,这应是院校、企业思考的方向。”对此有关专家建议说。而笔者则以为,高校应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尽快建立面向市场的、可操作性强的物流实训室,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现场教学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如选派教师到物流公司学习锻炼,或选送教师到国外院校进修,学习国外的物流先进理论和教学经验,或聘请物流业的高级人才作为学生的业界指导老师,设置学界一个理论老师、业界一个实践老师的“双导师”制度,这样才能在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就业上收到实效和效果。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校还可尽快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大力推行订单式教育及校企联合办学新模式。高校根据物流企业的需求为员工进行理论培训,帮助其改进业务流程和运营模式。物流企业则为高校提供实训基地、实训设备,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对于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后的跳槽现象,建议企业除了提高薪酬待遇外,还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可针对员工的情况,帮助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认真投入工作的员工能通过努力,进入上升通道,跻身管理层那些空缺职位,提高其职业认同感与归属感。
业内皆知,物流产业属于复合型生产服务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物流人才也一直被列入国民经济发展的紧缺人才。受世界经济低迷及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钢铁、煤炭等大宗生产资料物流需求有所放缓,消费需求成为物流业的主要推动力,因此电商物流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笔者通过对多家物流快递以及电商企业的岗位数量动态调查发现,目前这些企业对仓库管理员、物流专员、货运代理、仓库主管、船务 / 空运陆运操作员等岗位需求量较多;对物料经理、供应链经理、运输经理、物流总监、项目经理、集装箱业务等岗位需求较少,由此可见,高校应在面向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上多下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