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就听说,北宋初期先祖石康公,奉朝廷之命从江南松江府到邕州石庄右江两岸屯垦戍边,迄今已有一千年了。屯垦戍边是军屯和民屯,实为“安边、便民、足粮、足兵”。康公之子鉴公,勤奋好学,能文能武,惩恶扬善,知理守法,在平定侬智高作乱时,足智多谋、勇而多智,彰显了忠义无双之精神和杰出的军事才能。石鉴公爱国爱民、大义大勇、高风亮节,对后代子孙影响深远。石鉴公的儿子石经,宋朝政和三年(113年)进士,江南转运副使;十一世孙石邦柱,明弘治壬戌科进士,曾任海南知县、户部郎中;石化龙,国民党第五战区兵站总监,陆军中将……大人们向我说起石家先祖辉煌时,如数家珍,如雷贯耳,让我作为石鉴的后裔深深震撼,无比骄傲,无限荣耀。
七岁时,有一次父亲石春运带我到大石坡狮子岭石鉴墓祭拜。记得当时父亲指着狮子岭上两棵枞康树(壮话),无限深情地对我说: “看到那两棵树吗?它叫枞康树,一千年前先祖石康受命到广西屯垦戍边时,特地从江南松江府,也就是今天的上海市,带两棵枞康树苗来广西,种在狮子岭上。”
哦,一千年的枞康树!先祖石康从祖地江南松江府带来的!坡顶上那两棵树顿时在我心目中神圣起来。我看了又看,那两棵枞康树才十几米高,树杆也就十几二十厘米粗,不由问: “一千年树龄的枞康树才这么高?”
父亲沉痛地说: “那两棵枞康树在狮子岭长了九百多年,风风雨雨,越长越大,越长越高,树杆粗到七八个人都抱不拢。九百多年来,大石坡小石坡石家人一看见这两棵枞康树,都不忘自己始祖是松江人,石家的祖地是松江府。1958 年大炼钢铁,有人把枞康树砍了,大小石坡人个个心痛不已,有的人还哭了。”他接着又欣慰地告诉我, “过后不久,有人发现,只剩树根的枞康树又长出新芽,大家才开心起来。这不,才十几年工夫,枞康树就长成这么大了。”
哦,不死的枞康树!后来,我又知道,这两棵枞康树不但是我们大小石坡一带,同样也是金陵镇、坛洛镇一带,乃至南宁周边独一无二的树种!我幼小的心目中这两棵枞康树不但神圣,而且神奇、神秘,并不高大的树干也顿时高大起来。
父亲石春运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退伍军人,对“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天职铭记于心。父亲对先祖来广西屯垦戍边的历史意义理解得特别深刻:屯垦,就是开垦农田,戍边,就是守卫边疆;屯垦戍边人就是亦兵亦农,亦耕亦战,有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之责。也因为先祖石康屯垦戍边,方方面面做得很好,才有新一代的屯垦戍边人石鉴茁壮成长,能文能武,扎根边疆,团结各民族,爱国爱边爱民,平定叛乱,开创石族千年的辉煌。
我是石鉴公第三十三世孙,1978 年生于那龙乡刚德村小石坡。由于年幼时母亲早逝,父亲又身体欠佳,我十四岁时,不得不弃学挑起家庭重担。犁田耙田,种香蕉,种水稻,去隔壁村卖冰棒……那些年,稚嫩的肩膀什么重活都敢挑,什么活都干,只要能养家糊口。
1984 年分田到户,大石坡狮子岭上的枞康树再次被人砍了。当时我十六岁,听说后,心里很难过。我知道,我微不足道,人微言轻,只能把沉痛藏在心里。
十七岁那年,我暂别家乡的几亩田地,去南宁打工,学开汽车,又从帮别人开车到跟别人合伙买车跑运输。再后来,我终于有能力购买属于自己的第一辆车—— — 东风大货车。
我非常高兴地看到,大石坡狮子岭坡顶上的枞康树再次冒出新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形势越来越好,我也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跟着形势走。不管干什么,遇到什么困难,我都牢牢记住,我是屯垦戍边人,是北宋名臣石鉴的后裔。而且,经历了商场如战场的风风雨雨磨砺,我也增长了见识,扩大了眼界,也知道屯垦戍边是我国历朝历代执行得最久的基本国策。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边疆政治经济稳定、巩固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屯垦戍边事业又被赋予新的作用和使命。
经过自己不懈努力不停拼搏,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公司,注册成立了南宁市城南宾馆。受祖辈、父辈敬业精神及传统美德影响,我在经营公司过程中,一直本着守法、诚信经营的理念,公司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几年来,我积极参与石族各种活动:向有关部门申报石鉴墓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并获得批准,募捐善款修石鉴桥、石鉴路等;筹备编辑组稿、出版《北宋名臣石鉴》一书;先祖石鉴被南宁市作家协会选定为率先成立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南宁市四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我更是心潮澎湃,热情高涨。2016 年 9 月,在南宁市作家协会、南宁文学院、 《红豆》杂志社的大力支持下,石鉴研究会成立了。这离不开石天飞、石中根、石天宝、甘振芬,以及名作家黄鹏等许多同姓或异姓的朋友的共同努力,当然我也积极参与其中。高兴之下,我主动承诺,“石鉴研究会”牌子的挂牌,就定在城南宾馆。
当前,很多人、很多部门为打造南宁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行动。我真真切切地感知,我们缅怀先祖功德、弘扬祖德的努力,符合“文化强国” “文化强区” “文化强市”的文化理念。我们的努力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此合拍,目标一致,我们怎能不信心百倍?
我相信,当苏缄、石鉴、刘定逌、萧云举这四位南宁历史文化名人的光辉形象矗立邕江之畔的时候,也就是南宁市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时!
永远的枞康树啊!仿佛在我耳边私语:文化,就是代代传承,犹如水之源流,亦如树之根叶。无论什么时候,也不能忘了祖宗的血脉,丢了民族的根本……
……